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专业人士抛砖特大城市安全


  第十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由1个主论坛、7个分论坛组成,参会的专家学者、安监和企业代表结合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热点问题深入交流和探讨。
  2016年11月24日,第十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召开。此次论坛汇聚众多安全生产领域专家学者、安监和企业代表,围绕特大城市危险化学品风险控制与事故预防、企业安全培训与管理、安全生产大数据等课题交流和探讨,为安全生产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危险化学品运输和仓储安全
  如何保障
  "绝大多数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储存、运输等)都已经‘退城入园,但在‘产品项目一体化‘差异化发展和‘两个市场(原材料市场、成品市场)方面缺乏统筹考虑,又大大增加了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研究中心专家汪卫国在第一分论坛"特大城市危险化学品风险控制与事故预防"中讲到。
  目前,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管理是采取分段式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在车辆注册、检验、报废等环节对其进行必要的管理,但是在车辆行驶过程及年检之间的时间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非法改型、拼装、超载等严重违法行为都缺少有效的监管。
  汪卫国介绍,由于危险品管理的特殊性,交通民警在发现危险品运输车辆特别是液体危险品、剧毒危险品运输车辆严重违法行为后,卸载没有专门的车辆、工具,扣车没有专门停车场和危险品车辆驾驶员,往往无法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段。《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规定少、处罚力度又小,加之没有明确驾驶人员的相关义务,都增加了交通民警查处运输危险化学品违法行为的工作难度。
  另外,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分布不均,且存在缺口。我国危险品仓储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和东南部沿海港口城市,约占总量的60%;中部大中城市约占25%;西、北部地区约占15%。然而危化品仓库仍短缺20%左右,在某些城市和化工产业发达的地区更为突出,达30%以上。特大城市危险化学品仓储需求量尤其大,导致地下仓库增速快。
  据中国仓储协会危险品仓储分会的调查数据,北京地区的危化品经营单位有2 345家,生产单位有231家,使用单位有589家,经营品种达277多种,但得到监管部门许可的危化品仓库仅有两家,除了一部分企业的危化品转存临近省市外,大量的危化品都被存到地下仓库。值得担忧的是,有些地下仓库就隐藏在居民楼中,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轻则可能只是造成一场火灾,重则会造成危化品爆炸和有毒物质污染。
  不仅如此,危化品仓储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既懂化工又懂仓储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汪卫国建议,危险化学品仓储专业性强,应当充分发挥特大城市吸纳人才的优势,合理布局特大城市工业用地中危险化学品仓储类用地的份额,用地域优势吸引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同时对危化品作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持证上岗,并将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
  汪卫国分享了上海市推行分区域目录化清单管理的经验。上海市自2012年起,首创全国《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险化学品目录》管理制度,先从负面清单的角度出发,对上海不同区域内、不同种类危险化学品明确禁止、限制和控制管理措施,又以正面清单为依据,规定部分危险化学品允许在外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区进行工业化使用、运输和储存,并重点聚焦化学品登记报备、化工集聚区监管、动态定置管理等方面。
  整体培训链条如何打造
  在北京市安全文化论坛的第四个分论坛上,承办方——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安全文化促进会以"新时代企业安全培训与隐患排查的创新发展"为主题,邀请到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陈大伟就安全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进行發言。陈大伟教授一直致力于建筑施工安全研究,他介绍,大部分的伤害事故不是由于机械设备故障,而是由于不安全行为。人为什么会产生不安全行为?回答这一问题,应将关注点放在安全习惯和意识的缺失上。现实情况是,企业的安全培训仍然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是履行法定义务,忽视了对安全习惯和意识的培养。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做了大量的安全培训工作,但效果不好的原因所在。如果能开展高质量的安全培训,将会突破事故频发的瓶颈,改善安全生产现状。
  在演讲中,陈大伟也介绍了凸显实效的2种培训方式——体验式培训和实训式培训。体验式培训有助于工人掌握安全知识并能够激发工人参与积极性,但这种体验仅让工人知晓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对于体验后是否掌握安全知识,后续工作中能否养成好的习惯,陈大伟认为是远远不够的,目前也面临着培训效果难以持续跟踪及巩固的问题。
  实训式培训针对于安全管理人员,将培训设置在施工现场,将专家现场检查结果与参与培训人员的隐患识别情况对比,并由专家进行详细讲解,提升被培训人员的能力。这种培训旨在突破体验式培训存在的不足,着力培养安全习惯和意识,乃至个人的综合素质,并为其他人树立"安全榜样"。
  为了改善当下安全培训的效果,陈大伟建议,希望政府可以从政策、资金、资源方面予以企业支持,打造以培训、体验、考核为一体的整体培训链条;对于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及工人的特点,做好培训的策划,并建立起有效的培训考评机制,确保培训发挥实际作用。
  大数据如何驱动安全生产
  在第三分论坛中,以 "大数据时代下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发展"为主题,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张慧介绍了安全生产大数据技术研究及应用前景;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余树根介绍了大数据在建材行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华企风控研究院副院长姚雯霞介绍了大数据思维下的安全风险管控;量子魔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葛欣介绍了安全生产中的大数据应用。
  参会专家普遍认为,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也在飞速发展,通过对安全生产大数据的应用和研究,将更多的数据应用在企业和政府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为打造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与此同时,在大数据应用的过程中,针对各业务的数据模型构建,以及大数据挖掘的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数据范围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张慧在《安全生产大数据技术研究及应用前景分析》的报告中,主要介绍了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近年来在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方面做的一些研究与探索,获得了参会代表的广泛关注。自2015年以来,经北京市科委立项,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牵头,启动了安全生产监管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工作。课题主要针对大数据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问题,在分析安全生产大数据定义、来源、特征及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大数据在安全生产领域中应用所涉及的安全生产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挖掘以及可视化展示等关键技术。并依托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现有15个信息化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安全生产大数据关联性分析;构建安全生产指数指标评价体系,开展安全生产指数研究;开发"百安通"手机APP智能采集终端,实现"让安全专家上门服务企业就如私人订制般精准有效"。目前,"百安通"手机APP已应用于2016年北京市"百名专家服务万家企业"部分活动。
  此外,张慧还结合当前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了安全生产领域大数据在政府、企业两方面的应用需求,并提出了大数据助力"智慧安监"的技术路线图。
  编辑 秦运巧
网站目录投稿: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