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尊师重教要从形式走向实质


  最近,一名在美国教书的老师,在微信公众号中撰文谈美国的教师节,文章说,尽管美国的教师节与中国的教师节同在1985年开始,不过每年庆祝的规模远远不如中国,既没有媒体的大篇幅报道,也没有官方组织的各种表彰宣传活动。尽管每年全美教育协会都会评出几位"全国年度教师",但是影响只限于行业内,很难成为媒体热点。作者分析,之所以有这种差别,是因在美国,大环境中缺乏中国那种对老师的"尊重"之情。
  不得不说,这位老师只看到了表面,而且,他把各种宣传、表彰活动,简单地等同于尊师重教了。这种表彰、宣传活动,在美国很难开展起来,即使政府部门热衷组织,老师们也不一定买账,包括美国的年度教师评选,也和政府没有多大关系,这完全是由行业协会组织评选的。通过表彰、宣传活动来体现尊师重教,这是表演尊师重教,而非实质上的尊师重教。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近年来庆祝教师节,已经逐渐减少了以往大规模的表彰、颁奖活动,今年的教师节,虽然没有盛大庆祝活动,但尊师重教却更实在:李克强指出,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必须始终处于优先地位。尤其是对那些在贫困地区、偏僻乡村坚守教育岗位的老师们,应当给予更多关照和更多尊重。
  教师节,不在于有无庆祝,而在于是否真正保障教师待遇、尊重教师的权利、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我国有些地方政府,尊师重教还十分表面,搞形式主义。所谓的教师节庆祝活动,主角并不是教师,而变成了领导,是借庆祝活动"展示"领导对教师的重视,但在日常的教育发展中,却不保障教育投入,拖欠教师工资、甚至越权干涉教师教学。这样劳民伤财的庆祝活动还不如不要,把庆祝活动的经费用于给教师办实事,才是真正的尊师重教。
  至于国内媒体对教师节的关注,也有不少偏离了尊师重教的主题,媒体对教师送礼的关注,折射出我国的教育焦虑情绪,以及家校关系的冲突。某种程度说,教师节家长送不送礼,已陷入"囚徒困境",一些家长給教师送礼,并不是表达对教师的尊重,而是想获得功利的回报——对自己的孩子好一些。这在美国的学校,是不太可能发生的,除了教师伦理规范明确要求教师不得歧视性对待学生之外,美国中小学都有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办学管理、监督和评价,如果孩子在学校里遭遇歧视性对待,家长委员会会启动调查、追责。
  另外,中国家长期待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中获得关照、更多机会,那是因为所有学生被纳入同一个竞争跑道,学生之间是同学,更是未来的升学"竞争对手",这和美国学生有多元的选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不同,而且学校的资源,包括课程、社团活动,也是向所有学生平等开放的。老师也没有特权让学生在学校评奖、升学中获得优待。换句话说,如果家校关系正常,社会不存在严重的教育焦虑,媒体会如此密集关注教育问题吗?
  笔者倒是很赞成在美国任教的这位教师谈到的美国教师节庆祝氛围不浓的原因之一是,"美国人认为老师就是一种普通的职业,和其他工作一样为社会提供服务,对老师的感谢与对警察消防队员的感谢没有什么两样,美国人没有把老师放在一个高高在上被尊重的位置"。教师就是一个职业,应从教师职业属性出发,通过保障教师职业待遇、职业权利,来确立教师的社会地位,离开了教师职业属性,再怎么宣传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都很难真正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看看我国教师有多少充满职业倦怠感,以及有多少优秀高中毕业生愿意选择从教,就会明白,尊师重教,在我国,已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形式上的庆祝,而需要踏踏实实的保障投入、保障权利。
网站目录投稿: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