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人在死亡之前,这一生会在眼前快转而过;《追忆似水年华》是濒死之际,追忆此生的一切。下面励志故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读完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这本书,这本书花费了我很长时间,因为我一直都没办法深刻的去理解这本书的寓意,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读后我沉思良久,仍难理清心头的感觉。 作者要表达到什么?书中的人物如:斯万、夏吕斯、希尔贝特、阿尔贝蒂娜、盖尔芒特夫人、罗贝、安德烈、奥黛特等到底有什么寓意?他写这部书的滋味如何?等等。我脑中的问题缠绕成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 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是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也是法国意识流作家,这本《追忆似水年华》其实带有很强的自传性质,由于作者从小体弱多病,便被"逐出了童年时代的伊甸园",这也更加使他能专心从事写作,而《追忆似水年华》中那些出色的心理描写可能也正源于此吧。《追忆逝水年华》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令我过目难忘。 其次,《追忆似水年华》也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文中的"我"从一个"非常神经质和过分受溺爱的孩子"不断成长,渐渐地"意识" 到自己周围人们的"存在"。而这也正提醒了我们对于自我认识的重要性,一个人无论再卑微,再弱小,首先他不能否定了自己,对自己的肯定才是前进路上最大的动力,因为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别人的评论可以影响到我们,但是绝对不能左右我们对于自己人生的判断,对于人生的每一个抉择。在若干年后,我们回过头去,或许会笑自己当初的青涩、莽撞,但是自己所做的决定是绝对不会后悔的,因为了解自己,因为"我"就是"我"。 作者写出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上流社会的变迁。两个不可调和的族群——斯万和盖尔芒特,最后结合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在这部书里得到最好的诠释。传统贵族的没落所溅起的浪花,在这部书中被写成了美丽而丰富多彩的落日景观。一曲旧时代文明的挽歌唱过之后,人们还要生活,于是富足的希尔贝特变成了盖尔芒特家族里的媳妇。这部书对法国上流社会旧时代文明的全方位的回光返照式的描写,让人很自然地想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作者要用回忆的文字无限留恋地再现出来而永存之。我知道作者在咏叹整个族群失去的"似水年华",难免有些伤感和悲哀。 这部书的语言极其吸引人,不仅文字极度细腻典雅,而且长长的感性长句带有典型的普鲁斯特风格,读这部书需要高度集中,心浮气躁根本融入不了其中的气氛,一般我都是半夜夜深人静之际,打着台灯,聚精会神地读,这样才能领会其中优雅的语言和唯美的文字,我读着甚至敬佩起那些译者了,因为我看的只是译文,就已经如此程度了。可想我的文学修养还有待提高。 读完这本书,出国留学网明白了真正的乐园是已经逝去的乐园,人只有生活在回忆中,对曾经的生活进行加工,再创造,才是真正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到在时间的镁光灯下,斯万,奥黛特,希尔贝特,圣卢等人细微而又明显的变化,印证了流逝的时间对人无时无刻的侵蚀。因而"现在"是一个难以琢磨的东西,我们很难把握,很难判断它的真实程度,只有失去了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最有意义的。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能把握的所有,不要让青春徒留遗憾。 篇二: 西方的红楼梦 断断续续的读了两个月,终于结束了这套七卷本,两千多页,将近三百万字的文学巨著,有种重活一生之感。真正优秀的作品,于作者来说,是情到深处而不得不表达的心声;在读者看来,是天才洒落人间的泪水。追忆就是这样的作品,表达了一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眷恋和感伤。如果说卢梭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那么普鲁斯特,则代表世界上每一个个体表达了生活的意义。一个人,可能比一个世界还复杂。 每一个企图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知道,要写出一些看着高大上的文字是很容易的,就像写申请书,检讨书一样,有固定的模版可供参考,质量的好坏完全在于用词的方式,用一些稍显专业的词堆砌一番,和谐押韵,对称工整,叫人读着朗朗上口就算成功,因为没人会去深入思考。真正困难的,反而是写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因为这些事情大多数人都经历过,都进行过相关的思考,任何去试图虚构事实的人下笔之前都要去掂量掂量读者的感受,写的真实却平庸,没人爱看;写的深奥难懂却引不起读者的共鸣,曲高和寡或华而不实,仍不是一篇好的作品。如何把优美和真实结合起来,是对作者的能力和才情的一大考验。从这方面说,追忆做到了,普鲁斯特做到了。 读追忆,犹如乘舟泛在一条小溪中,生活就是潺潺流动的溪水,文学,音乐,美术就像水中摇摆的水草,随处可撷。没有这些点缀,生活便是一潭死水,暗淡无光,臭不可闻。 追忆的文字,是从时间中提取的精华,被作者用一把艺术的刻刀精心雕琢,加上意识流的写法,不仅不显空泛,反而有一种荷叶包饭似的带着清香的黏实感,每一粒都值得细细品味。 追忆给读者一种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艺术和时间,大概就是生活的滤镜,同样的场景,放在文字或回忆中,就显得美好,令人向往。等到有机会再经历时,又被生活的琐屑扰乱了心情。人生最痛苦的事可能就在于这点,在生活最具有诗意和活力的时间里,却没有一颗懂得静静品尝的心,等到人老珠黄,青春不在时,才知道到最美好的时光已在抱怨中悄然流逝。 在阅读过程中,不止一次被书中叙述的事情所打动,转而放下书回忆自己生活中一些类似的场景,次数多了,会慢慢感到自己与作者融为一体,记忆共通,再难分离。 追忆简直就是被冲淡了的红楼梦,都是一个在那"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游历过的富家公子在暮年感慨人生短暂,恍然如梦时回首的往事。最后一个聚会,也类似于红楼梦里的"群芳开夜宴",都是繁华落幕前的最后一首歌。在叙述方式上,红楼梦采用的是横向发展,侧重描写一群人在同一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看不出视角,很传统的现实主义写法;追忆主要是写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的感受,是个人思想为中心的纵向发展,是文学叙事方式上的一次由外到内的逆向革命。普鲁斯特和曹雪芹一样,都是博学多才,心思缜密而敏感的人,两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用各自的方式向后人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悲喜千般同幻梦,古今一梦尽荒唐。 真正的天堂是我们失去的天堂。 知书不易,知人更难,想读懂普鲁斯特的追忆更是难上加难,长度还在其次,最难为读者的还是其庞大的知识体系,深厚的艺术修养,以及叫人叹为观止的长难句,有人说普鲁斯特征服了时间,谁敢说自己征服了普鲁斯特?(普鲁斯特也是一脸无辜,毕竟一生只写一部书,还不让人好好装个逼?) 篇三: 人在死亡之前,这一生会在眼前快转而过,《追忆似水年华》是濒死之际追忆此生的一切。 小说通过故事套故事,故事与故事交叉重叠的方法,展示了一幅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这里有姿色迷人,谈吐优雅而又无聊庸俗的盖尔芒夫人,道德堕落、行为仇恶的变性人查琉斯男爵,纵情声色的浪荡公子斯乃,当然还有只属于青春爱情的希尔贝特,而"我"是一个体弱多病的青年。虽然家境富裕却也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一心想守护的女人却在反抗自己的逃亡中消殒。 法朗士曾说:"生命太短,普鲁斯特太长",是的,他的思想,他的时光,他的记忆,他的生活需要慢慢品味。 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要忘记。初冬之夜,静美星语,一个人的回忆一寸一寸地被叠起。秋去冬来,一路走过,熟睡的往事偶尔也会在梦里仰起脸庞,回首张望。 斜的雨斜落在玻璃窗上,黄的叶枯黄在窗台上,她是他一个无法守住的誓言。就像冬日的冰雪爱上了蔷薇色的夕阳,所以日日等待,即使是明知结局一样会消融,依旧天真的臆想着,只要尽力挽留,便可以避免道别,最后却成为了命运的一个玩笑,不得不匆匆惜别。或许,那不是爱情,只是青春点亮了心中的悸动,然而爱虽天生的渴望却可能因伤害而残障。如果有人在爱里逃避一生,那么又有谁能挽回、留住,又殷之守候呢? 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咸,人生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岁月若水,走过才知深浅;生命如歌,唱响方品回音。每个人都曾一样,盼望着快点成长,转眼就开始留恋从前的那些时光。对我,那段离去不过半年之久的时光,那大概是我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日子,尽管当时几乎每天都在因为各种事情怯懦地哭或者不满的抱怨,可那段结束以后却发现,它一去不返。也许,正如普罗斯特所说:"人类的经验是多么微妙脆弱,经不起半点删减压缩,这样的经验原本可以成为明确的目标,引导我们走出迷途,而人们却是那样的漫不经心,随手将其弃置一旁。"是啊!少年黑白分明的眼睛,犹如一块幕布,所有属于青春的绚丽色彩都在那黑白分明的幕布中上演。只有偶尔追忆那些浪漫冲动的事,偶尔伤感那些已经不再的无忧无虑,偶尔翻起从前的那些东西,偶尔想起在那些失眠的夜里。当岁月流逝,所有的东西都消失殆尽的时候,唯有空中飘荡的气味还恋恋不散,让往事历历在目。 对于普罗斯特而言,"生命也许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如果当初他没有那么残忍地将阿尔伯蒂禁闭,那么还会有这些吗?或许,这世上不是只有烈酒才能醉人,有时候,一份清淡更能历久弥香,一种无意,更能让人魂牵梦萦,一段简约,更能维系一生。林徽因说过"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在将来的某一天,加倍偿还。这个雨季会在何时暂停,我无从知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然而,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国度,追忆亦显得弥足珍贵。追忆当年,烽火连天,激情燃烧的岁月,革命先烈们用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追忆当年谓华起义的刀光剑影,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先辈们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行为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祖国的未来接班人,我们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历史追忆中不断成长,不断探索,勇于发现,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努力学习,努力奋斗。 一切都像一场梦一样飘忽,一阵风一样没有着落,也许为弥补那次行旅的急促,梦中的我又沿着那条长路走过无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