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钦 曾树刚 2015年春拍,皇室宝玺再次成为收藏焦点,香港苏富比再添一枚"亿元宝玺",为玺印的"亿元俱乐部"再添一员。尽管这次成交的"清康熙雍正 雍正帝御宝白玉九螭钮方玺"并没有破纪录,但其被业内人士称为"低迷的环境"下仍以1.0492亿港币成交的成绩,也足以让业内藏家兴奋不已。 在秦汉之前,玺印并没有严格的等级区分,无论是官印还是私印,都称为玺。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他规定只有皇帝的玺印才能称为玺, 而臣民的印章只能称为印。到了唐代武则天时,因为玺与死谐音,很不吉利,就改称皇帝玺印为"宝",使得后世玺、宝、印等同时并用。雍正宝玺是历朝帝王玺印中价值最高的 2015年4月,一件估价仅为3000万到4000万港元的"清康熙雍正 雍正帝御宝白玉九螭钮方玺",以2800万港元起拍,经过多番竞夺,最终以9200万港元落槌,包含佣金为1.0492港元。 据了解,上述宝玺白玉质地,九螭钮,所用的白玉质地极为通灵温润,洁白致密,较为难得,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此宝玺的质地在整个雍正宝玺中极为少见,是雍正帝仅有的5方玉质宝玺之一。 皇帝玺印在中国传统意识中,是无上权力的象征,虽然这种观念现在已不复存在,但仍使皇帝玺印具有无穷魅力。何况就其真、精、新、稀标准来衡量的话,皇帝玺印也是当之无愧的。因此,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从2000年前后,皇帝玺印一直天价频出。 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故宫博物院现藏明清帝后宝玺近5000件,占已知全部帝后宝玺总藏量的90%以上。也就是说,可能会流入民间的帝后玺印最多在500方左右。目前在市场露脸的玉玺中,康熙与乾隆两位皇帝玉玺占了绝大多数,另外还有嘉庆与道光两位皇帝的御用玺印偶尔出现, 这些都是拍卖会上藏家激烈竞投的对象。 哪朝帝王玺印最有价值?北京匡时拍卖业务部经理王楚男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理论上说,雍正的宝玺价值是最高的。首先,雍正在位的时间短,宝玺数量也少。第二,雍正的艺术欣赏水平非常高,他的宝玺出品刻画非常到位,这跟他参与到整个宝玺的图稿创作、设计和制作各个环节中有关。"王楚男介绍,一块玉准备雕琢时,怎么雕、用什么字体、谁来写等方面,雍正帝都考虑得非常周到。"所以,他的宝玺要是出现在市场上的话,价格应该会是最高的。" 也有资料显示,上述宝玺的原包装匣保存完好,体现出雍正皇帝的性格特点和艺术品味,也为了解雍正帝宝玺的盛储存放方式提供了难得的样本。某些珍贵材质仍受藏家追捧 无独有偶,在南方拍卖市场迎来捷报的同时,2015年6月,北京保利也为千万级玺印再添一枚。在其2015春季拍卖会的"龙香——清宫御赏文玩"专场中,"清康熙 田黄冻双凤钮大方章"以1610万元成交,名列該专场第二。 清代宫廷赏玩历来深受市场热捧,"龙香——乾隆御赏文玩"专场正是保利十周年拍卖的亮点。作为该场重器"清康熙 田黄冻双凤钮大方章"体量硕大,重达257克,印文为"奉天眷于千龄",当为康熙内廷御工周尚均所制,在预展期间,便引起坊间追捧。 值得一提的是,这枚来源于日本藏家旧藏,最终以1610万元成交的"田黄冻双凤钮大方章"早在7年前,西泠印社2008年春季拍卖会上,便以431.2 万元成交,短短7年时间,增值过千万。 有行内人士分析,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两枚玺印均能以"天价"成交,说明"好东西就是硬通货。"王楚男也表示,近年要征集到好的玺印已经非常难,不少人买了均在惜售,"多数(藏家)都不太愿意在这种环境下拿好东西出来拍卖。" 田黄石因具有皇族专用的黄色,被满清皇族宠爱并视为珍宝,争相寻觅,价与金玉相埒,视同瑰宝,倍受文人雅士、官宦、皇族及帝王的喜爱,自清以来极负盛名。相传乾隆皇帝曾以田黄石祭天,并冠以帝帽,故田黄历来有"石中之王"的尊号。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白玉质地,2010年在北京保利5周年春季拍卖会"清乾隆 御制白玉交龙钮‘自强不息宝玺"以5656万元成交。时隔3年,中国嘉德2013年春季拍卖会"御制—宫廷重要瓷器工艺品"专场以6670万元成交,3年增值1000万元。 尽管王楚男始终认为"材质不影响玺印的价值",但不可否认,对白玉、田黄石等珍贵材质的认可,一直以来也在左右着某些藏家的喜好选择。康熙玺印成交价曾为起拍价20倍 玺印作为皇室用品,一直有着与其他拍品不一样的待遇,火热受捧的市场早在上世纪末便初见端倪。 比如,1997年香港佳士得曾以不到100万港元的成交价,拍出过一方乾隆御制田黄"契理在寸心"狮钮玺。但是到了2004年,这方玉玺在香港苏富比最终以790万港元成交,7年时间价格升至8倍。 而2003年10 月,清乾隆的"御用组玺五件"就曾拍出过2918.2万港元的高价。真正奠定玺印在拍场地位的,可算是2008 年6月,一方清康熙"康熙御笔之宝"蟠龙玺在法国图卢兹圣·乔治拍卖会上以560万欧元(当时近600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并一举创下了此类拍品价格的世界纪录,而起价只有30万欧元,成交价足为起拍价近20倍。 但这个纪录保持不到2年,2010年6月26日,乾隆"青玉螭龙玉玺"在台北拍出1.018亿元"天价",正式将御用印玺带入了"亿元时代"。这样一个纪录在一年后被打破,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夜场中,一件"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以6800万元起拍,最后以1.4亿元的价格落槌,加上佣金为1.61亿元成交,使得其桂冠一直保持至今。这是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是乾隆帝85岁被尊为太上皇帝时所制,也是乾隆20多方"太上皇帝"御玺中唯一一枚圆形的。 乾隆的宝玺之所以如此受捧,这跟乾隆一生的传奇经历有关。自称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继位之后,先后领导了10次重大军事行动,"作为君王想要实现的事情几乎都让乾隆实现了,而且他还当了太上皇,应该是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的一位,所用玺印也是最多的一位。" 链接 新玉玺收藏多是骗局 售价3.98万元玉玺藏品,号称10年后能升值到百万元,但实际价值不超过千元。2017年,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和福建省宝玉石协会联合公布了一起珠宝消费典型案例,提醒消费者注意"玉玺藏品"背后的骗局。 据介绍,福州一省直单位退休老干部老林,70多岁,喜欢看收藏类的电视节目。一通陌生电话,却让他动了收藏的念头。对方自稱是"上海某某收藏文化交流中心",在为"南京青年奥运会"推介一款"盛世中华青奥徽宝"的玉玺藏品,藏品全球限量发行2014套,每套收藏价3.98万元。让老林动心的是,对方介绍2008年的奥运玉玺中华印,现在已经升值到了150万元,当时收藏价才两万多。但价格较高,他没敢轻易作出决定。没过多久,他收到一份名为《中国收藏》的杂志,并附有一个拍卖公司的联系电话。与对方联系后,这家拍卖公司自称:"和藏品销售方是合作关系,承诺藏品升值后,会进行回收,说10年升值到100万没有任何问题。"就这样,老林花3.98万元购买了这款"玉玺藏品"。后来,老林的夫人万女士拉着他到了福建省宝玉石协会。宝协专家的鉴定结果不出万女士所料,"这个玉确实是真玉,但算不上什么收藏品,顶多就是一件普通的工艺品,价值不超过千元。"福建宝协的专家介绍说。听了专家的一席话,老林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立即回拨销售方的联系电话,结果已无法接通。老林感慨地说:"吃一堑长一智吧,以后不会这么草率了。" 目前市场上各类"玉玺"收藏品层出不穷,多数都是骗局。专家指出,这些"玉玺"虽然总拿清代皇家玉玺打擦边球做宣传,但两者毫无半点关联。明清时期的皇家玉玺之所以能动辄卖几千万元,一来因为其有不可替代的文物价值,具有稀缺性;二来这些玉玺的艺术水平也很高。反观现在新制造的这些"玉玺",不但用的材料很普通,还是机器雕刻的,没有半点艺术价值,想要多少可以做多少,根本就没有什么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