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生活,暗流涌动 《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女作家蕾秋61乔伊斯的处女作。尽管是第一部长篇小说,但蕾秋的处理是很老练的。本作的文笔看似不温不火,然而其中涉及到的"生活",却充满着波折。 今天励志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几篇书评,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书评一 此时我刚刚读完《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我的心中升起淡淡的忧伤,雷秋?乔伊斯到底在诉说什么?主人公哈罗德于一个星期二早晨接到一位二十年前的老友奎尼?轩尼斯的一封信,信中说奎尼得了癌症,在贝里克的一个疗养院内,那里属于英国北部苏格兰的地方,而哈罗德此时住在英国南部英格兰的金斯布里奇。 哈罗德给奎尼写了回信,但这信是哈罗德自己送去的,经过与一个加油站女孩的聊天,哈罗德突然想走着去贝里克,因为哈罗德相信只要他走着,奎尼就会活着。因为这样一个信念哈罗德从金斯布里奇步行到了贝里克,历时87天,途行627里。 但我感觉这不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故事,哈罗德此时已经年迈,在途行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磨难,他回忆了自己过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时就离家出走的母亲,酗酒的父亲,十六岁时父亲丢给他一个大衣让他离开家,与儿子戴维深深的隔阂和戴维的离世,与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阂,导致之后的分居。 这些回忆都深深的折磨着哈罗德,但在途行的路上这些回忆却常常出此刻他的脑海,在哈罗德离开的这段日子莫琳也想起了以前的生活,为什么就和丈夫走到了这样的地步,莫琳将戴维的离世怪罪到哈罗德头上,说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从来没有给过戴维关爱,之后莫琳翻看了一部相册,看到哈罗德和戴维的合影。 感觉到他们父子以前是尝试过好好沟通的,莫琳也进行了一些自我批判,在哈罗德行走的时间内,他们都直面了这二十年来都不愿应对的内心世界,他们发现都深爱着对方,最终得以化解,莫琳也搬回去和哈罗德一齐住,他们想起了刚认识时的场景,都想起当时认识时的玩笑,他们都笑了。 一个人的朝圣,与其说走在路上,不如说走到心中,应对一些我们不敢应对或不愿应对的心结,只有我们勇敢应对才能打开心结,最终获得理解、获得幸福。 书评二 我从来不知道该用什么去丈量距离,是时间还是长度,是纳米还是光年。直到读完《一个人的朝圣》我才明白,丈量距离最好的单位是生命。 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历经87天627英里,重拾遗失了二十年的爱情、亲情和友情。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叫哈德罗的退休老人,某天意外地接到好久没联系的好友奎妮的一封信,信里说奎妮得了癌症,哈德罗想到以前和奎妮一起在工厂做工的日子,他怀着沉重的心情给奎妮写了一封回信并亲自去投寄,但是一路上他都在找下一个邮筒。晚上他在加油站碰到了一个女孩,他把这件悲痛的事告诉了加油站女孩,女孩也和他讲了一件让自己后悔的事,也正是这件事让哈德罗决定徒步去奎妮的城市看望奎妮。一路上,哈德罗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自大的远足男、热心的临时医生玛蒂娜以及后来遇到的维尔夫……这一路除了形形色色的人,老人也一次次与脑海中尘封已久的记忆相遇,与妻子相识相恋的美好过程、与儿子的幸福时光以及与奎妮一起相处的日子,每一段记忆都是一个离别已久的故人,每一次重逢都让人激动不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一路走来,哈德罗这几十年的生活无论痛苦还是快乐,都让这段贯穿英格兰对角线的距离不再是一个关于徒步悲伤、回忆伤心的故事。 一封普通的信、一位久未见面的朋友、一份单纯的信念,都让这个故事在平凡中透露出点点感动。"走走走"这是哈德罗在路上唯一的语言,他坚信,只要自己走过去老友就会康复起来。就是这简单的语言支撑着哈德罗,也是这简单的语言没有让哈德罗在喧嚣嘈杂的媒体前迷失自己,这大概就是信念的力量吧。 这一段路的距离,哈德罗用生命去丈量,同时去感悟自己与妻子与儿子的关系。庆幸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明白了他与妻子的爱情并没有像他以为的那样结束,他们之间还是有绵延而细腻的爱,即使他们分居了二十年。而他对儿子的感情也并不是妻子想象中那样冷淡,虽然儿子现在离开了他们,但是那份爱依旧在。所有被疏远的距离都是不能够被丈量的,但是可以被弥补回来。 后来,哈德罗顺利看到了奎妮,那个曾经可爱可敬的女人,现在已经被病痛折磨的没有了样子,在哈德罗看望过奎妮之后她也安然地离开了世界。也许正是知道哈德罗会来看她,奎妮才撑了这么久。两封简单的信、一份小小的信念,却让两个人都坚持了这么久。 故事的结尾是哈德罗与妻子莫琳牵着手慢慢走向海岸,两个小小的身影映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伴着浅浅的笑声越走越远……重拾爱情、亲情与友情的哈德罗在这一刻是极幸福的。 生命并不害怕距离,甚至距离是体现生命本质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些被疏远的感情,被撕扯的回忆都是装点生命的一部分,它们从来不会丢失,如果你找不到它们了,跨过那一段被现实迷雾笼罩的距离,你会清晰地看到它们,而这一段距离,需要你用生命去丈量。 我相信,有距离的生命会更美,当有一天我们老了,站在岁月的尽头回望,你会觉着用双脚、用心、用信念走过的距离和生命熠熠生辉。 书评三 做了一辈子啤酒厂销售代表,六十五岁退休的小人物哈罗德,过着平庸空寂且无聊的生活。一辈子逆来顺受的性格已深入骨髓,惯性的生活模式像铁皮盔甲笼罩着他,前半生没敢为自己迈出那怕一步,碌碌无为。 二十多年未见面,患了癌症的老友奎妮寄来的告别信,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他极度悲伤,为朋友也为自己。当他怀揣回信走在街道上,记忆的闸门崩塌了,回忆随着步伐肆意流淌着,无法停止,他控制不住双腿。他想为奎妮做点什么,或许能救她的命,他能做的也只有像眼下这样,步行六百多英里去救她,走完他一生没敢走过的路。虽然脚越走越疼,可心越走越轻松!他不敢掉头做任何准备,穿着一双帆船鞋,坚定一个信念--走! 一路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分享了很多离奇的故事,人间百态耐人寻味!不时勾起他内心压仰已久的往事。从少年时不幸的家庭生活,到工作中忍气吞声的煎熬,还有上吊自杀的儿子……近二十年来如行尸走肉浑浑噩噩的活着,就像现在强忍身体的巨痛无助地走!不过现在他有了信念,那怕很遥远也值得走,也为了自己的救赎! 经过八十多天的长途跋涉,风餐露宿,终于走到贝里克,一路狂热的心绪此刻却不知所措,没有完成壮举后的成就,没有人迎接他,没有高潮,一切都很平静,让人窒息!奎妮已经不能说话,无法表达,他们相视无语,他救不了奎妮,他的内心在哭泣! 但奎妮靠着信念一直活着等他!她做到了,死的时候很安详!当初她给哈罗德写信只想了却世间的挂念,为自己的人生告别,并没想收到回信,更不奢望哈罗德千里沼沼步行来救她。她的心也跟随哈罗德走了一路,走在他们相识的回忆里。病魔无情地吞噬着她的生命,留给她的时日所剩无几,为了不使哈罗德失望,借助修女的记录,挣扎着用第一人称给哈罗德写下了她的人生,她的情感,他们二十四年前相识的点滴,还有分别后的岁月!于是有了后面的内容,算是奎妮内心的另一种"朝圣"…… 正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哈罗德朝圣的壮举是出于美好的爱情。虽然哈罗德一再否认,称只是为了对朋友的愧疚,但从奎妮的倾诉中表示了她对哈罗德挚热的爱慕。她极力压仰着内心的相思,苦苦守候了二十年。她深深地暗恋着哈罗德,默默为他做了很多事,最后不惜被炒鱿鱼替他背黑锅,最后不得不离开金斯布里奇。当她依依不舍踏上离开的列车那一刻,还幻想着能等到他的身影!她不忍心破坏啥罗德的生活,选择隐忍,独自怀揣梦中情人住在遥远的海上小花园,狐独而终。 跟随奎妮的自述(遗信),许多哈罗德本人也不知情的细节重见天日,让故事变得越来越丰满。奎妮远不像哈罗德记忆里描写的那般普通,相反她是一个情感细腻,学识宽广,思想敏锐的优秀女子,为了克制对哈罗德的感情,才表现得默默无闻,以致于她走后,很快被人们遗忘! 她等了哈罗德二十年,在疗养院的病床上跟随他走完了人生最后十二个星期的朝圣之路!留给哈罗德的厚厚信纸上,其实只是些像摩斯密码一样的符号,是她无力的倾诉,是对人生的交待!结果不再重要,所有的语言亦是多余,剩下的是每个读者心灵深处属于自己的--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