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模评优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师的尊重以及对教育的重视。对于一个区域而言,模范和名优教师凤毛麟角,他们对身处 "中下游"的普通教师起着示范和引领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区域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然而世事变迁,风云流转,近年来教育界被喧嚣浮躁的社会环境所裹挟,教师评模评优在一些地方渐趋异化,弊端丛生。 一方面,沾染了权钱交易、任人唯亲、"自选动作"等不正之风,成为牌坊掩盖下的赘疣和鸡肋。有些学校负责人往往只凭一己之好,不经评比就把优秀模范指标截留或者送给自己喜欢的教师。即使是实行集体推荐,往往也只是走走过场。结果导致一些思想好、业绩优但性格耿直的教师落选,而一些业绩平庸但善拍马屁的反而能够被评上。又如,极少数匪气十足的老师暗地里拉关系,以私念代公心,推荐优秀、模范人选时往往以个人好恶、自身利益为标准,由哥们儿义气形成的"小圈子"出发,积极促成某人当选,圈外的人即使再优秀也不可能当选。 另一方面,沦为某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沽名钓誉、加官晋爵的筹码和工具。比如,"肥水不流外人田",有些规模学校班子成员轮流坐庄,偶尔让极个别普通老师点缀一下,绝大部分老师只能干瞪眼。少数学校负责人为了体现所谓的"公平",让其圈子人都有当"先进"的份儿,便实行"模范循环制",今年是张三,明年为李四,大家谁也不吃亏。评模评优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信力大打折扣,优秀、模范教师的名声和信誉越来越为一线教师所诟病,危害也不小,值得警醒。 整顿和范规教师评模评优,编制相对科学的教师评模评优程序,净化和改善教育生态已成为当务之急。毕竟教师的评模评优,其目的是树立标杆,扬清抑浊,褒优汰劣。所以,一是评模的"规定动作"应涵盖指导思想、评选范围、评选标准、评选机构、评选程序、评选纪律等要素,这些要素的义项应与教育规律相契合,与时代气质相辉映。二是考评主体要多元化。在考评过程中,考评的主体不但要有领导、教师,还应该把学生、家长等纳入到考评主体中,从而增强考评过程的客观性、公正性。三是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这是让真正"示范引领"的模范和"优教优待"的教师脱颖而出的法门。比如引入国际通行的评选机制:成果审核制、评委遴选制、"双重"回避制、第三方介入制、过程公开制、结果公示制和违规问责制等。如此,固本强基,正本清源,最大限度地封堵"一言堂"和权力自肥,使"潜规则"和"暗箱操作"无处匿身。让评模评优和名优特教师产生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模范示范引领、优秀教师优教优待",才能让当选"火车头"心安理得,落选的"后备人才"心服口服,且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