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很奇特的国君了,没事就喜欢和人比试武力值,最后因为举起大鼎又一下子手滑脱落,被鼎砸中,当天就去世了。而秦武王死后,继位的却是当时远在燕国做人质的嬴稷,也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然而为什么最后会选择嬴稷回来继承王位?秦国当时内部还有别人吗,嬴稷与别人相比又强在哪里呢? 公元前307年,秦国的秦武王在进攻逼迫韩国讲和之后,韩王害怕秦国的兵锋,于是向秦国献出了三川之地,这使秦国获得了东出的通道,而秦武王从小力气巨大,勇武过人,对中原的富庶很是向往,常想游于巩洛之间,秦国获得三川之地后,秦武王带领军队来到巩洛之间,周天子知道后,排出十分隆重的礼节迎接秦武王,然而秦武王却直接奔向雒阳,因为那里有象征天下的九鼎。 秦武王仗着自己力气巨大,要举起象征秦国之地的雍鼎,然而在举起的时候与,由于力气没有跟得上,导致鼎落下来,砸断了秦武王的胫骨,秦武王于当天病逝。由于秦武王此时很年轻,仅二十三岁,未有皇子,这导致秦国的君位空缺,于是,一场关于秦国国君之位的争夺战便开始了。然而最终的结局我们都知道是远在燕国为质的嬴稷最终登上了王位,那么为什么不是在秦国的公子芾(嬴稷的同父同母的弟弟)继承王位,嬴稷有什么优势呢? 秦武王嬴荡病逝的时候,由于没有子嗣,只能是他的兄弟们来继承,那么当时在秦国国内的公子壮应该是最有希望的人之一,他与秦武王是同母胞弟,而且已经成年,担任庶长,在国内也有威望,并且得到了秦惠文后(秦武王的母亲)和秦武王王后的支持,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然而在这关键的时刻,另一个出现了,这个人不同意,最终这项决议没有得到通过,这个人就是魏冉,他是芈八子(秦惠文王的妃子)的同母弟弟,他本是支持公子芾的,然而公子芾此时年龄尚幼,不适合在这个秦国动乱的时机登上王位,更为关键的是,此时的赵国赵武灵王给秦国送来消息,愿意派兵护送远在的燕国的公子稷和他的母亲一同回到秦国,继承王位。 魏冉在秦惠文王的时候,就十分有权势,而且掌握着军权,在秦国的朝堂之上有十分重要的话语权。此时的魏冉得到赵国的消息后,决定立即支持公子稷来继承王位。那么赵武灵王为什么要不辞辛苦的来做这件事呢,要先到燕国索取人质,在护送到秦国,显然赵国有自己的打算,赵国正在胡服骑射的改制,并不希望秦国能够得到顺利的权力交接,赵武灵王看清了秦国的朝堂,于是决定插上一脚,博取利益。 赵武灵王排赵使出使燕国,希望迎接公子稷会秦国,此时的燕国国君是燕昭襄王,这是一位十分有作为的雄主,在他在位时期,燕国国力达到鼎盛,燕昭襄王欣然同意,如果能够扶持一个在燕国曾经做过质子的人来继承王位,那么和秦国之间的关系必定能够大力改善,这符合燕国的利益,燕昭襄王决定派兵护送公子稷回去。 秦国内有魏冉的支持,外有赵武灵王和燕昭襄王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之下,秦国的朝堂逐渐形成了一致的意见,那就是迎回公子稷继承王位。公子稷能够最终取得王位,在这其中也不得不说一下他的母亲,芈八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太后身份执掌朝政的女人,这是一个政治手腕极其强硬并高明的女人。 此时的秦昭襄王的王位并没有那么稳固,因为公子壮十分不满,终于挑起战乱,与秦昭襄王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同时也是另外两个女人的一场战争,秦惠文王王后与秦宣太后(芈八子)的战争。最终,秦昭襄王在魏冉的支持下,坐上了王位,史称秦昭襄王,开启了属于他自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