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有天回家说老师要求做个游戏——和父母做角色互换,体验一下做父母的辛苦。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可以让孩子体验做父母的辛苦。 晚饭后,我和女儿做起了游戏,我扮演"孩子",女儿扮演"妈妈"。从幼儿园一回到家,"孩子"就要水喝,要东西吃,还要上厕所,把"妈妈"忙得团团转。我在心里偷着乐,看着女儿撅着小嘴在屋子里跑来跑去。 女儿的额头已经有了汗意,我想让她知道做父母的不易也就可以了。我叫停游戏,也好让女儿歇息一下,看会儿电视。没想到,女儿坚决不同意,她说:"我还没做完游戏呢。" 这我倒奇怪了,不知道女儿还有什么可以继续做下去的,索性听她的话,继续玩下去,看看她还会有什么表演。 女儿对我说:"你现在是孩子,对不对?"我忙点头称是。女儿用手一指我,高声说:"你现在赶紧去把老师今天教的字再写一下,收拾好明天去幼儿园的东西。别老是坐在电视前,总看电视把眼睛都看坏了。" "快点,我对你说了半天你为什么还不动?"女儿又是一顿狂吼。 我坐在那里惊呆了!这些话完全是我或者妻子心情不好时训斥女儿的话,现在女儿一字不落地还给了我,连说话的语气都很像。女儿并没有停止说话,把平时我们训斥她的话一股脑儿地全说了出来。当初我说这些话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女儿的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现在孩子反过来把这些话再说给我听,我只觉得脸上一阵尴尬,原来这些话听起来是那么难听。 我猛然意识到,平时总以为训斥小孩子是为了让她听话,即使语言有些过激也没什么。这时我才发现,孩子正在成长期,她会全盘接受你对她所说的话,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以后遇到事情,她也会把这些反射到别人身上——平时父母就是这么对她说的。 那晚,孩子睡着以后,我和妻子认真谈论了这件事情,我们商议以后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再训斥孩子。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查自己的人格。"孩子的言谈举止,反映出来的正是家长在孩子眼前的形象,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一次游戏,让我意识到这一点。文/王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