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泡自然是近代才出现的产物,有了电,才有了灯泡。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会对一些非用电的照明工具有所了解,比如家中停电之后就会用到的蜡烛,以及很多人小时候,或者长辈们小时候用过的煤油灯。历史上,电的历史并不长,更多的是没有电的时代,那么,在没有电的古代,人们又是怎样照明的呢?他们除了蜡烛,还有什么工具可以选择呢? "照明"这个词,你能通过它联想到什么?除却现代的电灯泡,除开一切与电有关的东西,你还能想到用什么来照明?其实,不管是蜡烛,还是煤油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火。想想看,是不是不管什么形式的灯,都是需要"火"这种物质? 最开始的时候,烛自然是没有的,周代之前,人们只能通过燃烧薪柴来照明,说白了,就是柴火。春秋时期,某一次,晏子在齐景公处喝酒,不知不觉就喝到天黑了。这个时候,齐景公对侍者说了一句:"具火。"此处的"火"指的就是"烛"的意思,燃薪为烛,因此,古代人又称烛为"火"。直到汉魏以后,才有"灯烛"两字作为屋内照明的专用名字,而屋外仍燃薪为烛。 古人如果需要一些夜晚间的活动,人多的时候,就会在庭院里面点燃非常多的薪烛,叫做"庭燎",如果在门外面,就叫做"大烛"。孔子曾经感叹礼崩乐坏,他身处的春秋时期正是如此,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在庭燎的时候燃一百烛,诸侯自然是没有这等待遇的,可是东周时期周天子哪里还有什么威严,齐桓公直接无视,自己燃了一百。周天子尽管知道这件事情,他也是无能为力,此后,其他诸侯纷纷效仿,不知道周天子会作何感想。 战国时期,出现了油灯,这是一种经常见于影视剧中或者文学作品中的照明工具。当时的楚国有一种燃烧动物油脂的灯,把灯芯放在油脂中燃烧用以照明。这种油脂叫做"膏","兰膏"就是在油脂当中加入香料。 每一种物品的出现,都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油灯自然也不例外。前面所讲的薪烛,想一想,燃烧的时候必须得人拿着,还得一直看着,不然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得闹出火灾来,十分费力,不仅如此,那烟熏得也让人受不了,时间一长,人们必定会研究出更合适的物品来代替。只不过,动物油脂价格不便宜,富人家才能用得起,所以当时虽然出现了,但是能用的人并不多。 汉朝时期,还是用油膏灯照明,但是在南越王进献给皇帝的贡品中,有蜜烛两百枚,也就是蜡烛。贡品自然都是又稀少又珍贵的物品,南越王将这个作为贡品献上,也可见汉朝当时还并没有产生蜡烛。东汉郑玄为古书做注释的时候,提到烛的地方非常多,但是"蜡烛"却并没有,也可见,东汉时期仍然没有蜡烛。 但是至于蜡烛的诞生时间,有传说在先秦上古时期,有人把艾蒿和芦苇扎成一束,然后蘸上一些油脂点燃作照明用,后来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芦苇用布缠上,里面灌上蜜蜡点燃,这就是蜡烛的雏形。其实,上面所说的"蜜蜡"很有可能就是卡主的雏形,只不过叫法不同而已。 古时候的蜡烛与现在的蜡烛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我们都知道古代有"剪烛"这件事情,因为当时蜡烛烛芯是用棉线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于无法烧尽而炭化,所以必须不时地用剪刀将残留的烛心末端剪掉。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一直到1820年,法国人强巴歇列发明了三根棉线编成的烛芯,使烛芯燃烧时自然松开,末端正好翘到火焰外侧,因而可以完全燃烧。 唐朝时期,蜡烛还是一种稀缺品,普通人家用不起,而且还是富贵人家炫富的一种办法,直到宋朝才开始变得普通,而且还是宋朝人办婚事的时候不可缺少的物品。尽管普通,蜡烛的成本还是要比油灯高很多,是油灯的十几倍,所以点蜡烛而不点油灯依然是有些奢华浪费的。 另外,古代宫廷用蜡在制作材料和工艺上都十分讲究,燃着能飘散出阵阵异香,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