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某火力发电厂投产于2006年10月,2012年12月—2013年5月,完成了2台锅炉机组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改造建设并投入试运行。 为确定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笔者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中的防护设施及防护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检测结果 此次项目评价主要针对该厂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包含的生产设施、装置、设备及与其配套建设的公用与辅助工程。有关配套工程包括:空预器和密封、联合引风机及烟道改造、氨罐区(2×50 t储罐)。 该厂采用了国内某锅炉厂设计制造的HG-1970/25.4-YM1型超临界压力变压直流、前后墙对冲燃烧、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煤粉炉,配套采用两台双室四电场高效静电除尘器,脱硫系统采用单炉单塔石灰石-石膏湿法工艺。涉及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粉尘、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氨、氮氧化物、盐酸、硫酸、二氧化氯、液碱、工频电场、噪声、高温等。 经检测评价发现,该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存在于脱硫系统、脱硝系统、灰库、化学水处理和输煤系统等环节。 脱硫系统的湿磨机房由于铲车铲运碎石易产生扬尘,湿磨机易逸出粉尘,湿磨机、铲车等设备运转易产生噪声。该系统的循环泵和吸收塔、氧化风机房、空压机房、除尘器等部位,由于烟气泄漏或逸散及其他装置的影响,易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化学污染。 脱硝系统的氨区易产生氨,本次检测中,对氨站的3个岗位工种所接触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氨浓度进行检测,共获得有效数据27个,检测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岗位工种短时间接触氨浓度(STEL)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检测点氨浓度检测合格率为100%。 灰库易产生矽尘,化学水处理系统易产生盐酸、硫酸、氢氧化钠、二氧化氯。输煤系统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煤尘,对9个岗位工种所接触的工作场所空气中煤尘浓度进行检测,其中5个點检测合格。 噪声危害存在于每一个生产环节中。本次的噪声检测点共检测35个点,其中27个噪声检测岗位的作业场所噪声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测定点噪声强度检测合格率为77.1%。 此外,本次检测还设置了9个高温检测点,其中7个高温检测点的作业场所高温WBGT指数(又称湿球黑球温度,用来评价在整个工作周期中人体所受的热强度,主要用于高温作业分级)限值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合格率为77.8%。 检测结果表明,该厂的关键控制点为煤制样、翻车机系统、清车底作业、入炉煤取样间、灰库卸料口、除尘器、锅炉各作业层。危害严重的作业工种为煤制样工、翻车机巡视工、清车底工、灰库操作工、碎石和石膏铲车司机、发电系统巡视工、脱硫岛巡视工,应在上述工作环节增加职业病危害防护投入。 为减少扬尘产生,可以采取适当加湿样煤、原煤;翻车过程中尽量要求巡视人员远离翻车机,并严格要求巡视人员正确佩戴防尘口罩;为清扫人员配备了吸尘器,要求企业定时、定员清扫除尘器周边作业场所地面,对能够清扫的装置进行表面降尘等。 防护设施分析 经检测评价发现,该厂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较为齐全,采取的各种职业病防护措施有效,现向读者介绍如下。 在防尘设施设置上,煤仓间皮带头部落煤管导料槽设置了1台容量为100%的脉冲布袋除尘器和2台容量为100%的防爆离心排风机,脉冲布袋除尘器及排风机均置于煤仓间皮带层屋顶除尘器小室内,用于煤仓间的通风除尘。 煤场采用旋转喷淋装置进行抑尘,用于抑制煤尘的飞扬及防止煤自燃;输煤系统中落煤管落差大的地方均设置缓冲锁气器。 锅炉房及煤仓间设置一套车载式真空吸尘装置,以便清扫锅炉房各层平台及煤仓间皮带层和头部转运站的粉尘。转运站、碎煤机室各层、煤仓间皮带机层及输煤栈桥采用真空清扫。 脱硫系统的石灰石粉料仓间设置有防尘系统,包括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和布袋除尘器,含尘空气被净化后排放,除下的粉尘落入灰库。脱硫系统中石灰石粉仓、石灰石粉输送管、循环泵等设备实施密封管理和监控,石灰石粉外泄较少。 锅炉除渣采用刮板捞渣机至渣仓方式的除渣系统。以每台锅炉为1个除渣单元。炉底渣经刮板捞渣机冷却裂化后,连续输送至炉架外侧的渣仓贮存,定期装车外运至渣场堆放。刮板捞渣机为密闭结构,炉渣不向外泄漏。 在防毒设施设置上,该厂的酸罐顶部设置有酸雾吸收器,以使酸雾经酸雾吸收器洗涤吸收,不直接向大气挥发。 低位酸碱池内壁贴有防腐材料,酸罐内衬胶,以便防漏。其他所有与药品接触的设备、管道、阀门均有防腐措施。加药系统各部分的压力等级均是匹配的,以防止药品与人体接触。 加氨系统采用自动配药控制方式。外购的氨水(浓度>20%)用密闭容器贮存,置于阴凉处。储存间及加药间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氨贮存箱、计量箱的排气设置氨气吸收装置。液氨站储存及供应系统周边设有氨气检测器,当检测器测得大气中氨浓度超过标准时会立刻报警,并启动喷淋联锁。 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安装消声器消声降低噪声危害。在SCR区和引风机装置采取计算机集中监视方式,液氨储存与氨气制备区采用PLC(一种新型的数据采集方式,常见于化工系统装置,供其他控制单元、人机接口、数据长期存储器共享)采集数据,减少作业人员接触机会。 对用于职业病防治的防护设施,用人单位定期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没有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情况。该厂生产设施、防护设施的检查与维修由公司运营部专职维修人员负责。本项目试运行期间防护设施运行正常,未发生损坏现象。 改善建议 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加强职业卫生的日常监督管理,定期对操作工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经检测,该厂能够达到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基本要求,但对达到符合基础建设标准尚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在职业卫生档案资料、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防护设施的检维修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加强作业人员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为作业人员配备的防护用品应及时更换,并应确保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购买的防护用品应从正规渠道购买,应有生产企业名称、使用说明书、型号、合格证书,以及有资质的防护用品检验机构对该防护用品的检验结果。 严格执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按规定完善在岗职业健康检查,同时按要求组织后续新进员工中,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组织离岗职工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应按照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执行。 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对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确保应急设施、设备、药品的有效性及所有作业人员均掌握应急设施、设备和药品的使用方法,定期进行防液氨泄漏事故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编辑 毕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