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职院校人本管理的新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摘 要】管理心理学立足于人本思想,以有别与传统的管理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对人的管理问题。树立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的需要;是对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变革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本管理
  一、高校人本管理的问题
  (一)第一层面的问题
  我国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实上,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高校科研管理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第一项中的教学培养人才的活动与科研活动的冲突。自从大学发展到有科学研究的职能以来,这个问题在各国就一直存在。从人本理念上来说,高校教学管理首先应该有的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考虑学生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而高校科研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自然坚持"以教师为本",因此认真处理好这两种人本理念的冲突是十分重要的,这两方面事实上也是对立统一的。由于现在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与知识的迅速增加,只有搞好科研才能创造新知识,才能教授新知识,但是这个简单逻辑的前提是所创造的知识是课堂上可以教授的。所以高校科研更应该放到基础研究的方面,事实上高校在和企业的合作开发中,更多涉及的也是基础性知识技术。在邹贤良先生的《国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特点》一文中明确提出:"美国高校的科学研究中基础性研究占到60%以上,法国占75%,德国约占70%。"我们从这一点不难得出,高校的科研管理首先应当从一个很高的角度转而站到学校学科水平的发展这一级,实际上也就是站到了对于人才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级。
  上述这些问题如果从人本理念方面来理解,都有着"以错误的人为本"的错误。事实上,我们讲的人本理念中的人,强调系统观,不是指现实管理活动中具有利益和行为的个人,而是指具有共同目的和协作关系的个人所结成的群体组织。而高校科研中的"马太效应"则是"以重点学科科研力量为本",没有站到整个學校学科和谐持续发展的高度来审视整个管理进程。
  (二)第二层面的问题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传统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问题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网络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乃至语言习惯。对学生管理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条件;一方面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使高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积淀,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发挥;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滋生、蔓延地,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大学生难以辨别和抵御,有的上当受骗,有的甚至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二、贯彻"以学生为本"思想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管理理念,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在现代学生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而不应该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主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帮助学生创造乐观、自信、朝气蓬勃的人生。这就要求学校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发展与需求放在核心位置上,积极主动地启发和诱导学生的自觉主动性,提高自我意识。教育要探索学生的个性,提倡教育的针对性,做好因材施教的工作,使学生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二)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角色认知
  要认识到学生管理不仅是对人的管理,更是对人的培养,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教育、管理、服务"三结合的原则,管理的过程就是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过程,做好每一项工作都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才发展提供服务,也是从不同角度营造和创造促进学生成才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可以说,学生最需要的"服务"是为他们的全面素质提高和个性自由创造一个激励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
  (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要注意调动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从属和被动地位,降低乃至消除大学生对被管理者的逆反心理,实现他们的自我管理。学生管理宜推行在学生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管理和学生自治管理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模式。在这种方式下,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这种角色互换的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制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自己。
  (四)实施情感渗透,升化理想信念
  情感是心理的动力因素,是以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和对客观事物表示爱憎好恶的内心体验。
  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是复杂、动荡、微妙的。他们常常因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而欢欣鼓舞,也会因一时得不到满足而悲观失望。他们的情感一般易于外露,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但有时也表现为内向性和闭锁性,这是由于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自信心很强,不愿望把内心秘密和真实思想轻易向别人吐露。如果学生不愿和领导或辅导老师说心理话,认为说了也不解决问题,心门紧锁,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奏效。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情感操纵着人心灵大门的启闭,对接受外来的教育影响起着过滤和催化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情感心理过程的规律,注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行情通理顺、顺情入理的教育。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高尚、炽热的情感,真心实意去关心、感化、激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发挥情感在生活实践中积极作用。同时应对学生充满爱心,争取以情感叩开学生的心扉,努力进入他们的精神天地,从而引导大学生在理智上不断升华理想、信念的境界,确立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抱负;在情感上不断升华对祖国和民族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对学校班级集体的荣誉感、义务感,把能为祖国和集体贡献一份力量作为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在审美上不断升华对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和仪表美的追求和修养,以健康、稳定、高尚的情感去塑造自己的人生。只有通过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才能较深刻地了解德育对象的情感、情绪倾向和状态,才可能启动情感、引导爱憎、培养意志,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五)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尽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人却是平等的,不能用知识、年龄、能力等来评价人的高下,也不能用体罚、谩骂等方式来对待学生。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之间应经常沟通和交流,争取营造一个老师关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的融洽的管理环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高校管理工作必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这就要求学校既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又要把握机遇,勇于迎接挑战,同时也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解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鲁武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以人为本[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8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人民出版社,1999
网站目录投稿:听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