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与要似乎是一对矛盾体。那只是对于脑袋来说的。而对于心则是一样的。 为什么呢? 当我们面临不同的境遇时,我们通常会要,希望别人给予帮助,希望得到帮助。因为我们心不安。我们都是小孩子,无力回报,所以就只是哭闹着要。我们会大量得进食(却导致肥胖),我们不断索取(却养成了贪婪),可是我们安了吗?没有。 可是我们长大了,难道爱依然还要停留在乞讨吗?只有一个乞讨爱的人才是不安的。 汶川地震,国家出动了医疗队,武警部队,消防队,以及国外和社会各届的援手。不少人活了下来,可是恐惧挥之不去,我们还要。虽然懂得了感恩,可是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放在嘴上。 涌泉在哪里?发自内心。要怎么做呢?认同灾难的结果。恐惧只有得到你的心的认同,它才起作用。一但失去了心的认同,它便失去了魔力,马上停格在历史。这么说欢欣也是只要心认同它就会有魔力吗?当然是一样的。如果恐惧带来悲哀,欢欣带来快乐,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快乐呢? 其实可以不选择。只有头脑会做选择,心不选择。当你不选择的时候,你就坐在那里,心便不被头脑所控制,当进入无分别时,你还是有所不安。 为什么呢? 在于要还是给。助人为乐,为什么会乐呢?在于给。付出,是快乐的。那付出什么呢?心力。怎么做呢?问心。其实行行出状元,做什么只要专心去做,都是一种付出。学生学知识,不是为自己要什么,而是为了报效国家,报效社会,这是说远了。往近处说安于当下便是一种付出,你的安将带给身边人安,这就是付出。 那么给于帮助,同要回报,都是为了心理疏导,两者又有何分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