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堂教学为抓手 构建化学高效课堂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是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真正解放学生、解放自身。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下面本人就谈一谈对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一点粗浅的认识。 1、以问题为抓手,激发学生的思维 思维来源于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学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我们的水资源"时给学生提出如下问题:①你家的节约用水状况怎样?②你的家乡存在缺水问题吗?③你知道我国正在兴建的"南水北调"工程吗?在学习"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时提出让学生了解所在社区或村子金属废弃物的品种、回收情况、回收价值及金属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问题,提出如何加强金属废弃物回收的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并进行交流。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提出让学生了解学校附近若干水样并用PH试纸测定它们的酸碱度。学习"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时提出让学生了解若干种食品包装袋,统计相关的食品中使用了哪些食品添加剂,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论。学习"生物微量元素与健康"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家用食盐,观察其包装袋,看是否加碘,并设法进行检验等等。当然,问题的设置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并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的思维大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以实验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教师如何运用好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从而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就尤为重要了。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第一次接触化学实验,那种因新奇而产生的兴奋劲头,更是在那成功的瞬间而达到了空前的高涨。如在讲"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条件"时(所需器材:大烧杯、薄铜片、沸水、玻璃管、钥匙、白磷、红磷)先不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思考如下问题:①为什么放在薄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②为什么放在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放在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③那一根玻璃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空气,白磷是否燃烧?同时在化学课上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如:"喷雾写字";"魔棒点灯";"自制汽水";"烧不着的棉布";"斩妖除魔";"自制简易净水器";"从花中提取酸碱指示剂";"自制叶脉书签"等等。随着向学生提出一系列实验的疑问和趣味实验,使学生觉得现有的知识不够,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科的决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以情景为抓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和发展的,当然化学课也不例外,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情景并不很难,教师若能选择好时机创设情景,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求知欲。使学生不断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似乎已经知道,实际还不够清楚"的心境.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主动学习研究,进而解决问题。如在讲"水资源污染"时给学生设计这样的情景:当同学们经过垃圾遍地、臭气熏天的水沟是会有怎样的反应?而当经过透明清澈、绿波荡漾的河边时又会有怎样的感觉?这样就给学生树立了一定要保护水资源的决心。在讲"构成物质的微粒"时设计这样的情景: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物质,这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是否可以分割?如果一直分割下去会怎么样?这样引出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必将引起教育者更多的思考和投入。高效课堂是当今教育的主流,也是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和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的完善与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