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幸福课十棉花糖与幸福


  文/动机在杭州| 幸福课专栏
  知乎最近有这样一个帖子:如何搞定一个才华横溢但没有责任心的拖延症患者。排名第一的回答,是一个匿名用户的现身说法。他说,在他 "口才不错,形象讨巧,文凭,见识,谈吐,专业背景,都‘颇具设计感’" 的背后,是 "你让我做的事我保准给你100个想法,然后给你烂尾了。你说不能拖延的,我保证会拖延。我在组会上永远在说未来的事情而不是已有的成果。而且我毫无责任感,历次恋爱都以劈腿告终,屡次上床后不告而别。看似热心实则冷漠,从来记不清同事名字。" 对付这样的人,这位匿名用户同时给出的建议是 "让他赶紧滚。他除了给你留下烂摊子之外别无意义,千万别被他瑰丽的言语和明亮的眸子欺骗,其实他浑浑噩噩,找不到回家的路。" 而匿名用户本人也在 "停止说话,停止想像,只做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拿很少的薪水" 后,觉得自己终于不再给世界添麻烦了。
  这真是最痛的领悟,却没带来最真的救赎。为什么看起来智商颇高的匿名君没能在工作中发挥其智商优势?为什么"拖延"会和"劈腿"、"冷漠"联系在一起?为什么作者明知问题所在,却无力自拔?这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意志力缺乏。
  心理学史上最有名的意志力实验,大概属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米歇尔教授所做的延迟满足实验。做这个实验时,教授的女儿正好也读幼儿园。于是他和同事们找来些女儿的小同学,带他们到一个单独的小房间,在他们面前摆一颗他们爱吃的棉花糖。教授告诉这些孩子,他们可以选择马上吃掉这颗棉花糖,也可以选择等实验员回来再吃。如果他们能等到实验员回来,那么他们将能额外再得到一颗棉花糖。
  这可真难为这些孩子了。一些孩子还没等实验员走开,就已经把棉花糖塞嘴里了。另一些孩子稍好一些。最初他们告诉自己,我不吃,我只是舔舔。慢慢地,舔舔变成了咬一小口,咬一小口又变成了咬半边,最后,既然半边都没了,再留半边有什么意义呢?于是棉花糖也下肚了。真正有抱负的,是那些苦苦挣扎的孩子。有些孩子蒙上了自己的眼睛,眼不见为净。有些孩子开始踢桌子来转移注意。另一些孩子甚至揪起了自己的小辫,通过疼痛来转移诱惑,颇有头悬梁锥刺股的风范。最后,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抵御住了棉花糖的诱惑,获得了额外的一颗棉花糖。
  一颗棉花糖,多大点事,搁现在的家长非得说,咱不吃别人的糖果,要多少,妈给你买去。本来教授的实验也就发现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普遍意志力薄弱,顺便发现了其中几个很有成为吃货的潜力。实验到此为止了。但当教授女儿上高中时,偶尔说起高中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时,教授忽然如被电光照过一般,顿悟了棉花糖实验和他们现在的学习生活的联系。于是实验重新开始。教授调查了这批人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表现,从高中一直到步入中年。
  规律让人震惊的。研究发现,当初这些幼儿园小朋友面对棉花糖时候的表现,居然能够预测他们的学业成绩、工作业绩、情绪状况、人际关系,甚至能够预测他们生活是否幸福。
  Why?为什么小小的棉花糖实验会有这么大的预测力?这是因为棉花糖实验制造了一种典型的诱惑。它所测得的延迟满足能力,即我们为未来更大的利益抵御当前较小的诱惑的能力,是意志力的本质,也是幸福的基石。
  如果那些成年后不幸福的人,说尽管放一堆棉花糖在老子面前老子眨下眼睛就不算好汉请上帝赐予我幸福,还来得及吗?
  怕是来不及了。成年后我们所面对的诱惑,远非棉花糖可比。也因为如此,意志力缺乏对我们生活的危害,随处可见。我们因为没法抵御美食的诱惑而暴饮暴食(我一定是吃货的敌人),又因为没法抵御被窝或沙发的诱惑而懒于运动,于是,身体不健康了;我们因为没法抵御淘宝打折而过度消费,又因为觉得退休还远而懒于存钱,于是经济不健康了;我们因为一言不合而心生怨气,又因为懒于控制脾气而与人冲突,于是人际关系不健康了;我们可能因为没法抵御QQ、微博之类的网络工具而效率低下,又因为总被"更好的选择"吸引而心浮气躁,于是学习和工作不健康了。
  对了对了,还有爱情了,这个处处充满诱惑的领域,我们怎么可能为了忠诚而错过美女呢?什么,你只是暧昧下,不上床。那你跟觉得只是舔舔棉花糖不吃的小朋友有什么区别呢?还有情绪。焦虑、抑郁、无价值感,大部分时候都是因为我们无法行动。我们也知道,做些什么会比无所事事让给我们感觉更良好,但做点什么,同样需要意志力。
  匿名君的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因为我们都自觉意志力缺乏。力量缺乏可以上健身房,意志力缺乏又该怎么培养呢?且听下节课分解。
  P.S. 意志力的问题,应该是很久以后讲到才对。完全是被知乎这位匿名老师的幽默和无奈激发,窜课了。下节课不一定讲意志力。作为一个意志力缺乏的人,讲什么主要看灵感。下课。
网站目录投稿: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