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试论至岁儿童的亲子阅读


  【摘 要】2至4岁是儿童的第一个语言敏感期,父母应该顺应孩子的生长发育需求,积极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陪孩子玩游戏书,陪孩子听有声书,陪孩子演故事书,给予孩子充足的语言刺激和阅读训练,让孩子爱上阅读,健康成长。
  【关键词】儿童;亲子;阅读
  2至4岁的孩子,最大的爱好是玩耍,最主要的工作是游戏,最好的朋友是玩具和故事,父母如能将图书变成玩具,将阅读变成游戏,和孩子一起玩转阅读,孩子必能融入书中,收获自信、知识、能力和快乐。
  一、陪孩子玩游戏书
  父母陪孩子玩耍,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玩具,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也可以借助如玩具一样有趣又好玩的游戏书。游戏书又称玩具书,是指"所有超越传统纸本的图书" 【1】。与传统书本相比,游戏书好看又好玩,与普通玩具相比,游戏书耐看又耐玩。游戏书一般都采用立体制作工艺,具有可爱的动感造型和绚丽的色彩,能给读者超强的视觉冲击力,也能让孩子亲自动手操作,使相对枯燥的传统阅读活动变成妙趣横生的知识探索之旅。目前,比较常见的儿童游戏书主要有洞洞书、翻翻书和贴纸书。
  (一)有趣的洞洞书
  2至4岁的孩子,普遍存在用手抠东西甚至戳洞洞的习惯,这种在成人眼中或许属于调皮捣蛋的行为,恰恰是儿童锻炼手部精细动作,探索周遭环境的必修课。洞洞书正是针对此阶段儿童喜欢抠、戳的特点,专门在适当的位置设计出可供孩子们把玩的小洞洞,以帮助孩子锻炼手部肌肉,训练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大脑发育,激发阅读兴趣。在亲子阅读中,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在书本上找洞洞、抠洞洞,可以与孩子一起发现洞洞里的惊喜,每一个小洞洞都藏着孩子的好奇心,每一次玩洞洞的过程都是一次新奇的小探索。
  (二)神秘的翻翻书
  比洞洞书更加神秘的游戏书是翻翻书。"翻翻书运用的是独特的画中画设计形式" 【2】,即书中存在一些能够让读者自己动手翻开的小小图画卡片,这是一种能够激发孩子好奇心的设计。亲子阅读时,父母要鼓励孩子亲自动手翻阅,尽量多动手,多触摸,要引导孩子先阅读整体画面,再翻看画中画,要先和孩子一起尽可能多地猜测尚未翻开的小图卡中隐藏的内容,再揭开图片,看看暗藏的玄机。和孩子一起玩翻翻书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是需要孩子手到、眼到、脑到,要充分想象,仔细推理、判断,才能玩得开心,玩得尽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根据整体画面猜出了小图卡下隐藏的内容,或者在父母的提示和帮助下猜得与图卡内容基本一致,说明孩子的观察、推理、判断能力都在增强,值得肯定和表扬。但是,倘若孩子猜出的结果每次都与画中画里的内容相去甚远,父母也不用担心孩子思维能力欠佳,更不可因此而指责孩子,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须知,孩子的想象天马行空,与书本描绘的内容不同是正常的,亦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早期亲子阅读,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获得更多知识,而是"让孩子不失去更多原始的能力" 【3】。保护孩子天然的想象力,鼓励孩子在阅读中无拘无束地幻想,才是早期阅读活动的第一要务。
  (三)丰富的贴纸书
  另一种能够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的游戏书是贴纸书。贴纸书是一种以培养儿童认知能力的图画为主要内容,附有大量贴纸的益智手工类游戏书。一岁半左右的孩子就可以玩贴纸,但能玩不代表喜欢玩。一般而言,"孩子到了两岁,会进入到贴纸兴趣爆发期,这一兴趣期一般能持续到孩子4岁,甚至更长"【4】。在孩子最喜欢贴纸的年龄,和孩子一起玩转贴纸书,无疑是明智的。2至3岁的孩子,父母可以和他们玩开放式贴纸书,这类贴纸书一般没有指定的贴纸区域,孩子可以随心所欲地贴。父母只需告诉孩子贴纸的基本使用方法,就可以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贴画,粘贴在自己认为恰当的地方,最好还能让孩子说出自己贴了什么,为什么要贴在这个位置。孩子可以在自由中学会选择,在表达中学会思考;3至4岁的孩子,父母可以和他们玩填空式贴纸书,这类贴纸书是根据图画中空白处的大致轮廓,让读者仔细判断,找出与画面内容相对应的贴纸,粘贴于指定的区域,或者依据文字内容的提示,粘贴图片,以图补文,将空缺部分的内容填补得正确、完整、充实。当然,这一阶段的孩子大多不会识字,文字内容是需要父母读给孩子听的,其实孩子是根据图画和父母的语言提示选择贴纸,完善图书内容。大量融入日常生活认知内容的贴纸能够充分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听父母读书并记住相关内容能够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其专注力,看图听故事后选择贴纸的过程正是孩子整合视觉、听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作出适当判断的过程,最后贴出的既符合故事发展的逻辑规律又常常出人意料的貼画作品,便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晶。
  (四)自制游戏书
  虽然洞洞书、翻翻书、贴纸书等游戏书受到孩子们的普遍欢迎,但是,与喜欢破坏玩具一样,2至4岁的孩子也很喜欢破坏书籍。对于低龄儿童而言,一味地用言语教导他们要爱护书籍意义不大。有时候,孩子折书、撕书本身也是亲近书本,探索书籍的一种积极行为。如果孩子是在发脾气的状态下损坏书本,无理取闹,父母应该予以制止。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书籍是人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像对待自己喜欢的亲人一样,友好地对待书本,不能让它们受伤,让它们疼痛。必要的时候,父母也可以收走孩子毁坏的书籍,让他们体会到毁坏就意味着失去,让他们记住教训,养成珍惜物品的好习惯;如果孩子不是有意损坏书籍,只是出于好奇摆弄书本,造成书籍不复完整的后果,父母就应该先让自己冷静下来,耐心询问、倾听孩子弄坏书籍的原因,并邀请孩子一起动手修补书籍。在把折痕抚平,把斯下的书页、图片、边角粘贴好的过程中,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会不断加强,对书籍的感情也会与日俱增。对于已经破坏得无法修复的书籍,也不必扔掉,父母可以细心地将各种游戏书的碎片收集起来,辅以家中旧的年历、贴画、杂志、报纸等有图画的纸质材料,变废为宝,和孩子一起,亲手制作出新的游戏书。自制的游戏书有孩子钟爱的图画形象(孩子撕下的一般是他们喜欢的部分),也有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家中挂着的旧年画、贴纸,孩子天天看到,不会陌生),还有父母和孩子漫无边际的想象和不拘一格的创造,一定赏心悦目,让孩子爱不释手。与孩子一起创作、欣赏独一无二的游戏书,是亲子阅读中极具挑战性的活动,也是和孩子玩转游戏书的最高境界。
  二、陪孩子听有声书
  大多数发育正常的孩子,两岁已经可以听懂简单的话语,到了三岁、四岁,很多小朋友更是对语言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这意味着孩子的第一个语言敏感期已经到来。这个阶段,如果能够顺应孩子的成长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语音刺激,有意识地进行听说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必然会迅速提高。这一时期,和孩子一起听有声书,让"耳朵代替眼睛进行轻松愉快的阅读"【5】,就能抓住语言敏感期的黄金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的阅读效果。
  与各类纸本书相比,有声书的种类更为繁多,获取的途径也更加广泛,特别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音频文件在网络上随处可见、可听、可下载,这为家长选择、收集、整理有声读物提供了极大便利。最适合两到三岁孩子的音频资料是既充满童趣又浅显易懂的童谣,例如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吃饭歌》、《穿衣歌》,《洗澡歌》,与孩子喜欢的小动物相关的《尾巴谣》、《哈巴狗》、《懒惰猫》,与生活常识有关的《过马路》、《排排队》、《讲礼貌》,与基本认知相关的《数字歌》、《字母歌》、《五指歌》等,这些歌谣好听、好玩、好学、好记,寓教于乐,是非常适合早期教育使用的有声读物。三岁以前的孩子,只要能常听、多唱、勤诵这些歌谣,不但有助于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还能获得最直接、最生动的语感启蒙;三岁以后,孩子们会渐渐对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三到四岁的孩子,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音频故事,例如《两只羊过桥》、《龟兔赛跑》、《小蝌蚪找妈妈》、《毛毛虫变蝴蝶》、《丑小鸭》、《白雪公主》等,听说能力较强的孩子,甚至可以开始听《西游记》、《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里面的故事。有时候,惟妙惟肖的声音模仿,比色彩斑斓的图画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听来的故事在孩子们心里的印记也比看到的图画更加深刻。
  (一)无意识听书
  和孩子听书,应当将无意识听书与有意识听书相结合。所谓无意识听书,是指父母在孩子活动的空间播放一些音频文件,让孩子们只要睁开眼睛,就能置身于一个有声书的世界,就像平日家庭长期播放背景音乐一样。选择做背景音乐播放的有声书必须是孩子喜欢的,最好是童声朗诵或者演唱,因为孩子更容易接受、喜欢童音。家长不必要求孩子认真听这些歌谣,孩子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不拒绝播放,不排斥这些声音就好。音量也不宜过大,以不影响孩子正常玩耍、生活为宜。这样的播放只是营造一个听书的气氛,仅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随时可听,随时可学的良好环境。如果孩子对某一首歌谣兴趣浓厚,不必家长指导,他们自然会过耳不忘,因为小孩的记忆力常常是惊人的。对于开始不是特别感兴趣的童谣,听得多了,孩子们也会日久生情,逐渐喜欢,并不知不觉记住,还会模仿跟唱。这种无意识的听书,只要坚持,就会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积累,无意间飘入孩子心灵的词句和音乐,都是孩子大脑成长发育的重要养料。一个语汇丰富,用词得当,思维活跃,节奏感强的孩子,往往就是在无意识听书的环境中不知不觉诞生的。
  (二)有意识听书
  孩子无意识听书的时候,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细心观察,找出孩子听得最入神、最兴奋的歌谣和故事,以便为孩子的有意识听书提供最适合的材料。孩子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气质类型不同,心灵成长轨迹不同,所钟爱的有声书籍也会各不相同。有意识听书,就是要将孩子感兴趣的材料不断反复播放,并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听,一起学,一起说,一起唱,让孩子烂熟于心,能够出口成诵。4岁以前的孩子,普遍具有喜欢反复听、反复看、反复说的特点,重复对于他们而言是成长、学习的必经之路,只要是孩子真正喜欢的,即使听上百遍,他们也会乐此不疲。但是,2岁开始,孩子们就进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有了自己的小主见,喜欢说"不",如果家长选择重复播放的材料是他们不喜欢的,无论父母认为这一材料多么优美动听,多么有意义,孩子们都不会买账,甚至会大发脾气,拒绝听和学。宝宝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有内心最真实的向往,父母应该顺应孩子自身的需求,给他们最想要的,最适合的材料,让他们听得尽兴,学得愉快。为孩子选书,特别是选择反复播放的有声书,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最能为孩子所接受,所喜欢的材料,就是最应该给孩子听的。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表达能力还不够强,大多无法向家长明确说出自己喜好的书籍类型,父母就只能在孩子无意识听书时耐心观察,多多留意,及时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进而让孩子进入有意识听书状态,开启有意识地模仿、学习之旅。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孩子生性活泼,兴趣转移也比较快,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只听了两三遍便对原本感兴趣的某个材料表现出厌倦情绪,也不要着急,更不必生气,要足够耐心地为孩子更换材料,给孩子更多地选择,直到他们找到真正喜欢的材料为止。此外,有意识听书与无意识听书最大的区别在于家长的参与程度。无意识听书时家长只要选好了材料,做好了准备工作,就可以当甩手掌柜,无须对孩子的听书活动进行任何指导。有意识听书则要求家长尽量陪听,如果家长能够和孩子一起边听边学,边唱边跳,就能大大激发孩子的听书兴趣,让孩子学得更快更好。当父母的童心被童谣点燃,当孩子能够感受到爸爸妈媽的用心、开心,亲子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三、陪孩子演故事书
  (一)演生活故事
  故事和游戏一样,永远都是孩子的最爱,如果将阅读故事书与玩转角色扮演游戏相结合,任何一个孩子都会乐在其中。两岁是孩子的故事启蒙期,父母可以为孩子们挑选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书,例如,在很多儿童生活习惯养成系列绘本中都会有《我会乖乖吃饭》、《睡觉真舒服》、《我会自己穿衣服》、《洗澡真开心》等培养生活好习惯,训练生活自理能力的故事书。这些绘本上的内容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宝宝们一看图就明白,无须父母照本宣科地讲解。父母要做的,是送给孩子们一个他们喜欢的玩偶,并和孩子一起把绘本上面的故事在玩偶身上反复演绎。在没有玩偶,或者原有玩偶早已玩厌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互为玩偶。对宝宝来说,爸爸妈妈本身就是一个最亲切、最智能的大玩具,这个玩具可以像书上的人物、动物一样说话、做动作、可以把图画上的故事变成现实,就像看动画片一样生动有趣,还能按照宝宝的指令行动,比布娃娃更听话。于父母而言,孩子就是一个大号的芭比娃娃,这个娃娃会哭会笑会说话会思考,也会很乐意当个合格的小演员,用排练节目的认真态度对待每一次阅读实践活动,能够在热情演绎中吸收、消化故事绘本中的点点滴滴。很多孩子,看一遍书或许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但演着演着就记得了,学会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当孩子们在演绎故事中遇到困难,父母可以适时引导他们去找书、翻书、看书,从书上找方法,求答案,让孩子明白读书的意义,养成向书本求教的好习惯。
  (二)玩社交游戏
  三岁后,孩子们的社交愿望变得比之前明显、强烈,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和父母一起玩,开始喜欢旁观比自己大一点儿的小朋友玩耍,愿意和自己的同龄人一起活动。这个时候,社交能力培养系列故事就应该走进孩子们的阅读生活了。《小宝宝有礼貌》、《排队轮流玩》、《不争抢,换着玩》、《借玩具》、《我是小主人》、《受欢迎的小客人》、《一起去郊游》等绘本都是适合三至四岁宝宝阅读的好故事。在家里,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绘本之后,父母可以自己扮演小朋友,和宝宝玩打招呼、轮流玩玩具、相互交换玩具、做客等游戏。反复演练之后,父母可以带宝宝去游乐场进行排队玩玩具的亲身实践,可以去有孩子的朋友家,让宝宝体会当客人的礼仪,可以邀请朋友带孩子到家里来,让宝宝学会基本的待客之道,可以与朋友相约,两、三家人一起带着孩子们去郊外野炊,让孩子们在交往中学会简单合作,并对友谊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其实,无论是家中的游戏扮演,还是与小伙伴在一起时的真实演练,都是阅读故事书后的实践,都可以视为阅读活动的延伸,也都必将成为再次阅读的动力,适合这个年龄孩子特点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便会在阅读与实操的轮回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最重要的是,孩子们能接受、会热爱这种动静结合,学以致用的阅读学习方式,并能体会书本阅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渐渐养成在生活中主动阅读的好习惯,真正受益一生。
  总之,父母只要善于借助各类有趣的游戏书、有声书,让孩子爱上阅读,并通过读绘本、演故事的小游戏让孩子将书籍内容充分吸收,同时注意在阅读和实践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亲子阅读就能达到最佳效果,最终使孩子和父母都能从阅读活动中获得无穷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鑫华,阅读宝库[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126.
  [2]周铭,阅读世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98.
  [3]杨良初,图书阅读指导[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4,285.
  [4]于华燕,幼儿阅读与表达[J],现代教育,2016,38(4),54.
  [5]马晓晴,浅析幼儿阅读训练[J],科技与教育,2016,45(3),62.
网站目录投稿:凌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