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1953年"建站"、1959年"建所" 1984年"建院",目前已发展成为集预防、保健、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承担着全市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健康教育及基层妇幼保健业务的指导监督检查任务。目前全市妇幼保健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妇幼保健机构前列,部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国家级促进自然分娩示范医院"等称号。 一、市妇幼保健院发展主要做法 1、明确思路,制定医院发展战略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历史条件下,医院领导班子未雨绸缪,先后到各先进省市妇幼保健院参观学习,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确立医院发展战略:以让全市妇女和儿童两个群体享受全国一流的健康服务、提高两个群体健康水平为宗旨,大力弘扬"仁爱、厚德、求精、创新"八字精神,树立靠人才兴院、靠制度治院、靠机制管人、靠科技发展理念,确保领导作风让干部满意、干部作风让群众满意、全院作风让全社会满意,不断推进全市妇幼保健工作、重点学科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医院运营管理、医院文化建设等五项重点工作,推进"生殖医学中心实验室、市遗传优生中心实验室、市新生儿危重症转运和救治中心、市孕产妇危重症救治中心、全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中心、全国宫腹腔镜培训中心等6个中心建设,争取打造全国一流妇幼保健院。 2、加强硬环境建设,打造国内一流就医环境 通过多年努力,市妇幼保健院目前已经建成了2500平米全国一流标准的百级、万级层流净化手术室,实现了观摩手术同步视频教学。建成了1700平米的新生儿危重症监护病房,安装万级层流净化系统、中央监护及监控探视系统,为满足我市及周边地区重症患儿的诊疗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建成了1700平米国际化水平的产房,能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孕妇分娩需求,已成功开展了世界最先进的水中分娩技术;建成了1200平米的全国领先的计划生育科。 3、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一是善待职工利益,增强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认真对待职工最关心、最现实、最根本的利益诉求,使各个层面员工的劳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所有非在编人员享受在编人员同等政治待遇和福利待遇,有7名非在编人员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8名非在编人员被选拔为后备干部,34名非在编人员被评为星级员工,极大调动了非在编职工队伍的积极性。 二是兼顾社会责任,倾情回报社会。医院定期组织义诊活动,最近以"建院六十周年院庆"为契机,举办了"走下去"、"请上来"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启动了"秦皇岛市妇女儿童健康快车"项目,365天开展"五深入(深入乡村、深入社区、深入学校、深入企业、深入机关)、五免费(免费送检查、免费送查体、免费送健康科普知识、免费送保健、免费送咨询)、两筛查(妇女宫颈癌筛查、妇女乳腺癌筛查)",邀请各县区女知识分子、女劳模、女人大、政协代表来院免费做健康指导。为加强对全市妇女儿童的健康知识普及,在电视台开办了《今日开诊》、《今日报道-关注健康》、《990名医门诊》等健康栏目。 二、市妇幼保健院发展成效 1、全市保健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11.74/10万;新生儿死亡率为3‰;剖宫产率2011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全市产筛率从2010年的25%上升到2012年的55%,市产前筛查中心共筛查52113例,筛出胎儿异常2287例;市产前诊断中心共筛查胎儿9437例,诊断胎儿畸形457例;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共筛查234352例,筛出PKU患儿31例、甲低患儿53例,均给予救助并有效治疗、规范化管理。 2、社会效益显著 医院年门诊量已达到65万余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数已达到2.2万人次,门诊手术1.3万余台次,住院手术8000台次,年分娩婴儿达7000余人,药占比已下降至22%,每年减少用药1600万元,患者人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人均住院费用为5600元,平均住院日为5.9天)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大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达到99.8%和99.87%。 三、市妇幼保健院经验启示 1、要提升医护人员素质 医疗服务的竞争是多方位的, 不仅服务态度要好,医疗质量更是病患所关心的。医疗质量既是医院工作的核心与生命,也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根本,而保障医疗质量则要靠具备崇高职业道德和精湛医疗技能的医务人员。医5护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医院社会形象和医院医疗水平的高低,它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质量和功能效益的发挥。 2、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医疗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还取决于医护人员是否有为病患真诚服务的医德医风。同样的技术,同样的设备,由于医务人员的医德修养不同,在医疗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带来的后果也大不相同。有的医务人员技术水平虽不是很高,但对病人认真负责,遇到问题虚心求教,认真钻研,拟定的每一项诊疗措施都经过深思熟虑,治疗效果就好,相反,若医务人员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粗心大意,敷衍塞责,虽然水平较高,但常常出现差错事故,就谈不上有好的诊疗效果。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关键。当然也可采取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建立接待日等制度,把病患和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奖优罚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