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房子银行理财余额宝三驾马车跑不动了中产家庭理财如


  长久以来,很多中产家庭靠着"三驾马车"——房子、银行理财、余额宝来实现资产增值,安全又赚钱。
  然而今年以来,咨询资产配置的客户明显多了起来。一些敏感的中产阶层已经意识到,这"三驾马车"似乎跑不动了。大家关心的问题是,这是短暂的现象,还是一个趋势?
  很无奈地说,这是一个趋势。余额宝破三,银行理财大幅减少
  今年以来,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就没有破过三。
  不仅仅余额宝,各种"宝"背后的货币基金都鲜有超过3%的;即使超过,也是短暂的一两天光景。
  而曾经风光无限的银行理财产品,在去年4月资管新规发布之后,就一直没有恢复元气,各家银行资管部门现在都还忙着处理投资超额超限的老资产,无暇顾及新资产的投放。至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那也是"玉米开花节节低"啊。
  笔者在去年曾著文提到,资管新规的核心就是要求银行资管破刚兑、降杠杆、去通道。随着老产品的清理和新产品的断档,接下来,投资人必然会面对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减少、无风险收益率下降的困境。
  2018年下半年以来,人民银行6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最近的一次是5月6日发布的,5月15日生效。"央妈"通过定向降准,释放到市场上的流动性达数万亿,很多行业特别是金融机构感受到的是资金非常宽松。货币市场不缺钱,资金的价格自然也就上不来。
  再说一个更直观的感受——银行存款利率的20年变化。
  20多年前,银行的存款利率就有10%,不用冒任何风险,就可以稳稳地增值,而到了现在,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仅有1.5%。
  利率就是资金的价格,价格核心还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一样,走完靠货币超发刺激经济的老路后,中国也开始步入利率下行的轨道。房住不炒,楼市还能三年一翻倍?
  且不说这届政府对于控制房价的决心,即使从金融的角度来说,房子也不可能暴涨了,核心原因就还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利率下行。
  房子过去10年为什么涨?2008年经济危机,政府大规模放水,但是由于经济增长结构的问题,资金并没有流向与民生更加相关的实体经济,而是吹大了地产泡沫。2018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之前,国家实行了供给侧改革,首先调整了经济增长结构,2016年和2017年分别是去产能和去库存,也就是减少商品和房子的供给。
  2018年去杠杆,我们关掉了影子银行,关闭了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的通道,大幅地降低货币增速。然后从2018年5月份开始减税,到2019年减税规模将达到2万亿。
  很明显,国家已经改变了经济增长模式,从以土地财政为代表的刺激需求转向约束货币、减税、改善供给。
  这样的改革有没有先例可循呢?我们来看一下美国。80年代之前,美国老百姓也是对房子迷之信仰,但是从美国的80年开始,股市开始了一轮超级大牛市,到目前为止股市的涨幅是25倍,房子一共就涨了大概5倍。
  如果算年化回报,美国人过去40年做股票,每年就是10%的回报,但如果你去买房,大概每年是4%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过去40年在美国买房是非常败家的行为,而买股票才是人生赢家。
  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过去10年在中国只要买房就能赚钱,所以很多人就形成了信仰——买房就能赚钱。但是中国的房子一旦丧失价格增长动力,再配上2%都不到的租金回报率,你还觉得这是一个好投资吗?
  财富保值增值三条建议
  无风险套利已经成为过去式,要想实现财富保值增值,必须积极寻找新的方式,甚至拥抱风险。这里提出三条建议,供中产家庭参考。
  第一,寻找更接近投资本质的私募类资产
  强烈建议中产家庭关注私募类资产,即信托、专户和私募基金。信托、专户和私募基金,这新"三驾马车"其实是3种不同的理财产品形式,相当于盛菜用的盘子,这3个盘子里装的是什么菜,菜是谁做的,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去关心的问题。
  我们比较熟知的公募基金,投向只能是货币市场、股票和债券,仓位也有一定的限制。而私募类资产的投向和仓位是非常广泛的,比如可以投一个有稳定租金收入的商业地产资产包;或者投一个具备高成长性的初创科技型企业;代表未来投资趋势的量化交易,能用很低的波动率换得较高的年化收益。
  美国一家对冲基金,20余年从事不良资产的处置,年化回报达到13%以上;还有一家对冲基金,做美国银行的债券套利,年化回报也在15%左右……
  你可能会问,这么好的产品我怎么没有听说过?其实你一早就接触过了,你投的银行理财,资金池背后的底层资产很多就包括这些,可以说私募类资产更接近投资的本质。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对于私募类资产的宣传和信息披露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大部分中产家庭很难在传统的理财渠道里找到相关信息。我们急需擺脱路径依赖,转向正规的财富管理公司,寻求靠谱的理财资讯。
  但是,由于私募类资产风险来源更广,需要中产家庭在投资前补上一课,正确地认识风险。
  第二,正视风险,和波动做朋友
  前几年金融乱象比较多,有一些冒进的投资人在私募类资产里踩了雷,交了不少学费。我们是不是就应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呢?再转回无风险投资,你就必须忍受长期4%以下的收益率,这还跑不赢我们国家的GDP,更不要说我们理财的目标应该定在GDP+CPI,才不至于财富缩水。正确的做法是"吃一堑,长一智",学费不能白交,我们要正视风险,和波动做朋友。
  正视风险,就是要敬畏风险,认识风险,并学会驾驭风险。
  敬畏风险——不轻易涉足自己不熟悉的投资领域,哪怕人家把收益说得天花乱坠。
  认识风险——投资中经常能遇到的風险,有道德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在投资时想清楚几个问题:收益从哪里来?来源是否稳定可靠?有没有意外可能发生?发生意外的话,有没有防范措施?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风险。
  驾驭风险——道德风险要规避,其他风险要控制。
  对于普通投资者,掌握的信息资源有限,笔者有几个简单的建议可供参考。
  一是通过可靠的大平台来进行投资。平台要有相关资质,产品要有合规发行备案程序。
  二是不要随便听信熟人的推荐。熟人并不一定比专业的投资人员的专业知识更完备,有的时候他也可能会有心或无心顺带把你给坑了。
  三是向你推荐产品的理财师,如果只说收益,不说风险,那你也要警惕。
  四是了解一些投资的常识,比如"不可能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代表了理财产品的3个特性,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在做投资的过程中,这3种特性必然要牺牲一样。比如说我想要一个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这个时候就需要去牺牲流动性,这会是一个长期的投资,就像安全的股权投资,它的收益比较高,风险比较低,但是这个投资需要四五年甚至是10年的时间。
  再比如是去做一个固收类的产品,像是银行的理财产品,风险比较低,流动性较好,但这个时候可能就要牺牲掉收益性,一年也就是四五个点。理财的不可能三角形
  如果想找一个流动性和收益性都比较好的,短期来说波动性就会比较大,比如说股票。这个时候再做的话,那就会是一种短期的投机,因为这种投资波动性非常大。
  波动大的投资就一定需要给时间和耐心,足够的时间总能等到一个完整的周期,我们在周期的顶部卖出,就会得到一个合理满意的回报。这就是和波动做朋友的意义。
  第三,资产配置降低投资组合波动
  我们要做波动的朋友,但有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可以收服这个朋友,就是资产配置。通俗点说,就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篮子,就是各种大类资产。
  资产配置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各种资产都配一点的综合配置法,安全和进攻类资产搭配的哑铃型配置法,还有笔者独创的流动性资产配置法。
  目前中国家庭80%以上的资产都在房子里,流动性很差,能拿出来做金融投资的资金不多,这种情况,最适合流动性配置法。
  流动性配置法是指根据资金的流动性需求,选择不同类的产品进行搭配。投资前先把资金分成几份,短期要用的钱,那就一定不能去投机,要放在安全型的资产;短期之内用不到的钱,可以忍受一定程度的波动,博取相对较高一点的收益。
  下面根据流动性配置法,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理财工具。
  第一种是用来配置随时需要用的钱,这些工具都是流动性非常好,包括货币基金、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国债逆回购等。
  第二种是一年以内要用的钱,可以选择的理财工具有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保本型基金、债券基金、量化投资基金、房地产信托基金等。
  第三种是一年以上都用不到的钱,可以去做不动产投资,股票、股票型基金、股权投资,还有贵金属、外汇等等。
  以上三条建议,是笔者从事理财工作13年以来的思考和心得。通过以上方法,中产家庭实现年化10%左右的资产保值增值目标还是相对容易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主旋律,国运当头,只有接受变化,紧跟趋势,根据市场环境不断调整资产配置策略,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
网站目录投稿:静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