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评论大赛大学课堂为何会有磨洋工现象


  近日,有不少教师反映,大学中不少课程变成了"水课","磨洋工"现象比较普遍。大学教育,真正需要向学子传达什么?大学精神被漫不经心地忽略后,又何谈人才培养,哪来教学创新?
  职称评定、科研成果、论文发表情况等在现行教育考核机制中占到很大比重,教学和科研晋级使教师们面临两难境地。在"教学"和"晋级"中,前者是一个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后者是短期就能看得见的效应,权衡二者,后者则是大多数教师会做出的选择了。一心埋在科研、论文上,课堂质量就得不到保证,,"磨洋工"现象就百出不穷了。
  在大学,一些教师不备课也可以"绘声绘色"地讲课。在课上说些闲话,随意放点视频,随堂来个交流讨论,最后以"点名"作结。看似形式多样,也很人性化,教学的质量却大打折扣了。这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有职称评定制度的影响,教学核查、监督机制的弱化也是潜在的"帮凶"。
  笔者在与一位老师的谈话中了解到:有些学校教师的学区分配房是直接与科研成果、论文发表、职称等级情况挂钩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按照各自的才能为学生、为社会贡献知识的力量,在教育的本质上是平等的。根据职称高低分配不同层次的学区房等做法,使教学有太多的功利性。这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来说都是一种伤害。
  学校给予的压力、教育政策的功利性、教师的自我"升级"需求和教育评估监督机制的不科学等因素,都会助推教学"磨洋工"现象的出现。要减少此类现象的产生,就要从源头上肃清这些因素。
  教育单位该以"育人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研、论文这些创新性的项目在教学中只是起辅助作用,不应该把职称评定等晋升制度与科研、论文相挂钩。还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教学核查机制和督查制度,做好教育质量的提升工作, 让教育回归本义。
网站目录投稿: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