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在大城市生活久了你还想回到家乡吗


  还记得过年的时候,我从上海回到了湖北镇上的老家。与以往每次兵荒马乱的春节不同,这次父母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这个远近闻名"不会有出息"的儿子,做了一个小主管。父亲唯恐他人不知,自带高音喇叭四处传播,我一个广告公司小职员愣是被说成了个大人物。过年,当然少不了去亲戚家拜年。舅舅、伯伯亲切的问道:
  "你现在在做什么工作啊?"
  "我做的是广告。"
  "那你们给什么东西做广告呢?"
  "XXXX汽车品牌(某知名合资汽车品牌)。"我说。
  "你说那个牌子啊,我知道。电视上的广告是你们做的么?有出息啊。"
  我尴尬的摇了摇头,说:"不是的。"
  "那马路上的广告牌子是你们做的?
  我尴尬加难堪的摇摇头,说:"那个也不是。"
  接着又解释说:‘我们不是做线下的,我们做互联网的推广。
  亲戚也不懂互联网推广是什么,就问道:"那找你买汽车能不能打折啊?"
  我脸上陪着的笑,都要笑瘫了,说:"这个,我不是他们的员工,不能打折的。"
  "那个谁谁谁在4S点上班都可以打折啊,听你爸说,你都是经理了,还不能打折啊?"说完抱着一种"哦,果然如此"的表情看着我。接着又问我说:"那你是什么经理啊?"
  我说:客户经理。"
  亲戚恍然大悟的说道:你是做销售是吧。"
  我说不是销售,接着又想到客户经理的工作就是要把方案卖给客户,本质上来说也是销售。怕他们误解,跟着解释道:"我不是那种上门推销,让别人找我们做广告那种。公司通过招标拿到客户,我们就是做一个沟通工作,还有带项目。"
  亲戚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干什么,然后又接着问道:"那你的工资一定很高吧。"
  我把自己的工资告诉他。他露出一种,"你爸把你吹的很牛,工资也就跟村里初中毕业在富士康打工的人差不多嘛"的表情。
  为什么说我们家以往过年都是兵荒马乱呢,这得从我由小到大的标签"败家子"说起。我爸妈在外地做一点小生意,在众多亲戚中间算过的好的,但是我从小性格叛逆,成绩很差,初中是花钱买的,高中复读了一年才考上一个大专。我在简书连载的长篇小说《自由之路》里面有提到过这一段。
  我爸这人脾气暴躁,没什么文化,稍有不慎就喜欢在家里上演武打片。每年过年几个亲戚坐在一起就会攀比谁家的小孩成绩好,谁家小孩在当班干部,每次说到我的时候,亲戚家的大人都会说一句:"你读什么书呀,反正你们家有钱,将来跟着你爸做生意去。"
  而这个所谓的有钱就是我们家从XX乡XX村搬到了镇上,而大部分的亲戚都还在村子里掰棉花。
  记得有一次我考试成绩不好,父亲正指着我的脑袋骂,二伯说道:你们家有钱,给钱他上去网吧么。不像我们家孩子,从来不去网吧,就知道学习。"言下之意就是,"虽然你比我有钱,但是你们的儿子没出息,不是读书的料,到时候我儿子在办公室里吹冷气,你儿子则只能去搬砖。"仿佛借此就能显摆出自己的优越感。
  父亲听后直接把呕的气撒在我身上,各种皮带衣架鸡毛掸子都出场了,横铁不成钢的怪我给他们丢脸。
  这还是有着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见不得你好。只要你比他好了一点点,就像是你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把他得罪了。这就验证了一个故事,一个乞丐不会羡慕一个富豪锦衣玉食,他只会嫉妒另一个乞丐比他讨到的更多。
  因为家庭成长的原因,我的性格有些内向。然而从小父母就觉得我这样是懦弱,没有出息。身边的环境也一直给我这样的暗示,内向不合群是懦弱,不爱说话就是没本事,直到现在父亲还经常教育我说:"你看看人家能喝酒能说话多有本事,你连个敬酒都不会。"
  在我来到大城市以前,我也那样觉得,并且一度为此感到自卑。我对人群有天生的疏离感,到了KTV之类的地方,属于躲在角落里不希望别人看到的那种人。
  但是当我来到大城市之后,我发现话少并没有什么,有时候碰到兴趣相投的人,我可以和他聊文学,聊电影,聊音乐几个小时不停歇,碰到没兴趣的,一句话不讲也无所谓。身边的人也不会觉得你不好相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在酒桌上,就算是面对现在的领导,不想喝酒就不喝,因为领导是一个很开明的人,不会因为你不会敬酒就对你有所意见。
  终于,我发现了我自己原来不是一个异类;
  如果我现在依然在老家,我肯定会得抑郁症的。
  高中时候,我的朋友其实并不多。有一次分桌,老陈恰好在我的前面,一个浑身充满活力的男生,几天之后,他发现我这里有很多的书,问我说,你也看鲁迅啊。
  我说:"是的。"
  于是我们就成了朋友,我们在一起看鲁迅全集,看钱钟书,看周作人,看玄幻小说,写青春小说,我们聊人生,聊未来,吹牛皮,他是我在那个封闭的学校里面少有的几个朋友,没有之一。
  后来他上了一个三本,我复读,又读专科,渐渐的两人就失去了联系。过年碰到了,就约了一起喝酒。
  他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因为文聘不好,找的工作不是卖黄金白银,就是中介销售,他觉得外面太累了,就让家里托关系回镇上教小学语文,他娶了一个中专毕业在超市上班的老婆。
  他说,工资太少了,每个月只有2000多块,不敢生小孩,家里长辈又都在催。学校领导是个没啥文化的土鳖,他经常跟着应酬,已经有了脂肪肝。他跟我说起这些的时候,我在他面前就像个小孩子一样,我一直以为那样的生活离我很远。
  有时候想起曾经的热血,他也想辞职之后出去创业,但是又舍不得当下这个铁饭碗,虽然钱少点,但是吃公家饭稳定。他听说我在上海一个人生活,羡慕我的自由。又听我说经常加班到12点,那活的简直太累了,又暗自庆幸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他说:"上海那么洋气的地方,你们早上的时候是不是都拿着一杯星巴克,然后走进写字楼里啊。就跟电视剧里那样?"
  我想了想,就说:"有些人是这样。"
  他问:"那你呢?"
  我说:"我有时候也是。"
  他说:"一杯星巴克30多,你的那点工资够喝几杯的?"
  我听完后,先是愣了愣,没明白他想表达什么,因为他不是那种会冷嘲热讽的人啊。后来才想明白,他并不是嘲讽我干活多工资少,而是觉得我拿那点薪水,还买30多块钱一杯的星巴克,有点浪费。
  我以为我们只是各自的选择不同而已,其实早在不知不觉间,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也不一样了。
  这跟钱不钱无关,跟一杯星巴克也无关,而是你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从小到大,在农村父母都会教育我说:"我们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将来不好好挣钱报答我们,你对的起我们么。"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心理都有深深的负罪感。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诗和远方。所以有些人会说,你只赚那么点钱,凭什么喝星巴克。
  我只是想说一句,其实你也是有资格享受这个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的,平凡生活跟一杯星巴克之间并不冲突。
  饭局就那样不平不淡的结束,他骑上电动车离开,我看着他肥胖的身体在人群中化成一个黑点。还记得曾经,我们满腔热血,愤世嫉俗,觉得自己写的文章真是牛X,看不懂那是你们水平不够。如今我还在用文字纪录生活,那么他呢?我没有问,也不敢问。
  犹记得那一幕,我们翻阅校园的围墙,在星空下放肆的大吼,一路走到镇上的网吧,在门口买一热干面和可乐,到网吧打穿越火线打一整夜,那时候电脑的屏幕映照在脸上,青春放荡而不羁。
  其实换个角度想,我同学他的生活过得真的比我好很多啊,有时候想想还有点小羡慕,不用加班,不用租房,回家就有饭吃,搂着老婆,看着电视,多幸福啊。
  只是老家这个东西,只能人在外地时怀念,不能真的回去。
  在小地方呆久了,最怕的是心中的热血一点点熄灭。这里的年轻人,25岁就已经死了,并且他们都觉得自己死得其所。觉得世界就该这个样子。
  他们每天只想混完上班的时间,剩下的都用来周旋人际,陪带着大金链字在酒桌上脱鞋的土鳖领导喝酒,喝完酒再去三温暖,你要不点个小姐,领导会觉得你不会做人。出了单位,在小镇上走几步都是熟人,还要周旋在一帮不仅没见过什么世面,还见不得你好的亲戚中间。
  等到了25岁,年少的热血冷成了冰渣,再生个孩子,扔给父母,最后又埋怨父母没带好。把一切对人生的隐秘幻想,都种在下一代身上,用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去要求他,如果他不是达到你的要求,所有原因归咎于孩子不听话。孩子稍微有点差池就觉得自己人生也崩塌了。他有点成绩就一定是自己基因好,教育有方,督促他找另一半,催他生孩子……到了人生结束的时候,发现自己一事无成,因为自己都「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了自己的家庭」且因此感到自豪而毫无遗憾地离开人世,弥留之际默默期待也基本相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如此。
  作者介绍:
  小清新陈公子,简书原创作者。广告狗/自由撰稿人。公众号:21点之后。
网站目录投稿:寄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