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安部、工信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执法监督,完善管理政策,促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同时,文化部又出台了《关于推动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管理思路、管理政策进行了重大完善和调整。提出全面放开网吧审批,降低准入门槛。 以下是一些"松绑"措施—— √ 取消网吧总量控制 "取消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对上网服务场所的总量和布局要求",对此内容,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郭阳表示,此次调整打开了行业的优胜劣汰之源。"取消总量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可以激活网吧的竞争,有助于其在市场规律下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总量限制、不批单体、不准外资、只准连锁——自2002年《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相关政策颁布以来,我国严管严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准入条件,严格审批程序。 "方圆十里,别无分店。一些网吧即使环境再差,也还是有很多人去。"文化部有关负责人在调研后如是说,政策严管让本可优胜劣汰的一个行业,变成没有竞争的一潭死水。 √ 开店不限电脑数量 此次通知明确"取消对上网服务场所计算机数量的限制;场所最低营业面积调整为不低于20平方米,计算机单机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 郭阳说,这意味着我国放开网吧单体店的审批,而且降低了网吧的准入门槛,不仅有助于扩大市场总量,而且有利于减少在灰色地带生存的"黑网吧"。 此前,一些地方动辄要求开网吧计算机数量要达到100、200台,最低营业面积则要求100平方米以上。这样的准入门槛,导致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很难开起合法网吧。于是,市场的硬需求催生一批"黑网吧"。 √ 可兼营棋牌比赛 此次通知明确:鼓励上网服务场所,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努力把上网服务场所改造成为适合不同人群,兼具上网服务、社交休闲、竞技娱乐、棋牌比赛、电子课堂、远程服务、电子商务等功能,在文化消费中起积极引领作用的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和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 网吧还能新生吗? 在中国,网吧兴起于1998年前后,此后的发展高峰持续到2002年左右。2002年,北京市海淀区两名少年因与"蓝极速"网吧服务员发生纠纷,恶意纵火,致使25人死亡,多人受伤。"蓝极速"事件发生后,迅速在全国引发一场网吧大整顿。此后,虽然网吧主管是文化部门,但同时还要接受公安、工商、消防等多个职能部门监管,监管部门不再批单体网吧。 最新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互联网上网服务企业(即网吧)数量为13.5万家,终端台数1180万台,用户1.19亿人。受移动互联网冲击、经营成本上扬及用户数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网吧收入总规模为520亿元,比上年下降3.2%。 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通过网吧上网的人数比例处于较低水平,而网民上网场所的首选仍然是家庭,其比例为91.3%。 该统计报告称,"随着上网设备的多样性和网络接入的便利性,网民上网场景更加丰富、多元。"这意味着,虽然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仍在持续增长,但网吧上网的网民数量已出现实质性下降。因此,网吧审批开放最终对网吧行业发展的影响力或有限。 据媒体报道,近几年,网吧行业整体不景气,仅山东每年就有约500家倒闭,部分网吧上座率不足一成。 现在网吧审批门槛降低,网吧在传统上网功能之外还会生出哪些新功能?比如搞个O2O什么的? "如果要开展网络教育,遍布城乡的网吧就是现成的网络课堂;如果要搞远程医疗服务,靠近社区的网吧就是远程医疗服务的服务点;如果要搞网络代购、网络竞技,这些点的分布是最均衡的。"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说,从这些方面来说,网吧有着自己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