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大V和理财达人都在推崇基金定投,甚至有点神化的意思,"10万变100万","长期定投绝对赚钱","小白的理财神器"等等,财富自由的口号一个比一个响亮。 你也相信了,并且也照着做了,但事实可能并不顺利。有一个粉丝告诉小编,他已经定投500ETF两年多了,从2017年1月初开始的,到现在还小亏5个点。如果算上这两年多放在余额宝的收益,其实是亏了10个点左右。 小编先要表扬一下这位同志,如此意志坚定,能够在亏损时坚持定投两年,已经算是合格的"定投同志"了,尤其是在今年年初,定投的亏损幅度高达27%,保守型的投资者恐怕已经崩溃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买大指数基金就是买国运,经济长期肯定是向上发展的,拉长时间到5年后、10年后,肯定会有一波牛市出现,但中间下跌的幅度和大幅震荡的次数,谁也没有底。 还没坚持到大牛市来,信心先没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往往定投后才发现,定投不仅是技术活,还是心理战,自己和自己打架。 其实很多定投达人能坚持并且赚钱,也是摸爬滚打过来的,尝到了微笑曲线的甜头,才形成了过硬的心理素质。 但普通投资者一般只买过货币基金,对于基金的理解还是亏钱的不是好基金,赚钱的才是好基金,这和定投的理念几乎是相反的,低谷时就像市场过冬,反而是捡便宜筹码的好时机,而赚钱反而应该担惊受怕。 几乎和人性是相悖的,这也是基金定投虽然长期是能赚钱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玩的。孙子兵法开篇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道理是一样的,基金理财就像打仗,不能轻易下手。 其实很多败仗都是因为没有知己知彼。孙子说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意思是说,在未战之前,经过周密的分析后,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多,胜算的把握就多,在实战时才可能取胜。 相反,如果胜算小,即使不打,也知道很难取胜,但如果在战前几乎不做功课,不分析我方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那即使不打,胜负也显而易见了。 故在决定基金定投前,你需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能接受多大亏损?如果你的答案是不能接受亏损,那最好先等一等,把等级练上去再打。 但现实中大家却等不了,生怕耽误赚钱。 现在买基金前都要做个风险测评,填了很多ABCD,稀里糊涂的成了保守型投资者,下单时才发现居然提示买不了股票基金,咨询客服才知道自己风险承受力太低了,只适合买保本型产品,和股票基金差出十万八千里。 这就反映了一个严重问题,你并不了解股票基金是个怎样的对手。 你潜意识里是不能接受亏损的(败仗),填问卷的第一反应是厌恶风险。但事实是,你想买的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算中高风险产品,是相当强大的对手,这就为后面亏损埋下隐患,一旦基金定投亏损,就会自乱阵脚,什么定时定量的计划都不信了,能坚持做到定投几年几乎不可能,大多数都提前割肉了(失败撤退)。 所以参与定投的前提,需要有三个能力。 第一,资金能力(粮草充足)。? 有长期的闲钱,工作稳定的情况下,才能按固定时间完成定投,尤其是不能随意取出定投的资金,但往往大家手头紧张时,就想取出来消费,导致打乱了定投计划。 第二,抗风险能力(内心强大)。 风险测评至少是积极型,才能承受中高风险投资。小编身边很多朋友虽然嘴上说自己胆子大,但亏钱了就不知所措,测评结果并不一定准确,心理素质并没有真正达到积极型甚至激进型投资者水平。 第三,不斷学习的能力(综合素质)。 定投并不是无脑投资,面对强大的对手,需要执行不同的策略,构建不同的定投组合,才能做到最佳配置。比如60%的债券基金+40%的混合基金组队,让整体定投进可攻,退可守,再配合不同的止盈策略,中间还需要我们看新闻,关注经济和行业发展,保持自己的消息灵敏度,才能基本称得上一个定投者。 是不是和古代打仗很相似啊?对情报的理解也关乎到定投的成败,大家后面可以慢慢体会。 摘自大猫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