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创新培训模式打造优秀师资


  创新培训模式 打造优秀师资
  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我校是一所乡镇学校,近几年,教师成长的步幅明显加快。学校有两名淄博市优秀教师,四名市区骨干教师。多位教师获省市区优质课一等奖。在市优课选中,多名教师执教的课被评为市级优课。在近几届全国NOC大赛中,我校教师多人次夺得全国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创新大奖,许多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师资队伍建得到大面积的提高。学校在教师教育工作方面先后获得区教学先进单位,淄博教育改革开放30年突出贡献奖。
  我校长期以来坚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教师的成长进步搭建平台"为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增强教师教育实效,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一、实施分层培训,优化教师梯队
  学校积极织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依托"青蓝工程",实施分层培训,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大胆为示范教师常规业务"松绑",鼓励他们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现在有更多的老师进行个人特色发展研究了,主动学习学科教学先进理论,研读名师成长典型案例,围绕一个点,朝着一个方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追寻心中的教育梦想。
  建立"名师工作室",以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为重点,实施名师带动战略,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通过"名师讲堂""特色项目展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自我提升。平台实验教学、单元整合教学、专题学习等许多富有学校和个人特色的研究项目成为名师成长的名片。
  在学校的"智润新苗"教学节中,为每名青年教师配备成长导师,引导青年教师制定发展规划,组织青年教师技能比武,常规业务晾晒比赛。通过"六个一"活动:读一本好书,参加一项专题研究,写一篇优秀论文,写一篇案例分析,上一节优质课,参加一项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淄博市骨干教师刘亚男老师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苏老师是"师徒结对",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刘老师每节课都会跟进听课指导,"英语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英语环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自然与老师和同学产生对话。"在评课研讨中刘老师细心为苏老师做指导,苏老师老师边听边记,时而与对面的师傅交流自己的得失体会。像这样的师徒交流已经常态化。学校的青年教师"拜师结对"不再是个形式,体现的是学校对青年教师成长的人文关怀。近五年分配到我校的青年教师都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他们的快速成长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分层培训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教师梯队建设,学校的教师队伍发展呈现积极良好的态势。
  二、信息技术助推,深化课堂改革
  淄博市骨干教师、淄博市优秀教师李兆彬校长一直是走在信息化课堂建设前面的领头人,他带领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各科的主流课堂教学模式――"二三六六"教学模式。
  现在我校的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新颖生动的微课导入之后,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本,将疑惑点在课本上作了标记。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自我检测反馈。老师第一时间掌握了学情,迅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然后是学生合作探究环节,在各小组学科组长的带领下,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交流。师生利用触控一体机实现交互。课下检测时,学生利用"淘题吧"计时训练,当堂反馈。哪些题出错率高,哪些问题是共性的,同学们的课堂学习效率怎样……许多问题在以往是要一两天才能明晰,在我们的课堂上实现了快速反馈。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参加触控一体机培训活动,乐教乐学平台使用培训,书法教学仪培训活动,优课系统培训活动等多种信息化培训。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无限的动力,学校不断升级网络教学软硬件配备。从最初的人手一机、投影,到现在的平板、高清一体机;从一开始的充电、使用、管理、网络等问题导出不穷,到现在的井然有序、网络通畅、互动自如;从起初名目繁多的学习软件,到现在的优课学习系统、乐教乐学云平台、一起作业网等学科化教学软件。为更好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校利用"办公平台",推行电子备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优秀课件每周上传平台。学校论坛、教师专业成长、课堂研究等版块成为教师展示交流,学习成长的家园。以利于教学实施,利于课堂改革,利于师生成长,利于教育质量为标准,学校在建设信息化课堂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制定各学科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组织教师学习,明确标准,指导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示范课、研讨课,进一步完善课堂流程和评价标准。教务处组织每学期课堂教学改革评价,通过抽签,确定展示课型。组内教师全员参与,按照各学科自己制定的评价标准实施评价,以评价考核推动学校信息化模块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和理念的大幅提升。教师也享受到了信息化课堂教学带来的快乐和自信。
  三、创新集体教研形式,提升业务素养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确定了"办公室――全体教师"的师德培训;"德育处处――班主任――育人导师"的学生教育管理培训;"教科室――学科组――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三线培训,将教师培训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加强组织领导。
  各教研组利用每周半天的集体备课时间深入实施"主题教研"活动。1.确定主题。教研组(或备课组)根据学期初制定的计划和研究课题,以及阶段课改重点,确定本次教研活动的研究主题并落实教学内容;2.理论学习。组长通过网络等搜集关于该主题的先进经验、做法的文章,发布到组内每名教师,供教师学习;并在集体教研伊始,就核心的内容进行集体学习分析。3.备课研讨。全组教师围绕主题,研究教材。中心发言人要注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好主题研究;集体备课交流时,每人特别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并落实研究的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完成体现集体备课,确定研讨课的上课教师。4.课堂实践。组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主题,尤其做好研讨课的观课,观课教师分工关注教学过程中关于研究主题的体现。5.课堂反思。执教教师围绕主题谈教学体会及反思,组内其他教师围绕主题谈课堂,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并形成关于本主题的共识及非共识的意见。教师个人备课中要体现对研究主题的反思,备课组形成的书面材料报级部主任审核后进行交流。集体备课,去形式,求实效,才能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持续实施录课、研课、示范课、汇报课、赛课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借助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规范立项课题申报、实施、结题工作,加强立项课题过程管理,组织阶段检查反馈,规范资料留存。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完成结题课题的成果材料汇编,做好展示引导。整合教师小课题研究,在信息化教学改革及课堂教学实践的范围内自主申报,人员优化,捆绑考核。非小课题承担者以教学随笔、课堂实录、教学设计等参照评价。让课题研究更按地气,切实与教学实际结合,真正解决课改中的具体问题。最近三年,学校科研成果显著,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正以创新教育为引领,以师资队伍建设和信息化课堂改革为着力点,以分层培训和教育科研为提升点,深入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和创造力,通过实施教研训一体化培训,整合有效资源,突出培训重点,创新培训机制,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网站目录投稿:元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