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职业教育重点工作主要做法汇报


  深化改革促发展,职业教育谱新篇
  职业教育重点工作主要做法汇报
  我县位居修河上游,地处湘鄂赣三省九县交界的赣西北边陲,辖  19 镇  17 乡  1 区,面积  4504 平方公里,人口  87 万,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我县教育工作在上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 "打造教育品牌,建设教育强县"为目标,创新激励机制,夯实发展基础,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均有一席之地。
  近年来,我县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的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示范学校建设为目标,着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工作取得明显进步。目前,我县有公办职业中专(技工学校)  1 所,民办职业学校  2 所,实训基地  5 个,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36 所。现有在校生  6000 余人,教职员工近  300 人,年培训劳动力  6000 余人次,为县域经济发展以及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修水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首批中职达标学校、全省首届中小学师德师风示范学校、全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是江西省唯一一所被认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县级农村职业学校,在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实地验收和教育部职成司督导检查过程中,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迎来  全省职业教育重点工作推进会在我县召开。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统筹兼顾,落实职业教育优先发展机制
  一是高规格推动。  近年来,我县坚持党政主导、齐抓共管,高位推动职业教育,成立了县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并兼任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第一校长,分管副县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以及教育体育局局长兼任副校长。召集各相关部门,多次专题研究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全力打造 "大职教"格局,营造了全县上下共同关注和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高起点规划。  按照《修水县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0― 2020  年)》的要求和学校拓展的需要,我县划拨土地  325 亩,投资约  5 亿元,按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高标准、高起点在县城良塘新区新建修水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  2013 年  9 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新校区的投入使用,对增强职业教育对周边县市的辐射力、扩大对外招生范围、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具有重大作用。  2016 年将在学校周边继续划拨土地  100 亩,拟新建教学楼、学生公寓及实训楼等。进一步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能力,努力将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打造成为我市乃至我省的职业教育 "航母",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为进一步整合全县各项劳动力培训资源,做实劳动力培训工作,最大限度扩大培训对象的覆盖面, 2013 年  5 月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整合劳动力培训资源的实施方案》,将县劳动就业局、农业局、扶贫和移民办、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主管的各类培训整合到县职业中专,由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培训、教学工作。
  三是高效率推进。  为推动我县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明确责任分工,实行齐抓共管,初步形成了教育、人社、财政、发改、编制等部门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二、政策倾斜,强化职业教育持续发展保障
  一是资金倾斜。  县委、县政府坚持 "预算内满足,预算外倾斜"的原则,制定了"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做补充"的兜底式投入机制,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年增长,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超过 30 %,近三年地方财政用于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年均超过  800 万元,并逐年增长。目前各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及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设施设备齐全,仅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教学仪器及实训设备近  3000 万元。我县从  2005 年开始建立了中职贫困生资助制度,中职生不仅可享受国家助学金,还可享受适当的贫困资助。
  二是师资倾斜。  我县对职业教育急需的专业课教师,开辟绿色通道,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按职业学校的师生配置比例重新进行了教师编制核定,落实职业学校 "定编、定岗、定薪、不定人"的政策, 5 年来,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公开择优选招了  30 余名优秀教师,招聘了近  70 名大学本科毕业生。还进一步拓宽教师引入渠道,每年给出一定的名额将为能职称专业发展的自聘教师进行转编,从而初步实现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 "转、兼、聘"三结合。同时,加大了师资培训力度,完善了教师在校内流转、到企业实践等制度,开展"青蓝工程"建设,帮助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带动专业群以及相关专业发展,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继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校企师资"角色置换";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培训,派出了四名校级领导到德国、台湾等地进行交流与学习等,极大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推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我县专门委派职业教育教研员,参与并指导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在 2015 年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有两位教师荣获一等奖,在  2015 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 "创新杯"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三是招生倾斜。  我县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根据不同人群对职业教育的不同需求,统筹制定县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建立了多方统筹协调机制,发挥职业学校办学资源最大效益,建立和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管理、运行的相关规章和制度。为切实扭转 "普高热"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冲击,统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发展,我县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加大了职业学校招生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宣讲国家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与制度,让广大民众了解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让职业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并制定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沟通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格局。近三年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2015 年春秋两季招生达  2000 余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为  5000 余人。
  三、对接市场,提升职业教育发展内涵
  一是合理设置专业。  为满足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坚持专业设置与县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紧密对接。从  2005 年起,通过政府买单,县农业局、矿业局、水利水电局、旅游局及各产业化办公室负责招生,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成功开办了茶叶、蚕桑、林果、畜牧水产、国土矿业、水利水电、旅游等  10 个特色专业班。围绕全县 "决战工业 700 亿 "的战略部署,职业中专(技工学校)与园区企业联合开办了电子电工、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服装设计与加工、电子商务等专业,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吸引力和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  县委、县政府积极为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和县内企业牵线搭桥,鼓励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大力推广按需招生、订单培训等新模式。通过校企全方位对接合作,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素养与企业需求相适应,变学校单向育人为校企共同育人。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先后与落户县工业园的沃可视电子、鹏辉机电、江西雪人服装、欧克机械等企业建立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了学生和工人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的教育实践模式。同时,积极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目前与国内几十家知名企业和大专院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固的就业网络,学校就业率达到  98% 以上。  2012 年九江市校企对接现场会和  2015 年九江市职业教育教学研讨会均在我县召开。
  三是深化三农服务。  为进一步整合全县各项劳动力培训资源,做实劳动力培训工作,最大限度扩大培训对象的覆盖面,我局通过多方协调,将县劳动就业局、农业局、扶贫和移民办、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主管的各类培训整合到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充分发挥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在职业培训中的龙头作用,加强 "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的实施与管理,落实"一村一品"建设工程。开展了十多种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科普知识学习,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搞好了农民向新型市民转变的培训工作,教育农民如何过马路、讲卫生、上下公交等,从而加速了农民向新型市民的转变,助推了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县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加倍努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努力使省委、省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在修水落到实处、早见成效,力争将修水的职业教育打造成为我省乃至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
  
网站目录投稿:凝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