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人民大会堂。这位"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名叫田淑华,48岁,是一名普通农村妇女。20年来,她和丈夫创建了一家苗木公司,并在北京、天津、山东等地成立了4个分公司和6个绿化工程队,承包土地800多亩,培育经营各种苗木 1500多个品种,苗木资产达2000多万元。 从小要强,一个不服输的苦孩子 从小,贫困就在她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12岁那年,每天早晨,她都要到几百米以外的水井里挑水。她的个子小,水桶几乎碰到地上,门槛更是过不去,只好在水桶的吊绳上挽个花。她把家中的一溜儿水缸都挑满,至少要往返20多个来回。由于贫穷,田淑华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23岁那年,田淑华嫁给了本村的柴占德。 1987年的一天,柴占德捎了一些树苗去北京,竟然挣回了300多元钱。夫妻俩看到了机遇:能不能用自己的地培育绿化的树苗呢?夫妻俩包了三亩地,加上自家的三亩地,全部种上了爬山虎和桧柏。一年后,小树卖出了个好价钱,收入了一万多元。夫妻俩决定扩大规模,大干一场! 田淑华和丈夫又承包了7亩地。春天,他们带着从信用社贷的7万元到南方买树苗。在扬州,他们用这一大兜子钱换回了5000株桧柏,回家后兴致勃勃地种在承包的地上。谁知,南方树苗经不住北方的春寒,还不到一个月,小苗全都冻死了。原来,光有勤劳的双手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种好树苗还必须有知识、懂技术。可是自己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上哪里去学呢?她不服输,但是又没有办法。就在田淑华走投无路的时候,妇联组织了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把专家们请到了农村。田淑华擦干眼泪,报名参加了苗木种植培训班,开始学习苗木种植和栽培技术。她与一些专家建立了联系,请专家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通过学习,她懂得了,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她买来一些技术书学习,终于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 1990年,她和丈夫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看准了黄杨苗木在北京市场的良好前景。他们注册成立了中林公司,又从亲戚家借了3万元,再次赴南方买树苗。这次他们走得更远,到了浙江的萧山和江苏的沭阳,2万株小黄杨跟着他们来到了蓟县。新的创业开始了! 艰苦创业,成为"当代花王" 她总结了上次失败的教训,整天扎在田间地头,观察它们的习性和生长特点,一边在书本和报纸上查阅资料,一边做笔记,记录生长过程。她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照顾着小黄杨,终于使它们安全地度过了北方的寒冬,健康地成长起来,成活率竟然达到100%!隔年春天,小黄杨果然赶上了好价钱,以每株2.6元的身价全部进了北京,利润达5万元! 公司有了技术顾问,有设计人员,有成套的园林施工机械设备,有经验丰富、技术先进的绿化施工队伍。 从此,他们苗木种植的规模不断扩大,承包土地由3亩变成了30亩、100亩、600亩、700亩、800亩。现在,田淑华经营的苗木品种已经达到了1500多个,苗木的资产达到2000多万元,被誉为"当代花王"。 多年来,她为北京、天津、河北等多个城市的绿化提供了大量优质的苗木。2001年,他们在北京注册成立了分公司,建立了苗木基地。北京长安街、天安门、奥林匹克公园、北京站、地坛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八一电影制片厂、天津水上公园……无数的树苗都来自天津蓟县西二营这个小村。连刘晓庆、宋丹丹这些名人的别墅也请他们搞绿化设计并提供树苗。一传十、十传百。在京津地区,许多单位绿化的时候第一个联系的人就是田淑华。她成了许多人的"绿色的朋友"。 苗木满天下,辛勤耕耘的绿色使者 转眼过去了18年,公司取得了大发展。可是,田淑华和丈夫却依然拼命地工作。为了防治病虫害,树苗每个月要打3次药,田淑华都是亲自到邦均、北京农科院去买农药。树苗栽下去,浇水最重要,水小了不行,水大了苗就会倒。田淑华总是亲自在田间地头指导工人。田淑华说,这么多年的每一场雨雪一次也没躲过,都浇在身上了!因为她所有的时间都在地里! 树苗离不开土,一出土就要立刻栽培。他们栽树的时间都在夜间。虽然是老板,田淑华每天和工人一起干,比工人干的时间还长。工人6 点上班,她4点就起床了。晚上干到12点是经常的事。2005年,10000多株大叶黄杨运到北京,她跟着工人栽了一宿。中央电视台门前的白皮松、北京长安街上的法国梧桐、银杏、白蜡等许多树都是她和工人连夜栽种的。 田淑华干公司不用给客户送礼,客户却给她发奖金。曹妃甸300多万元绿化工程由田淑华的公司承包,全部是优良树苗,还提前完成了任务。为此,工程指挥部给田淑华夫妻俩发了一万元的奖金,还买了衣服。诚挚的劳动换来了客户的信任,给他们发奖的人还有很多呢。田淑华被评上了2007年全国十佳绿化女状元。春节前,她到北京开会,住在北京饭店。饭店门前的油松是她家的苗子;在人民大会堂门口,她也看见了自己公司的树。去年,中央电视台在她的苗圃里拍了7天,她却没有时间看播出的节目。这么多回上电视,她也一次没看着。因为,她所有时间都伴着树度过了。 (责编:孙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