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感叹老祖宗的卓越智慧,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传世巨著,不仅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也为人们的生活扫清了无数的障碍。其实,除了这些经史子集以外,古人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让人叹为观止,除了人们熟知的推动历史前进的四大发明以外,民间还有需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手艺制品。最为人们熟悉的便是六七十年代的背篓、草鞋、蓑衣与竹席了,笔者生于农村,这些物件都曾亲眼目睹其制作工程。那时的老百姓几乎人人都是篾匠,将一根根高耸入云的竹子变成生活必不可少的器物,这份动手能力是非常值得发扬光大的,相比当下许多毫无价值只为博人眼球的把戏而言,老百姓求真务实的朴实精神更显得弥足珍贵。 不过,随着历史的脚步,许多传统手艺沦为历史成了不争的事实。毕竟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各项生活用品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更新换代是历史的必然。但笔者要说的是我们不应该就此便对那些传统手艺弃之不顾,幸运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使得许多已经失传的民间技艺得以与后人有了交流的机会。我们历来就不是忘本的民族,寻根溯源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本性,在今天或者未来,我们只能通过这些被保留下来的珍贵记忆中去感受先辈所处时代的冷暖。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春凳",同样已经沦为历史,虽然个别地方仍能看到它们的影子,但其本身所蕴含的古人生活情趣却只有通过文字才能感受了。 80及90年代生长于农村的朋友定然不会陌生,因为"春凳"在民间有三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用,因而在以往的农村几乎都是家家必备。第一个用处便是民间百姓在女儿出嫁之时,将其作为盛放嫁妆的家具当成礼物一并送于亲家。人们通常在春凳上放满了被褥,并在四周贴上大红喜花,然后像抬轿子一般一路抬到男方的家里。在许多较为偏远的山区,偶尔也能看到这样的婚礼习俗,配上一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那股民间特有的喜庆气氛跃然纸上。 而春凳的第二种用途更是生动地体现了民间百姓难得的惬意生活,据说也是春凳名字的由来。老百姓在春天农忙之余,也时常带一张凳子或置身于院落之中,或置身于田野之间。抽一口叶子烟感受田野自然春风拂面的那份宁静,足见并不是只有文人墨客才有闲情逸致。而且,这里的春凳通常且长且宽,可躺可卧,是夏天老百姓和衣午睡的不二之选,笔者的家乡也叫它为"懒板凳"。而笔者年幼之时也曾趴在上面挨皮肉之苦,《红楼梦》中宝玉被打得最惨的一次便是在这春凳之上。 春凳的第三种用途也是目前许多宾馆仍旧效仿的原因之一,因为春凳恰如其分的长与宽,古人时常放于女子闺房的床头,既可以盛放衣物,还可以成为婴孩的嬉戏之地。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空间利用的节省,床头柜不仅要台面能放常用的东西,内部还必不可少的需要装上抽屉,因而春凳被迫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在宾馆却是经常看到,因为宾馆客房面积有限,在保证舒适的前提下,过多过大的桌椅就显得既占地方还不美观。而春凳便发挥了作用,宾馆将其置于床尾,不仅简约美观,独居可放东西,来客可当座椅,实在是实用实惠的不二之选。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指春凳与古人的春宫画有些联系。但在笔者看来,从春凳的以上的几种用途去感受古人的精致生活才是我们了解春凳的价值所在。古代百姓的智慧是有目共睹的,那些雕梁画栋的木匠,走街串巷磨刀匠,其手中的每一个工具都是民间百姓卓越智慧的生动体现。相对于达官显贵追求的稀奇古玩而言,民间百姓的务实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