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小儿难养"。为了改变孩子的一些坏习惯,培养优秀能力,许多家长"愁白了头"。其实有时候,略施小计就能培养出让孩子受益终身的能力。 1.扮弱计:培养懂事的"小大人"。父母常责备孩子对长辈漠不关心,缺少责任感。但家长总像大树一样为孩子遮风挡雨,表现强势,孩子就会把父母当成"超人",难以自强。父母不妨偶尔扮弱,向孩子求助。比如说"妈妈生病了,你帮妈妈倒杯水吧";"爸爸修不好你的玩具,你照着说明书自己试试?" 2.补强计:由自卑变自信。有些孩子不够自信,可以用美国加州大学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林提出的"补强法则"来教育。该法则指的是: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鼓励,以后就会重复出现。这与教育心理学里的"激励效应"相贴合。所以,家长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赞美、鼓励的话语。 3.诱导计:跨过厌学的泥潭。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厌学情绪,家长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可粗暴强迫,以免阻碍孩子的学习热情。此时可采用诱导法,比如说"爸爸小时候也有不想上学的时候,但不上学就不能跟小伙伴一起玩了。宝宝不想跟小伙伴们分享快乐吗?" 4.冷淡计:破除任性坏习惯。现在的孩子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是家里的"小太阳",却养成了任性的毛病。孩子任性时,家长不妨冷处理。比如因不给买玩具而满地打滚,不妨冷眼旁观,不要觉得丢脸而妥协。这会使孩子因得不到注意而收敛脾气。 5.受挫计:体验失败增强承受力。如今,不少年轻人都是"玻璃心",被批评几句就受不了。美国教育家卡乐尔·桑德堡说:"在逆境中经过挫折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竞争力。"父母不妨有意识地让孩子受挫。比如孩子参加比赛失败,家长不要体贴入微地安慰,不妨让孩子独自思考一段时间,再给予必要的总结。 6.放手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少家长不懂放手,喜欢代劳,结果孩子长大后依赖性强,甚至"啃老"。家长要让孩子自主地去做自己的事。第一次也许做不好,但慢慢地就会成长起来,做得又快又好。 7.纵容计:在淘气中激发潜能。顽皮的"熊孩子"并非一无是处,研究表明,他们往往聪明,求知欲、好奇心比较强,意志坚定。家长可以试着对孩子非原则性的"破坏"行为多包容,并借机挖掘潜能,培养兴趣。但原则性的错误不可原谅,比如伤人、毁物以及在别人家乱翻等,必须严厉制止。 8.处罚计:让孩子正视错误。教育孩子要赏罚分明,做得好要奖励,做错事不要姑息,哪怕只是小错也要适度处罚。但惩罚要结合教育,而不能为了罚而罚。举例来说,孩子对客人动手动脚时,不妨当即将其关进自己的房间。待客人走后,再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并告诉他要尊重客人。 9.制冷计:给自负的孩子"泼冷水"。有些成绩好的孩子会自我评价过高,目中无人,父母此时要用"制冷"手段,适时泼点冷水,让他学会理性地评价自己。比如,孩子回家说:"班里的同学太差劲了,那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都是傻子。"家长此时切不可欢天喜地地说:"咱闺女真厉害。"而要严肃告知孩子天外有天,人生而平等,没人能高人一等。 10.包容计: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有些父母好面子,若孩子不够聪明,成绩不好,就觉得丢脸。但作为父母,你绝不能对孩子存有偏见,甚至嫌弃他。要明白,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就会得到一个怎样的孩子。因此要包容,给他无条件的爱,不要在字里行间透出对他成绩差的不满,更不可说"我养了你特别后悔"之类的话,也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家孩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