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口碑炸裂,十二个时辰的倒计时,看得荧幕前的观众提心在口,禁不住感叹时间紧迫。而在现实生活中,对一名还在打拼中的创业者来说,每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或者说每一个时辰都格外的紧迫和宝贵。 对于创业者来说,似乎功成名就只需一瞬,而每个时辰又是那么的冒险,那潜藏于平静水面下的未知的惊涛巨浪,随时能让创业者粉身碎骨……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这个世界对于绝大多数的创业者来说都算不上友好。挫折,沮丧,孤独,失控,千夫所指……戴威、罗永浩、刘立荣、贾跃亭,即便这些曾经的明星创业者们也不能幸免。 《创业维艰》的作者本·霍洛维茨如此总结他的创业时光:"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字字血泪,足见创业者的艰辛。 你也想过创业吗?那么你想过你将会面临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吗?你做好承担起精神、身体双重压力的决定了吗?你有做好迎接失败,并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的准备了吗? 如果,你所拥有的只有那一番成就事业的丰满理想和满腔汹涌的热血,还是建议你三思后再抉择。 毕竟,创业不是儿戏,失败更不是什么玩笑。 如今,创业市场遭遇寒流,或将步入高寒期,创业失败率也大大提升。以下是几位创业失败的受访者,他们的创业方向不尽相同,失败的原因也各有差异,希望通过他们的经历,能给你带来一些启迪。创业失败不是绝路 退一步海阔天空阿宝 影视公司创业者 曾经的我以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但现在看来,我的梦想依旧是遥不可及。 不久前,我关掉了成立一年的电影公司,来到北京朝阳区育慧南路的鲁迅文学院学习。我现在居住的宿舍是一间朝北的屋子,窗外的阳光很灿烂,偶尔能看见一群灰色的鸽子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自由翱翔,天高海阔,好不惬意。 与眼下的平和安宁相比,半年前的我可就显得狼狈太多了。 当时,我的电影公司成立一年多,开发了十几个项目,培育了9个IP,拍摄完成了一部院线级别的文艺片电影……但是,IP难以轻易卖出去,谈好的项目、签好的合同也是说没就没,每次到了最后关头,对方总是用一个电话告知我,这个项目他不投了。 那时候的我每一天都过得很焦虑,我发现影视圈的生态与我之前的创业环境是完全不同的。 你辛辛苦苦拍摄的文艺电影,好不容易拿到了龙标(放映许可证),却上不了院线,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它止步于那惊人的发行费,而发行代理公司又不看好文艺片市场,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这一行太烧钱了,每分每秒都是煎熬。 可就在后来的某一天,我忽然想通了,关了公司。 退一步,海阔天空。炒股时不知止损 创业时勉强止损诗先生 炒股+创业 2009年的时候,我跳槽到了一家实业公司,老板30多岁,身价却已过亿,着实让我羡慕不已。我把他作为自己的偶像和奋斗的目标,做了这位董事长的助理,并一起筹备新的公司。 新公司发展得非常顺利,我也充满了斗志,一路做到了副总的位置,跟着朋友学习理财,首次尝试炒股,也是赚得盆满钵满。买车、买房、结婚,朋友羡慕我羡慕得不行,至少这段岁月我跑赢了很多同龄人。 2015年的时候,股市出现了拐点,一落千丈。同年,公司宣布关闭,集团开始转型,我被委以重任,去新的项目寻求发展。 2016年底,新项目宣布破产清算。股市资产也大幅缩水,之前赚的几十万都亏了不说,还倒赔了20多万。可我不甘心,继续在股市投资,亏损却愈发扩大,我开始彻底绝望了,也终于认清了"十买九亏"的现实。 2017年,通过1个多月的调研与洽谈,重整信心的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做起了智能产品。 创业1年多,才深知商界险恶,人心难测。做生意,所谓的合同不过是一张白纸,唯一能说得上话的只有实力,你只有有实力,才能有谈判的筹码,除此之外,根本没有别的什么可讲,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没有诚信可言。 后来,公司就已经基本停止运作了,我也没什么信心再折腾下去了,好不容易把仓库的存货处理干净了,勉强止住了亏损。对我来说,这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了。 回忆过去,总是特别感伤。我也深知一切都无法挽回,或许以后的某一刻会觉得这些苦难是一笔财富,但是此刻,更多的還是怪自己无能为力,感受到迷茫和无助。 只希望这一切快些过去,希望我还能用知识和智慧,加上勤劳,重新点燃家庭的希望。不满于朝九晚五的生活 边工作边创业梁倩 项目投资创业者 我叫梁倩,31岁,工作上朝九晚五,工资也不多不少,整体也就是这么一个不上不下的情况。 平稳工作几年后,内心开始蠢蠢欲动,有了想创业的想法,但是,一没太多积蓄,二没项目,三没人脉,想要创业比登天还难。 如果就这么辞掉工作,全职创业也不现实,毕竟辞职后就一点经济来源也没有了。所以最好的选择还是边工作,边创业,既能保证基本的生活,也能利用闲暇的时间做点事情。根据目前的这些条件限制,我也只能试探去找一些在时间上比较自由的工作。 和亲戚朋友打听了一段时间,听说有个亲戚手上有个项目,是和我们当地一个学校合作的,已经找到了一些合伙人,但是还是差一些资金,前景、利润什么的也算不错。谨慎起见,我也跟着这个亲戚跑了一阵子。 那段时间和各种学校的各种领导吃饭喝酒,见各种合伙人,争取全方位了解这个项目。终于放心后,才拿出自己工作几年的积蓄,投入到这个项目中。 后来我的本职工作进入忙碌阶段,我才开始不再每天跟着跑,亲戚那方面也让我放心,并时不时给我汇报项目的最新进度。一想到后面可以翻倍拿分红,我也会暗暗地激动。 就这么平平稳稳地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忽然想起好久没有听到这个项目的情况了,就趁着难得的休假时间去了亲戚家。结果发现他家来了好多人,吵吵闹闹。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个项目从头到尾都是骗局。 我们报了警,警方也进行了立案,但却一直没有回音,整天堵在我那个亲戚家也没什么用。 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很颓废、很沮丧,怪亲戚,但更怪自己。转型多次失败,我的创业心依然没死李小姐 小商品供应链创业者 很小的时候,我妈就说我"主意特别正,拿定主意的事就一定要去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其实,偶尔想想,这或许就是一个小小的预兆,创业需要一颗不安分的心,而我恰好拥有。 2015年,我毅然决定辞职离开北京,孤身前往天津开始创业。我和一些新同事入驻了南开区的一个孵化器,主要任务是负责帮助商家打造"朋友圈里的聚划算",通俗来讲,就是一个为商家服务的小商品供应链。 需要供应的小商品由我们找厂家进行订制、商量供货,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这个孵化器里找到了一家长期合作的物流公司,帮我们解决运输和储存的问题。 大概用了半年,项目终于开始走上正轨,平均一天的发货量是2万单左右,一单的净利润是2到3元,一天的总利润可达4万到6万。 在公司的全盛时期,我们的一次秒杀活动,仅仅半小时就能卖出1.5万单商品,光口红一年可以卖出500万支。这样的趋势从2016年中到2017年中持续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偶尔回想起来,那会儿还真是美好。 但好景不长,201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走起了下坡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们自己没有预防风险的意识,完全依赖与我们合作的物流公司,没有组建起自己的相关团队;另一方面则是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对小商品供应者的要求愈加严格。 后来我们不是没有想过转型,事实上,我们尝试过共享纸巾机和共享充电宝的项目,但是我和合伙人出现了分歧。我觉得共享项目前期太过烧钱,需要大笔的融资,可是合伙人坚决不同意,最终我们不欢而散。在把自己的钱全部烧完之后,我们还是不想就此放弃,于是尝试着接了一些广告,可惜杯水车薪,整体事业仍不见起色。 最后的最后,我们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清仓处理,花了一周时间卖出了7万条皮裤和2万支口红,才勉强把20多名员工的工资结清。 当时是2018年5月,我感到非常沮丧,只能先回北京。 但我创业的心还是没有死,回来之后花了一段时间继续找合适的创业项目。但那时的我发现电商和电商供应链的项目相较以前有了一定量的缩减,可能是资本越来越谨慎的缘故。为了稳妥起见,我只能决定先去上班。 再后来,一个朋友给我介绍了一家保险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评估,我决定正式加入保险经纪人的行列。我的创业之旅,再次起航。浪费不必要的成本 造成恶性循环尤先生 餐饮工作创业者 我今年38岁,年纪不算小,但也不大,可以说是闯荡事业的好时机。 之前一直在一家公司做着主管的工作,每天早九晚五,从毕业开始就这样按部就班的上班下班,偶尔也会和大部分充满斗志的公务员一样,嫌这样的职位没出息。于是在2012年的时候,我终于下定决心,辞去原本的工作,出来创业,开了一家餐厅。 因为不了解行情,餐厅仅仅经营了半年时间就宣告倒闭,总共亏空了30几万,把这些年积攒的积蓄全部败光了不说,我还另欠了十几万的外债。 没办法,2013年的时候,我再次回到公司,赚钱还债,可那颗不安分的心却一直在等待还清贷款的那一刻。 终于等到了那天,我鼓动着家人又干一把。 这一次,我有很大的自信,一心想着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此时的我虽然还清了债务,但也算得上是身无分文,只能通过贷款,获取资金来进行创业。 这次,我开了一家小吃店,比原来的餐厅规模小一些。因为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店铺这次的发展和我想的一样顺利,小店每月的流水能维持4万左右,抛去各种成本,净利润在2万上下,还算乐观。 然后我就想着趁热打铁,再开一家店,把前一家店的所有利润投入,并追加投资。 结果却遇到了新的危机,第二家小吃店因为收支不平衡,成本上花了很多不说,每个月还有高达15000元的亏损,在艰难地坚持了4个月后,不得不选择把这家店低价转让出去。 于是,我的第二家店就这么宣告失败,好在还有第一家店做支撑,也不算赔得血本无归。从0到身价70亿元到负债累累只三年时间戴威 ofo创始人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戴威在互联网界,是一个现象级人物。 2013年,戴威在创办ofo时,还是一个從未有互联网经验的学生,ofo最初也只是他对骑游项目的致敬。 而ofo早期由于太小众,其市场并不算乐观,最艰难的时候账面仅有400元。于是,戴威又陆续尝试了高端自行车分期金融、二手自行车交易平台、自行车骑行体验等内容的创业,但无一例外地都黄了。 直到2015年,戴威开始了他的第五次创业尝试,由此开启了他的共享单车之路。 2016年,ofo就完成了A轮到C轮高达数亿美元的融资,同年11月向全国的20多个城市、200多所高校进行推广,仅两个月时间,其投放量高达2300万辆。 2017年,ofo成为全球首个覆盖16个国家、超过180座城市的共享单车服务平台。 快速扩张的同时也伴随着资金的不断输入,2018年3月,ofo小黄车宣布已完成E+轮融资8.66亿美元,同年9月,阿里和滴滴又投了数亿元。 可是,危机的种子也就这样悄悄埋下了,这样不知节制的扩张,让ofo像极了被资本吹大的气球,一戳即破。 在与摩拜单车的烧钱大战中,ofo又率先开启"百万单车免费骑"活动,并大打价格战,导致小黄车不断地赔钱。 截止到2018年1月份,ofo每月高达4亿~5亿的员工工资和运维等支出,最终欠供应商约25亿元人民币迟迟未还,亏空押金总额约30亿。 如今,街头的小黄车越来越少了,废弃的小黄车则堆压在城市的一个个角落。那个疯狂烧钱的小黄车,就这样黄了。戴威26岁时身价70亿, 如今墙倒众人推, 不但因为被人告上法庭,没钱还债,"失信"坐不了飞机和高铁,还有1000万人要他还押金,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