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给出创新力、自主创新定义及阐述自主创新模式后,本文提出企业根据生命周期和内部分析、外部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自主创新模式的选择模型,并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最后给出了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力 自主创新 创新模式 一、引言 创新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发展的源泉、动力。科技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环境下,提升创新能力,无疑成为了我国提高综合国力和一个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则。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充分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后,国家把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定为基本国策,使得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2013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1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9%;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324.7万人年,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总量的29.2%;国际科学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位,高被引论文数量居世界第四位;本国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占到全球总量的37.9%和22.3%。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比重居世界首位,知识服务业增加值居世界第三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内出现了海尔、华为、宝钢、联想等一大批用于自主创新的成功企业。 虽然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能力水平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必须迎头赶上。 二、创新力研究文献综述 1.创新力及自主创新定义 现今学术界有关创新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企业和大学这三大领域。 1912年,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创新理论的创始人J.A.schumpeter(熊彼特,1912)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Innovation)"的概念,并在《商业周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等著作中对其创新理论进行了较为完善的阐述。熊彼特把创新界定为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以获取潜在利润。 李金明认为创新力是一种能力、一种制度、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艾米顿在《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一智慧的觉醒》一书中,对创新能力概念的界定是创造新思想的能力、使用好思想的能力、好思想最终成为市场化的产品和服务,并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能力。 谢教授理解自主创新是"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基础的技术创新模式"。 2.企业自主创新模式 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国内很多学者一般把其分为三种模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3.本文观点 本文认为企业的创新力实质上是一种企业创造出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并且把这些思想和观念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最终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转化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企业的自主创新,本文结合过程活动论和能力论,认为自主创新应该是企业独立组织利用外部和内部的资源,以提升企业生产力为目的进行创新活动,并且获得创新成果的能力。 4.企业自主创新模型选择 在自主创新模式选择方面,国内学者在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方面的研究较为完善,主要有集中于以下三方面的研究: (1)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创新模式选择的研究。卢佳(2007)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技术创新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石,在全面、深入分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及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特征与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梯级模型,指出了中小企业各个成长阶段应采用的具体技术创新模式。 (2)基于企业实力和环境的创新模式选择的研究。赵红梅(2008)认为应该在考虑宏观环境、企业规模、充分认识技术轨道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创新优势四个条件下选择自主创新模式。向刚(2008)提出应基于企业所在行业和企业能力选择自主创新模式。罗赳赳(2007)认为应考虑国家国情国力、企业性质和规模、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速度、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作为自主创新模式选择考虑的因素。 (3)基于企业分析下创新模式选择。黄芳(2008)孙岚(2007)等人通过企业的自主创新情况进行SWOT分析,了解了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具备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了其面临的威胁,找到了发展的机遇,并在此基础上为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的选择与实施提出了建议 三、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模型 企业如何提高其创新力,如何自主的组织创新活动是企业创新战略选择。如何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企业采取的创新模式是否正确关系到一个企业能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一种维度的创新活动和创新模式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和适用范围,不同阶段、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内外部的环境等条件选择自主创新的路径。本文认为企业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结合基于企业生命周期和企业内部分析、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来对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进行研究。 企业 经济 实力 初始阶段 成长阶段 成熟阶段 衰退阶段 图中,横轴代表企业的四个生命周期,纵轴是企业的经济实力,随着企业的发展,经济实力越来越雄厚,成熟期前图中曲线呈向上趋势,到了企业衰退期,企业经济实力开始下降,这个时期,若企业能采取正确的创新模式,开发新技术则企业能继续保持市场地位,但若企业无法跟上市场步伐,不能及时更改企业的创新战略,则企业经济实力会开始下降。坐标以外的四个箭头,是企业内外部的影响因素。 1.初始时期 现状分析:处在初始时期的企业一般经济实力比较弱,资本不足,处于行业的劣势地位,没有发言权,也没有核心的技术。 企业目标:掌握一定的技术、有效率的组织形式和制度。 创新模式选择:模仿创新为主,合作创新为辅。 此时,企业最容易成功的创新模式就是模仿创新,利用行业中占优势的企业的已有的成熟的技术、组织模式和制度安排,合理地消化吸收,为自己所用。在吸收市场上已有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改进技术,加入自己企业的创新技术,挖掘已有技术的潜力,进行二次创新。若企业所在行业的技术为大型企业垄断,无法获得已有技术,也可以采用与其他企业合作的形式,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 在企业拥有自己的新的技术以后,就可以利用新技术在生产出新的产品,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成长时期 现状分析:企业拥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的研发队伍,经济实力相对充实,也有了一定的市场地位。 企业目标:加强自身技术创新,使企业的技术成为核心技术,形成一定的垄断优势。 创新模式选择:集成创新为主,原始创新为辅。 在这个阶段,由于企业此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经济实力得到了加强,应该不断进行技术改进,积累技术经验和技术力量,采取集成创新或者原始创新模式。企业利用自身积累起来的资金、建立的研发队伍和已有的技术进行自主的研发,形成自身垄断技术。另外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采取集成创新模式利用自身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对已有的创新要素进行选择、优化和整合,形成更有效率、更优的能适应更大目标的自主创新过程。 3.成熟时期 现状分析:企业拥有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资源,集聚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在行业中占有了比较大的市场份额、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目标:扩大市场份额,改进组织模式。 创新模式选择:原始创新为主,集成创新为辅。 企业由于自身拥有的丰富的资源,可以捉住机会,不失时机的开展以原始创新为主的创新活动,开发新技术、改进新方法、开拓新市场,同时改进组织形式使得企业更有效率的运作,降低成本,获取巨额垄断利润。 4.衰退期 现状分析:企业旧的技术开始被淘汰,强大的竞争者出现,市场份额开始下降,企业地位动摇。 企业目标:保持企业地位、市场份额,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创新模式选择:集成创新为主,模仿创新为辅。 这个阶段,企业出现危机,强大的竞争者的出现抢占了市场资源,企业开始出现需求降低,市场份额下降的情况,此时,企业应该及时调整企业创新的路径,中断不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重新整合企业资源和技术,将战略重点转移到新的技术上,开始研发新的技术,促进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不过若此时,企业由于前一期的战略错误导致资源不足,资金不够,可以采取模仿创新的形式,跟随市场的新领导企业,或者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创新,尽快开发新的产品,挽回失去的优势和市场。 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议 从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的模型和泰山玻纤的案例可以得知,在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结合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应该选择不同的自主创新模式。在正确的选择了企业自主创新模式后,还应通过改善企业内外部的环境来进一步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1.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8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提升为基本国家发展战略,习近平再次提到"创新驱动",指出"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更加自觉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大创新驱动力度上来,不断为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根据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重大转型期,企业原先熟悉的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改弦更张,从创新中找出路,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转型发展就是从要素投入驱动转为创新驱动,优化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因此,中国经济发展要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主,必须依靠创新。这也是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外部保证。 2.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为促进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创新思想,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弘扬尊重人才、宽容失败、保护权益的价值观和创新文化,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激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要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环境。在这方面,要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市场的组织建设,为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科技成果转移,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如咨询、投融资、交易场所、定价评估、仲裁、网络中心、牵线搭桥、信息收集与传播、人力资源培训等。另外,还要加强科技中介行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建立政府指导下的行业自律性管理体制,切实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加大政策投入力度。除了要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政府也应该改善政策环境,对企业自主创新进行引导和支持,给予企业一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力度的支出,采用税收优惠、间接补贴、给予一定了资金投入等措施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活动能够,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政府还应该加大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有关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加强执行的力度,加大惩罚机制,提高企业创新的收益。 (3)鼓励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创新活动的源泉,只有有了创新人才才会可能有创新活动的产生,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推进科技人才分配机制改革,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在企业中实施"人才工程",积极引导人才向企业流动,促进各类科技人才到企业搞创新。现在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困境,政府应该建立起这两者只讲的纽带,让大学生把知识和创新才能充分的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创新活动之中。同时要建立起平等择优的用人机制,让人才能打破体制性的障碍,自主选择工作,提高用人效率。 (4)建立企业间网络创新的联系。创新活动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但是也由于这个原因,创新也有了很大的风险,政府应该建立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网络创新联系,做到既能保障创新企业的收益,也能让其他企业享受到这一创新活动的外部效益。因此,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或者建立起企业创新合作的平台,让企业共同开发,共同研发,降低创新研发成本,风险,也能最大化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益。 3.企业内部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 (1)培养企业人员的创新意识,加大创新激励机制。企业的创新意识是企业尽心自主创新的源泉,只有创新人员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提升企业创新活动的密度及成功率。因此在企业管理组织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创新人员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的源泉。同时,对于非研究人员,也要给予一定的创新意识培养,让企业整体创新意识提高,提高创新的基数,加大成功率。所以,企业应加大对于这方面的投入,引起员工重视,可以采取让员工申请创新项目,对员工进行培训,给以创新奖励等措施,提高创新意识的同时,还能保留住人才,使企业持续创新动力机制得以保障。 (2)企业创新资源投入。创新资金的投入无疑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因素。资金是企业创新的必要投资,创新一般具有比较高的风险,特别是原始创新,没有相当量的资金投入与支持,企业的创新活动就无法正常的进行。因此,企业的创新投入比例一定要加大,由于创新活动的风险性大、投资周期长等特点,企业应对创新研发活动做好长期的规划,定好远期目标,规划好研发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资金投入,有效率的组织研发创新活动,降低创新成本的同时提高创新的收益。 (3)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激励机制是指对企业自主创新行为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机制。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创新潜能,提高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员工高效率地完成自主创新活动,从而提高整个企业自主创新的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成功率;与此同时,企业的创新人才所具有的智力知识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宝贵财富,创新人才的流失特别是企业关键性研发人员的流失,造成技术缺口,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效率,因而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是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机制保障,也是创新成败的关键。 (4)建立和创新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效率是一个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能否进行自主创新的重要因素。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创新研发部门能与企业部门有效的整理联合,不仅能提高整个企业的运营效率,也能充分的运用企业创新活动的成果,同时也是研发部门制定其研发计划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企业的其他部门若能有效及时的提高相关的信息和支持给创新部门,可以使得创新成果更有效,更符合市场和企业的发展要求,从整体提高企业的利润、收益。 总之,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重视创新,有强烈的创新冲动。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同时还要制定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的政策,让创新带来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让创新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让创新驱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迈向中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彼特著.何畏,罗家祥译.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45-48 [2]卢佳.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7 [3]赵红梅.基于技术能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模式研究[J].理论探讨,2008(8) [4]向刚,宋婷婷,屈晓娟,王正刚.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的基本准则探讨[J].科学与管理,2008(5) [5]罗赳赳,田新民,康力.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与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5) [6]黄芳.江苏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SWOT分析及其模式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0) [7]孙岚,纪建悦,张志亮.LG自主创新的SWOT分析及其模式选择[J].科学管理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