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当穷人路过爱情


  朋友正读大三。朋友是个穷人,朋友家里很穷。
  朋友总是显得很孤独,与之闲聊,我问他:"怎么不尝试一下爱情?"他很无奈地反问:"商品社会,你认为我这般的穷人能有爱情吗?!"我笑笑摇摇头,他也笑笑摇摇头,含义不同。
  朋友是院文学社的主编,文笔极好,算个校园诗人,且常有诗作见于报刊。于是,朋友便时不时参加一些校园笔友会,一清二白地去,一清二白地回。前不久,朋友又照例一笔一本地赴会,回来时却多了一脸少见且神秘的微笑。众友问之有何喜事,他笑而不答;追问,仍不答;又以拳头追问,方笑曰:"此行,邂逅爱情也!"众大惊,问其详,朋友择路而逃。
  当晚,我以啤酒相邀,朋友才于校园角落里的那家很清静的小餐馆里,向我说了他的"奇遇"。当日于笔友会上,在朋友对校园文学的发展前景作了一篇宏论之后,有人传他一纸笺,上书清秀小字:早闻你的诗名,久慕不已,今日相见愿结挚友,请会后大门相见!"落款:"莫容。朋友看罢,迅速扫了一下会场,他发现坐在对面的一眉清目秀的女孩正深情地对他凝视。朋友低头自语:""狼"来了!"
  会后,朋友坦然赴约。现代人的直接坦率令两人互诉衷肠。一番言谈过后,朋友知道女孩叫莫容,是一兄弟院校的大二学生,也是一校园才女。第一次约会便以互相倾慕两情相悦而挥手作别,于是,才有了朋友满脸的笑。
  两杯啤酒入肚,朋友健谈起来,他很动情地对我说:"真没想到,穷苦二十年,今天我穷人也被爱情撞了个满怀,人不信命不行。原来爱情并没有被完全物质化,世上还有如此纯洁之真爱。原以为女孩子都是"狼",会掏走人心的,可没想到被掏走心的感觉蛮好的!呵呵……",于是我也笑着说:"好!来,为你爱的开始干杯!"见朋友甜滋滋的样子,我由衷地为他走出自己的孤独而高兴。
  之后的日子,朋友信与电话多了,约会多了,打扮自己的时间多了,诗作中缠绵情爱也多了,满脸都是一个穷人捡到一块金元宝后的笑。他一直夸耀说:"我们莫容最钦佩我人穷志不短!"为了以示爱意,朋友把攒了三个月的稿费,换成了一条价格不菲的手链送给了他的莫容,却写信告诉他患病卧床在家的老父亲说:"儿将500元稿费捐给了比我们还苦、没有学上的孩子们。因此,没能寄钱给家里,望父亲理解。"朋友正准备用第二笔稿费给自己的莫容买一件生日礼物之时,父亲的回信与他小弟写给他的信一起到了。小弟信中歪斜稚气的字迹很草:"哥,爹病加重了,我是背着爹写信给你的。我不上学了,在家帮娘干活。你要好好念书,咱家以后全靠你了。"父亲的字则显苍老颤抖:"我儿一切可好?你能有助人之善心,为父为你高兴;只要能让那些和你一样受苦受难的孩子们好起来,我的病不算什么,就是我死了也会含笑。家中一切尽安,爹和你娘盼你早日成才,保重!"读完父亲与小弟的来信,朋友哭了。这是我第一次见他哭,他说:"我心中有愧!当亲人的生命因贫困而变得重危时,我没有理由选择爱情!"
  那是朋友恋爱的第一个冬季的雪天,朋友脸色平静地说:"这是我发财前的最后一次约会!"然后,便义无反顾地走进了风雪。黄昏时,雪停了。朋友回来时仍是一脸平静,只是嘴唇冻得有些青紫。我拉上他说:"愁吧?走,喝酒去!"还是那家校园角落里的小餐馆。暖烘烘的小屋里,几杯白酒入肚,朋友的脸色红润起来,眼睛里似乎多了一些泪水的晶莹。"说说吧,说了会痛快点。"我鼓励他。
  "和她断了!"他有些惋惜。"为什么?"我不动声色地问。"我穷!"他有点儿不自然,"穷人本不该有爱情。""屁话!"我骂他,"你真浑!""我的性格决定我不能容忍这种穷困状态下的爱情。"他为自己辩解,"我家中的清贫和困苦使得爱情的甜蜜变成了酸楚,她不说不怨,可我体会得出。有时,爱情只有在物质与情感同样高的消费下,才会产生幸福,否则就是痛苦。这个时候,我也只有选择这条路了,尽管对她对我都很残酷。你应该清楚,这是很无奈的事!"
  几分钟的沉默,闷头喝酒。"莫容是个好女孩,她也真喜欢你!"我为朋友有点儿惋惜。"是的",朋友自嘲地说:"我是个混蛋,我不配她。""她怎么说?"我又为他倒了一杯酒。"不喝了。"他推开酒杯,眼睛凝重地望着窗外:"她哭了;她说她懂我的心情就如懂我的诗;她说她可以等我;她说她不嫌弃。可是---算了,不提了。"朋友无奈地摇了摇头。"你应该相信她,也该相信自己。""但我不相信感情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持久性,我们有时也该活得现实一些!"他幽幽地反驳。我一口喝下倒给他的那杯酒,苦苦一笑:"真拿你没辙!走!"
  从餐馆出来,已近深夜十二点,雪又无声无息地下了起来。那一宿,我知道,朋友没有睡,莫容也没有,肯定。
  此后的日子,朋友辞掉了文学社主编,留下了有关爱情的最后一首诗作,其中几句仍在目:"我枯干的手指挽不住思念的彩色缰绳,我个异的心于困苦的爱恋中裂痛。关于爱情---穷人只能路过且不敢喊疼。于是,我苍白的面孔冷了梦中的莫容。
  从此,朋友又回到了比从前更深的忧郁、孤独中……
网站目录投稿:冬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