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翻天覆地·门前河水绿·植树 春雷滚滚,万象更新,公元二○○六年含笑走来了,这是亿万中国农民心中记忆最深刻的一年! 这年,在中国历史上沿袭了两千六百多年的所谓"皇粮国税"取消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视新闻还说了,国家又将在今后的两年时间里,对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全面免费,也就是说孩子上学从小学到初中毕业,连课本也不用掏钱去买了。退耕还林更是在几年前就推行了,那些山坞里的农田全部都栽上了树苗,国家还按田亩数给钱的。种粮还有了这样那样的补助。野猪们,你要闹就去闹吧,反正那些田也不种稻谷了,曾经看野猪的辛苦事一去不复返了。 李清明,一个平凡普通的农民,一个热爱土地的农民,一个有高中文化的农民,面对这一切巨变,他流泪了。 李清明说:"小满,这是真的吗?" 李小满说:"清明,当然是真的!" 紧接着第二年,厍里村又如火如荼地进行了新农村建设,出村的路,下河洗衣服的路,村中里巷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全都铺上了水泥。建了沼气池,建了水冲厕所,村中还安装了路灯。对于厍里村民来说,最获益的事情还是一条长二百多米的农田灌溉用水渠三面都浇筑了水泥,再不用每年大家扛着锄头去堵窟窿了,满渠的水通过一个叫梅家畈的大片农田后仍有剩余,又流回到了河里。 通往外面世界的马路也铺上了墨黑的柏油,再不像从前那样晴天出门一身灰,雨天出门一身泥了。 李清明说:"我们赶上了?" 李小满说:"我们赶上了!" 金兰说:"清明,别喝了,你还想一个人喝醉啊?" 李清明醉醺醺地说:"这不是高兴吗?再喝一杯,拿过来,再倒一杯的。" 金兰说:"你得过肺病,酒还是要少喝的。" 李清明喷着酒气说:"早好了,没关系了,你看这身体不是挺好的吗?" 金兰拗不过,就过来给他倒上了一杯,说:"说话算数,就这一杯的。" 李清明说:"你看,这染了头发,人年轻了好多。" 金兰说:"你嘴上说不嫌我老,其实心里还是在嫌我老的。" 李清明说:"我李清明真是有福气啊,讨着你这样的好老婆,这辈子真是没白活的。他们现在的人说浪漫,其实到底还是没有我们浪漫的。他们知道那玻璃瓶传递情书的滋味吗?电话一拨,就听到了对方的声音,没了相思苦,也就没了相思甜的。" 金兰说:"你真的越来越爱唠叨了。" 李清明说:"妈妈要再多活几年就好了,现在算是真正清静地享福了,她老人家可是吃了太多的苦,静苓和清晖读书,我们生孩子那几年,回想起来真的是太苦了,妈妈可是拼了命地为这个家呀!" 李清明说:"小满,我们来建个养猪场怎样?" 李小满问:"你怎么突然有了这个想法?" 李清明说:"这个想法我搁在心里好久了。你看现在农村跟我们小时候比还有什么变化吗?" 李小满说:"那就是生活富裕了啊!" 李清明说:"牛没了,猪少了。" 李小满说:"这倒是对的。" 李清明说:"我们都是放着牛儿长大的,现在的孩子可是连水牛都要到电视上去看了。自从山坞里的农田退耕还林后,大家都买了拖拉机,因为水牛派不上用场了。耕田有拖拉机,收稻有收割机,今天种田真是舒服多了。再就是大家都不愿养猪了,那都是因为兜里有钱了贪图自在,你看全村这么多户人家,养猪的人家不到二十户,整个杨柳乡,农民自己养的猪还包不到自己吃肉的。那外面运进来的饲料猪肉哪有我们自家养的好吃?我都想好了,我们到山坞里去建个猪栏,再开几片地种上菜,烧熟食给猪吃,砍柴也方便的,这样的猪肉卖得上价钱的。我们不要养多,一年养个十来头就可以了,你看我们这闲着也无聊的。你虽有个木匠手艺,如今也是闲的时候多,你又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外出去打工?" 李小满说:"你这想法倒是可以考虑的。" 李清明和李小满刚说了没一段时间,厍里村就有比他们年轻的人真干了起来,开辟了山道,把水泥砖装进了山坞里,牵了电线进去。不但养猪,还养鸡的。 李清明说:"小满,你看看,我们这边还是刚心动,别人就行动起来了。" 李小满笑着说:"就让别人养吧,我们把自家猪栏里的猪养好就行了,也不想赚那钱的。我们采采茶叶,种种田也可以了,如今哪家不是光一季茶叶就可以进个万把块钱的,我们这里还不是茶区,茶区的茶农一季茶叶就可进个几万块钱,这要放在从前你敢想吗?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茶叶和原来的制作方法也不同了,我和沈梦瑶一季可采上近万块钱的,累是累点,可劳动能换来回报就是好事情。你家不比我少吧。" 李清明说:"多要多点,我家包产到户时分的茶山多一些的。" 李小满说:"还有山上的大竹笋、小竹笋、野山蕨等野菜也可卖钱的,够我们自己花了。" 李清明说:"明年我家养的猪也要整只地卖了。" 李小满问:"这是为何?" 李清明说:"医生说金兰的血压高得很,我的血压也有些高,说是让我们不要吃猪内脏,猪油也少吃,菜也要尽量少放盐。你看这样再留着过年宰了也没意思的。" 李小满说:"那倒是,索性卖了再买些精肉算了。" 李清明说:"精肉吃着倒不要紧的,可哪有肥肉吃着过瘾?夹一块搁嘴里一嚼,油水四溅,痛快!以前是想吃难得吃,现在是有吃却不能吃了。" 这年冬天,李小满的儿子李军又回来了一次,在家待了五天。 回来的那天,李小满和沈梦瑶早早就到马路边上去等车了。夫妻俩在马路边的石头上坐会儿又站起来走走,走走又坐下,像掉了魂一样。 车子终于来了。儿子出现在了眼前。笔挺的军装穿在身上,真的是帅气得不得了。夫妻俩见了可高兴坏了。 这孩子真是懂事,还买了礼物去探望李清明大伯。 李小满问:"在部队里可好?" 李军"啪"地敬了个军礼,答:"报告父母官,儿在外很好。" 李小满笑说:"别闹——想爸妈吗?" 李军答:"想妈,不想爸。" 李小满骂:"个浑小子,还调弄起你老爸来了。" 李军说:"妈还好的,爸,你可老了。" 李小满问:"梦瑶,儿子说我老了。你说我老了吗?我木匠斧头照样拿得轻松的,还给人上工做活,那么高的房屋上都敢去给钉模子板,腿都不摇的。不是我老了,是这好日子让你妈越活越年轻了。" 五天里,李小满夫妻俩是把个儿子当了大客人似的侍候。 李小满先买了一辆摩托车,带着沈梦瑶呼啸而来,呼啸而去,一会儿就去杨柳乡街上打个晃回来了。 李清明虽说正努力地攒着钱想建房子,因为他现在受到老婆金兰的影响,也想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了,所以更要加紧攒钱了。大儿子正读博士,小儿子正读大学,一年下来也攒不了多少钱的。大儿子边读书边兼职,倒不太向家里拿钱的,钱多半都是花在了小儿子身上。 正因为此,李清明不想买摩托车,舍不得那钱,何况摩托车要耗油的,骑自行车大不了就是费点力气,慢一些。但禁不住李小满的左一句撺掇,右一句怂恿,李小满说了,没钱他就答应借一半,没办法,只有忍痛买了一辆。看别人骑摩托车或者坐别人的摩托车和自己骑摩托车,那感觉可不一样的,要想快,油门轻轻一扭,立马就蹿出去了;要想慢,油门一松,脚刹一踩,就慢了下来,带劲! 李小满说:"清明,骑摩托车的感觉怎样?你看现在卖茶叶方便多了吧,你要踩个自行车,别人卖罢回家了,你还在路上的。我们虽年纪大些,但也要跟上时代的,你说骑个自行车,屁股左扭右扭的,多累!" 三轮车"突突"响,收破烂的来村里了。金兰叫李清明把从前向李小满爸爸买的那辆旧自行车卖了去,李清明不肯。 金兰说:"你可真是个念旧的人,也要看在什么方面,感情上念旧倒不是坏事,可对这么一辆破自行车念旧有什么意思?要什么都念旧,村里那些人家也不要拆了旧房子重建新房的,这村里的石板路也不要铺水泥的。你说你弟弟给买的那辆自行车留着我都同意,因为那车子还经常骑的,你看这旧车好多年都没骑过了,龙头都腐蚀得扭不动了,留着有啥意思?" 李清明说:"想当年我就是骑着它去那棵杨柳树下取‘情报’的,我舍不得。古有槐阴树给董永做媒,今有杨柳树给我李清明做媒,我哪天也去看看当年的那棵杨柳树还在不在的。这两样东西都是我爱情的见证者啊!" 金兰说:"那你就别卖了。" 李清明真的没卖,就留着。 有一件事情让村民们皱眉了,那就是河里的环境问题。桃坪村委会上下六个村,无论哪个村庄门前的河边都是堆着五颜六色的垃圾。当然,杨柳乡别的村庄也不例外。这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场洪水过后,两岸的杨柳树上真可谓是五彩缤纷了,旧乳罩、破裤衩、废皮鞋、红的绿的塑料袋,与翠绿的杨柳枝条一同在风中飘舞。 有一回,河里刚半河水,厍里村有几个男人去河里洗澡。其中一个男人一个猛子扎下去,像一只水獭一样欢快地游啊游啊游得兴头十足,钻出水面时,发现头上挂着个东西,抹下来一看,原来是一条女人用过的卫生巾,洁婷牌,好雅致的名儿。其余几个男人见了是开怀大笑,都说这个男人运气真是太好了,要去摸奖的话准能摸到大奖的。这个男人气得是破口大骂,脏话一大堆,矛头都是指向这条卫生巾的主人。过了两天骑摩托车出门的时候就凑巧摔了一跤,好在没伤筋动骨,这个男人看着摔破的皮肉,气得又骂:"都是那片该死的卫生巾惹的祸,你说那么肮脏晦气的东西顶到头上,还能一点事没有?鬼知道后面还会有什么更倒霉的事情!" "那时候的河两岸多干净,根本就没有这些垃圾的。" "都怪我们自己的嘴巴太好吃了,有饭吃还不行,还要吃这吃那的。" "这河里都不敢打赤脚下去了,我有一次不小心被玻璃片割了脚板好大一道口子,还到医生那缝了几针,真是倒霉的。" …… 县乡政府部门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群策群力,认真执行,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每个村里都建了垃圾焚烧炉,还有垃圾填埋坑,垃圾一律不许下河。如此一来,门前河水绿,两岸柳如烟,又是一番纯净美丽的景象。 李清明说:"小满,你看我们现在是不是觉得有些无聊的?" 李小满说:"采茶、收油菜、春种、秋收稻谷、秋种油菜,一年里,大忙这五次,其余的时间都在混,半年辛苦半年闲,真加起来还没有半年的时间,我们农民过的就是这生活嘛。" 李清明说:"所以我们要把这些混的时间利用起来?" 李小满说:"怎么,你还想弄养猪场的?" 李清明说:"不、不,同一个村子里,有别人弄了我们还弄做啥的。我想的是栽树。" 李小满说:"我知道了,你是想栽果树,然后去卖水果,是吧?" 李清明说:"不,我说的是栽杉树。你知道的,杉树的用途最广,经济价值也高,你看杉树什么时候愁卖过?" 李小满说:"杉树真的是从来都值钱的。" 李清明说:"我们不是都有国家分配的长着灌木丛的山吗?那种矮灌木又没什么用的,就砍柴禾也没几根是直溜的,看着就讨厌。我们就把山上的灌木全部砍掉了去,等晒干后,然后放火烧了,就可以栽树苗了。我给你算一算,一棵杉树苗二十年就可成材,我们现在栽下去,过个二十年,我们七十来岁,栽它个一万棵,每棵到时算它卖三十块钱,一万棵,你算一算,就是三十万,到七十来岁时,我们就有三十来万,看看,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的。我们这样做,国家还有钱补助给我们的。你看看,多划算的。" 李小满说:"你这样一算,前景着实诱人的,只是也要花很多功夫的。" 李清明说:"我是这样想的,砍灌木丛的时候花钱请下人帮忙,烧山后栽树苗时也请下人帮忙,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每年的抚育管理了,没事就拿刀上山砍砍那些新长出的杂草灌木。你说是否可行的?" 李小满说:"那还说什么,干吧。" 收罢稻谷,种罢油菜,两人就开始行动了,开玩笑说是给山"剃光头"的。金兰和沈梦瑶就砍那细些的,粗些的两个男人都不用她们砍,当然还请了人。大片的山不请人哪忙得过来的,因为必须赶在第一场雪来临之前把山烧好,等明年春天就可栽树苗了。 金兰看到李清明拿着钱请人给山"剃头",笑他说:"又不想攒钱造房子了?" 李清明说:"这房子一下子也没条件去建,手头留着这点钱也做不了什么用,干脆花到有价值的地方去,这也等于是存钱的。" 一座山上的灌木丛就被砍倒了,李小满那边速度也差不多。厍里村人都说这两个老人真是好精神的。 李小满说:"清明啊,人都累得不行了,总算是全给砍倒了。" 李清明说:"吃得苦中苦,方有福中福的。" 到第一场大雪来临之前,那些砍倒的灌木都晒得干了差不多。烧山可有讲究的,不能从山脚下点火从下往上烧,要从山顶上点火从上往下烧的。 第二年春天来临时,李清明和李小满就买了杉树苗请人栽上了树。 李清明说:"小满,这就算大功告成了,我们再不能让它荒芜就好了。我们算是存上一笔款子了,将来老了才不用靠儿女的钱给养老的。" 李清明和李小满这一闹,不仅是厍里村,桃坪村也有人跟着干起来了。都说李清明有头脑,有见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们山里人就要从山上打主意的。 李清明说:"这算什么头脑?我们的父辈们早就这样干过了,这村前的杉树林不就是他们当年栽的吗?大家都知道栽树好,可就是不愿拿出实际行动,都在贪图眼前的两个现钱。我是看着时间白白浪费了可惜,倒不如把它积攒起来做件事的,若干年后,当你回过头去看时,就会发现你曾经积攒起来的时间突然变得有价值了,这就叫美好的人生。愚公移山的故事其实道理很简单,它讲的就是一个积累的故事,懂得积累的人就是聪明的人。一个不懂得积累的人,一辈子注定是一无所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