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去看荒野茶园了。 茫茫太姥山上,我熟悉的荒野茶园,有四五片。 歪一个楼,四五年前,有一个言论甚嚣尘上,说,太姥山不是景区么,怎么会有茶园? 当时村姑陈的回复是,武夷山也是景区,但景区里照样种满了茶树。著名的牛栏坑天心岩九龙窠,都在景区里。景区怎么就不能种茶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普及,现在对太姥山有没有茶园这种认知,已经不会再有奇怪的幼稚的言论了。 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黑料"。 这个"黑料"是:太姥山上没有荒野茶园。 我问这个人,你凭什么说太姥山没有荒野茶园,有航拍的地图为证么? 他粗着脖子大声说,我亲自去登过太姥山,我就没看到荒野茶园。 呃,按惯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果去了没见到,当然可以认为是没有。 但是,如果这么简单粗暴地就下了"太姥山没有荒野茶园"这个结论,是不是太草率了? 毕竟,一个人没有见到太姥山的荒野茶园,有可能有很多的意外情况,比如他不知道在哪个地区,没有当地人指路;比如他其实见到了,但却不认识,误以为不是。毕竟荒野茶东一丛西一片,没有成规模种植的,还跟各种杂草杂树混种在一起,第一次见到的人不认识,以为是一丛乱草,也属正常。 因为自己去了没见到,就盲目下结论说没有,这其实并不妥当。 人民日报报道过,太姥山有红军茶,是当年红军在太姥山留下来的,这便是太姥山有荒野茶的铁证,其它的,无须多言。 《2》 说回荒野茶园。 我熟悉的有四五处,有些年年都去,有些太远了,不常去。 有一处,茶树太高,需要带着梯子去采,爬在梯子上才能采得到,那就只去过一次,再也去不了了。 我们太娇气,吃不了深山密林里采荒野茶的苦。 前几天去的那一片,是离村子最近的一片,来回就两个小时的路程。 因为近,是最经常去的。常规是春季去一次,秋季去一次。看看每个季节它的生长情况和变化。 偶尔心血来潮,想去看看那片茶园,也会临时去一趟。 故而对这片茶园,是最熟悉的。 对它的面积,分布,茶树的大小,心里都有一本账。 今年这还是第一次去。去的时候,看到的场景,很让人心惊。 茶园的面积居然变小了。 听村里人说,因为没有人管理,夏天刮台风的时候,刮倒了一片。另外,因为没有施肥,茶树的生发,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其实,比较老的荒野茶树,就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没人管,碰到天灾,碰到生存竞争,就会自然缩减,就像那些野生的动物会面临灭绝的命运一样。 真是令人心疼。 也矛盾。 如果有人管理起来,那产量自然会大一些,保护得会更好一些,面积也不会变小,但这样一来,会不会影响这些荒野茶的野劲? 当流浪孩子变成家生的孩子,有了人照管,它,还会拥有荒野茶那种无敌的野劲和野性吗? 耐泡度会不会降低?毫香会不会减弱?野劲会不会减少? 这些损失,可都不是真正喜爱荒野白茶的人可以承担的失去。 所以,暂时,只能让它继续自生自灭下去。 未来,有可能,真正的荒野白茶会越来越少,而抛荒的白茶会越来越多。 抛荒白茶部分代替荒野白茶,这自然发展的趋势。 而早几年收下了真正荒野白茶的人,就会成为,真正的茶界赢家。 《3》 由此,想到了前不久曾经跟某茶的一场论战。 该茶的粉丝称,我们有古树茶,我们的茶是全世界最好的。言下之意,除古树之外,其它的茶都不值一提,不堪一喝。 这种夜郎自大的观点当然是极可笑的。 这般唯我独尊,是东方教主亲临么? 且说古树,这个概念本身,就极不值得去追逐。 在文玩界,古画,古字,古董,当然是值钱的,是稀罕宝贝,是不可再生资源。 在各学术界也是,老专家,老教授,老学者,因为老,因为经验丰富,因为老成持重,而成为了"国宝"。 在茶界,古树也是极为珍贵的资源。 但是,古玩字画,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物件,古画可以吃么?古董能煲汤么?不能。我们只需它们具有观赏价值就行了。 所以,古茶树们,也只需要存在,只需要证明一段历史,就可以了。 它的主要任务就完成了。 要是还能配合一些科学研究,那它就体现了超常的价值。 又何必去要求古茶树,还要能采制茶叶供给人类享受呢? 尽量不要。殊不知,有些利欲熏心的人,为了让古茶树能与正在盛年期的茶树同样茂盛地发育,嗯,就像让80岁的老人像40岁的中年人一样,横渡长江,这是完全办不到的事。 老蚌生珠,也只是拍案惊奇罢了。 可炒作古树概念的人,要利用古树来实现自己发家致富的梦想,便会强迫这位古稀老人,去做年轻人才能做的事。 为了实现这个反人性的目标,他们会给古茶树打各种"补药"、"兴奋剂"。 这样的古树茶,加了料,喝起来,还是古树茶么?还能喝出古树的口感么?还能喝到古树的风韵么?当然不能。 尤其,"古树"只是代表了这棵茶树的树龄,却不能代表这棵茶树的品质——好工艺才能彰显古树的品质,不好的工艺只会让古树茶,养分损耗,内质缺损,浪得虚名罢了。 可怕的是,古树因为顶着"古树"的名号,而被人青睐,却不知其确切树龄——消费者哪里会去锯掉一棵茶树看年轮呢?更妄论去做碳十四测定了。 故,古树的年龄,也就是任掌柜随意评说罢了。 《4》 某茶中的古树茶,便如同白茶中的荒野茶,是老祖宗,是国宝。 荒野白茶,在减少,在缩小,在降产。 一年比一年少。 古树也一样,怎么可能要求一位几百岁上千岁的老茶树,跟普通茶树、跟正当盛年的茶树一样,发育出那么多的芽头和叶片来呢? 人家古树倒是想,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呀。 60岁还能横渡长江,那是毛爷爷,是天纵奇才英明神武的太祖,是几百年才出一个的伟人,可不是普通人。 如果我们一味地去追荒野茶,去追古树茶,只会让荒野白茶与古树茶这两位老人家,越来越累,不堪重负。 最后,逼得它们,过早地离开我们。 逼得茶农们用假冒的古树茶,来忽悠我们。 幸而,福鼎茶农们发现了抛荒这个方法,用抛荒的方式,来替代荒野。用放逐不管的方式,来散养那些原来精心呵护的台地茶。 抛荒之后,台地茶就会慢慢培养出天生天养的素质来。 抛荒之后,台地茶就会渐渐适应无人管理只能看天吃饭的因局。 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会让抛荒了的白茶树,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了活下去,为了适应环境,它们会改良基因,改变习性,努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光和水,合成更多的养分。 随着抛荒的年份的增加,抛荒白茶树的适应能力也在加强。 到它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凭借自己的力量,生活在天地之间的时候,它们,就成为了荒野白茶了。 抛荒,是迄今为止,对荒野白茶最好的补充。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值得赞赏。 并且,荒野茶,只有高山茶园才有,只有偏僻地区交通不发达地区的平地茶园才有,只有人烟稀少人迹罕至的地方才有,这便形成了它的少量与小众属性。 不能为大众所品尝,只能曲高和寡。成为少数塔尖人士的娈宠。 而抛荒白茶则没有这个困扰。 抛荒,任何一片茶园都可以,不管是高山还是平地,不管是深山还是城郊,只要你想抛荒它,都可以实现。 这就让抛荒茶,具备了量产性,具备了可推广性。 有量,才能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席卷市场。 《5》 与抛荒相对的,是台地茶。 所有的抛荒白茶,从前都是台地白茶。 它们在没有被抛荒之前,是被主人精心管理呵护了很多年的。 台地茶当然好,精心管理,严格管控的台地茶,各项指标都经得起有关部门的检测,是好茶,也是国内茶业的主流。 六大茶类里,大多数茶,都是台地茶。 古树,只占了一成不到。余下九成多,皆是台地茶。 故,有人说台地茶不好,村姑陈很惊讶,全国百分之九十的茶类都是台地茶采制的,你说台地茶不好,这是要反出茶圈了吧。 估计以后就没茶可以入这位高人的尊口了。 若只喝古树,请问,全国这么多茶客,某地的那几株古树,能供得起这几亿人喝吗?到时候肯定各种拼配、掺料,喝的是龙井,其实却是乌牛早,在李逵和李鬼之间,有几人能弄得分明? 所以,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的台地茶,这是好事。 就像袁老大力改良水稻,并研究出海水种植水稻,解决了全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 水稻是人工种植的,这人工种植的历史有几千年了,有人会因为它是人工米,就拒绝吃它么? 没有。 那为什么台地茶是人工种植的,就这么招人恨呢? 很奇怪的逻辑。 《7》 荒野茶,正在减少。 这是历史的必然。 正如二十年前还能听到神农架野人的新闻,现在已经没有了一样。 古树茶,其实产量也在减少,只是,没人敢说罢了。会触动太多人的蛋糕,惹发众怒。 还是建议,大家理性地对待茶叶。 台地茶,是主流。人工种植农作物,是人类有史以来生产生活的主弦律。 上古时代,神农发现了五谷,带回部落种植,再经过不断品种优化改良,才有了我们现在吃到的小麦和大米。 若一味追求野生,古树,那可能就只能回到猴子的时代,去吃那些野生的青稞,野生的高梁了。 到时候吃得满嘴流血,堵在嗓子眼难以下咽,可别哭。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 人,还是向前看的好。那些妄想回到过去的,比如张勋,比如老袁,都已经被历史的洪流所抛弃了。 身为一个普通人,还是拥有普世的价值观,比较好。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正在记录 未完待续 第19篇:几张图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级 第18篇:特级、一级、二级白牡丹的区别 第17篇:为什么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爱 第16篇:下雨天,试毛茶正当时 第15篇:白毫银针进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场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过客们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雾 第12篇:捉急,春白茶还在采就急着催上市 第11篇:缘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第10篇:半山已经采牡丹王,山顶还在采银针 第9篇:茶农们的笑脸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农的未来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农一天赚多少钱? 第5篇:白毫银针里的中庸之道 第4篇:试毛茶是一场与饥饿的战斗 第3篇:日光萎凋了两天的毛茶白毫银针什么滋味? 第2篇:白茶里头采的都是米针么?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开始少量采摘了! …… ▼ 2019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系列文章 2019白茶春茶笔记的结尾:我的山居生活 第37篇:春茶季,我在太姥山做了一个梦 第36篇:茶得微风拂,春逢谷雨晴 第35篇:为什么现阶段的新白茶不能压饼? 第34篇:为什么采摘春寿眉的茶农特别少? 第33篇:贾府四艳,可堪匹配白牡丹的四个等级! 第32篇:从湘云到宝钗,戏说白牡丹和春寿眉的区别 第31篇:我卖了三十年铁观音,所以比你懂白茶! 第30篇:你永远叫不醒那些装睡的茶友 第29篇:你是不是买到名叫"白牡丹"的春寿眉 第28篇:春末的春寿眉迎来主场,汤水淳滑、花香清芬! 第27篇:山岚坐看风吹雨,云卷云舒漫太姥 第26篇:今日太姥山大雾,为何高山云雾出好茶? 第25篇:送走白牡丹,迎来春寿眉 第24篇:春茶季茶农的朋友圈 第23篇:为什么不建议在春茶季的时候上山寻茶 第22篇:挑捡白茶,春茶季必不可少的技术活! 第21篇:两年时光,终于等来清明白牡丹 第20篇:太姥银针诞生记,讲讲白毫银针的分选! 第19篇:萎凋槽出来的白茶,没有收藏价值? 第18篇: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的毛茶,毫香与花香如何转化? 第17篇面对外省银针的大举入侵,福鼎茶农在想什么 第16篇:教你分辨外省银针和福鼎银针的区别! 第15篇:福鼎茶农的新变化:农残检测机! 第14篇:论小白茶的倒下! 第13篇:荒野白茶采摘正当时! 第12篇:以为买的是白毫银针,其实,它是牡丹王 第11篇:科普:从外观上分辨白毫银针和牡丹王 第10篇:哪来那么多抛荒和荒野白茶饼? 第9篇:路边,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广告牌 第8篇:现阶段就上市的春白茶,慎买! 第7篇:采茶的从来都是老妪,哪来的少女? 第6篇:春茶季,那些关于福鼎白茶的认识误区 第5篇:讲讲白茶的第二级抛荒白茶 第4篇:那个穿茶服在茶园摆拍的,是不是你? 第3篇:你造吗?白茶,也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第2篇:头采米针缘何成为茶界网红? 第1篇:太姥山春白茶正式拉开序幕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