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茅盾雷雨前原文及赏析


  清早起来,就走到那座小石桥上。摸一摸桥石,竟像还带点热。昨天整天里没有一丝儿风。晚快边响了一阵子干雷,也没有风,这一夜就闷得比白天还厉害。天快亮的时候,这桥上还有两三个人躺着,也许就是他们把这些石头又睏得热烘烘。
  满天里张着个灰色的幔。看不见太阳。然而太阳的威力好像透过了那灰色的幔,直逼着你头顶。
  河里连一滴水也没有了,河中心的泥土也裂成乌龟壳似的。田里呢,早就像开了无数的小沟,——有两尺多阔的,你能说不像沟么? 那些苍白色的泥土,干硬得就跟水门汀①差不多。好像它们过了一夜功夫还不曾把白天吸下去的热气吐完,这时它们那些扁长的嘴巴里似乎有白烟一样的东西往上冒。
  站在桥上的人就同浑身的毛孔全都闭住,心口泛淘淘,像要呕出什么来。
  这一天上午,天空老张着那灰色的幔,没有一点点漏洞,也没有动一动。也许幔外边有的是风,但我们罩在这幔里的,把鸡毛从桥头抛下去,也没见他飘飘扬扬踱方步。就跟住在抽出了空气的大筒里似的,人张开两臂用力行一次深呼吸,可是吸进来只是热辣辣的一股闷气。
  汗呢,只管钻出来,钻出来,可是胶水一样,胶得你浑身不爽快,像结了一层壳。
  午后三点钟光景,人像快要干死的鱼,张开了一张嘴,忽然天空那灰色的幔裂了一条缝! 不折不扣一条缝! 像明晃晃的刀口在这幔上划过。然而划过了,幔又合拢,跟没有划过的时候一样,透不进一丝儿风。一会儿,长空一闪,又是那灰色的幔裂了一次缝。然而中什么用?
  像有一只巨人的手拿着明晃晃的大刀在外边想挑破那灰色的幔,像是这巨人已在咆哮发怒越来越紧了,一闪一闪满天空瞥过那大刀的光亮,隆隆隆,幔外边来了巨人的愤怒的吼声!
  猛可地闪光和吼声都没有了,还是一张密不通风的灰色的 幔!
  空气比以前加倍闷! 那幔比以前加倍厚! 天加倍黑!
  你会猜想这时那幔外边的巨人在揩着汗,歇一口气;你断得定他还要进攻。你焦躁地等着,等着那挑破灰色幔的大刀的一闪电光,那隆隆隆的怒吼声。
  可是你等着,等着,却等来了苍蝇。它们从龌龊的地方飞出来,嗡嗡嗡的,绕住你,钉你的涂一层胶似的皮肤。戴红顶子像个大员模样的金苍蝇刚从粪坑里吃饱了来,专拣你的鼻子尖上蹲。
  也等来了蚊子。哼哼哼地,像老和尚念经,或者老秀才读古文。苍蝇给你传染病,蚊子却老实要喝你的血呢!
  你跳起来拿着蒲扇乱扑,可是赶走了这一边的,那一边又是一大群乘隙进攻。你大声叫喊,它们只回答你个哼哼哼,嗡嗡嗡!
  外边树梢头的蝉儿却在那里唱高调:"要死哟! 要死哟!"你汗也流尽了,嘴里干得像烧,你手里也软了,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
  然而猛可地电光一闪,照得屋角里都雪亮。幔外边的巨人一下子把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了! 轰隆隆,轰隆隆,他胜利地叫着。胡——胡——挡在幔外边整整两天的风开足了超高速度扑来了! 蝉儿噤声,苍蝇逃走,蚊子躲起来,人身上像剥落了一层壳那么一爽。
  霍! 霍! 霍! 巨人的刀光在长空飞舞。
  轰隆隆,轰隆隆,再急些! 再响些吧!
  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载于《漫画生活》第一期,1934年9月20日)
  茅盾《雷雨前》赏析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物质世界和心灵世界之间在形式结构上有一种巧妙的对应关系,外在世界的力影响主体内在世界的力,能激起人的相应的情感反应,这就为文艺作品的象征作用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茅盾的《雷雨前》也许能为这一理论作一个极好的印证。
  《雷雨前》写于1934年夏。茅盾于1930年4月,从日本返回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一扫写作《叩门》时的郁闷情绪,积极参加"左联"活动,并一度任"左联"执行书记。其间创作了《子夜》等重要作品,主编《文学》月刊。1934年,是文化"围剿"与反"围剿"斗争空前尖锐的一年,茅盾自己谈到这篇作品时说:《雷雨前》"是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三十年代中期中国的政治与社会矛盾,特别暗示:1934年虽然是国民党加紧在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对革命力量大举‘围剿’的一年,黑暗似乎更深沉了,然而涤荡一切污浊的暴风雨却正在酝酿,即将来临,长夜终将过去。"(《我走过的道路》中册第267页)这段话大体表述了这篇散文的象征意蕴。
  作品中反复渲染的那满天里张着的密不通气的"灰色的幔",是当时整个社会黑暗势力的象征。那"嗡嗡嗡"作响"给你带来传染病"的"戴红顶子像个大员模样的金苍蝇",那"哼哼哼地,像老和尚念经"、"要喝你的血的蚊子",是对那些反动官僚政客与御用书报审查官的生动而深刻的写照。至于那躲在树梢头高唱着"要死哟! 要死哟"的蝉儿,则是隐喻帮闲文人及那些被白色恐怖吓破了胆的人们。这形形色色的形象写照,衬托出在"灰色的幔"的氛围下群魔乱舞的情势。
  然而,"长夜终将过去"。不是吗,那"手拿着明晃晃的大刀"的"巨人",已在"咆哮发怒了",它发出"隆隆隆"的怒吼声,一阵紧似一阵地猛砍那"灰色的幔",终于"一下子把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了!"
  霍! 霍! 霍! 巨人的刀光在长空飞舞。
  轰隆隆,再急些,再响些吧!
  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作家笔下的"巨人",象征着为革命而勇于进击的先锋及其领导者,而作家所热情讴歌和呼唤的惊雷闪电和暴风雨,则象征着整个革命。
  《雷雨前》的象征意蕴,基本上是在对自然现象的写实描绘的基础上生发开来的。按文气节奏,全文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从清早、上午到午后三点光景,循时间推移,先侧重以写实的笔触,着力铺垫空气的闷热、干燥、密不通气,用以渲染"灰色的幔"的厚重。石头是"热烘烘"的,河中心泥土龟裂,干硬得像水门汀,作者由触觉、视觉写到内心的感觉,竭力给人以沉闷的压抑感。至午后三点光景,雷鸣电闪,气候似乎有一点转机,然而一会儿闪电和吼声都消寂了:"空气比前加倍闷! 那幔比前加倍厚! 天加倍黑!"欲扬先抑,把雷雨前的沉闷气氛推到顶端。这里用的是欲扬先抑的笔法。第二层,用第二人称"你",以假设的语气展开畅想,是在写实基础上,把对客观物象的写实与主观的隐喻式的抒写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作者以粗线条的形象勾画出苍蝇、蚊子的丑态和蝉儿的窘相,突现出整个环境使人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更坏!"明写自然气候,暗示政治空气,一语双关,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然后笔锋一转,由抑转扬:"猛可地电光一闪……人身上像剥落了一层壳那么一爽,"酣畅淋漓地倾泻出作家憋闷良久的压抑的闷气。结尾三句对闪电、惊雷的讴歌与呼唤,笔力遒劲,感情强烈,使人明晰地感到内在意蕴又不失之于直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恰到好处。三个层次先抑后扬抑扬有致,节奏强烈。全篇描写的似是自然界的变幻景象,抒发的则是强烈的时代之音,可与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媲美。
网站目录投稿:孤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