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子女有一个奇怪的嗜好,他们喜欢把父母拉到自己同一个时代,就像学校喜欢对他们洗脑一样,他们也喜欢给父母洗脑。 "你不懂……" "你落伍了……" "我告诉你吧……" 这是他们常用的开场白。他们喜欢把在坊间新近学到的潮流都当作真理那样讲给父母。不管是地铁视频上看到的菜谱,同事道听途说的养生方法,还是哪个旅游胜地正在搞促销活动,到了他们嘴里都可以变成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仿佛父母不这么做就是不懂得潮流。或者他们仅仅因为比父母多知道这么一点信息就成了父母的导师。 他们认为父母应该不因年龄始终保持成长状态,却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代替父母的成长。认识是对的,方法却要商榷。每个人的成长有自己的节奏,我们能为别人做的最好的事情,也许就是保持自己的成长。这却并不容易做到。因为在我们的生命中,父母曾经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人,这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我们也希望能够陪伴父母成长。使得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永远不改变。人和人之间却从来就没有恒定不变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总是在根据环境、个人成长、职业、事件而发生不断地变化。我们自己都在不断地变化,跟他人之间的关系又怎么可能一成不变?即便是和父母之间,我们的关系也在变化,从最初父母生养我们,陪伴我们成长,到后来我们赡养父母,这期间要经历一个缓慢的变化过程。 西方有个词语叫白色的谎言,指那些因为善意而说的谎话。更为常见的却是,我们以善意为名,而说出一些自以为是真话的语言。正是这些我们自以为是真话的语言,往往对父母造成极大的伤害。最近,随着环保热潮,很多子女开始发现,父母的很多生活观念还真不一定落伍了,虽然有积蓄,但是不买车,而是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虽然有空调,但是不使用,而是更乐意开开电扇;不频繁地购买衣服,而宁愿把新衣服穿到又软又旧,这一切不仅符合最潮流的环保观念,也符合健康养生的道理。经济危机一来,超前消费变得异常危险,而父母的储蓄观念和由此产生的行为,却可以使他们平安地度过危机。这时候,几年前我们依据潮流怂恿父母去做的事情,反而显得荒谬可笑了。 真理是不变的,各种潮流观点,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生活方式却是常常变幻的,我们想把父母绑在我们的成长车轮上,不但没有意义,可能还会失去本来可以得到的好处。举例来讲,如果我们没有怂恿父母像我们那样消费,或者用他们的钱来满足我们的消费观,而是用我们的消费观去孝顺父母,父母虽然在当时可能会觉得我们有些大手大脚,心里还是会乐意的。花几百块甚至上千块给父母买件毛衣,他们当时可能会觉得并不比一百块一件的好到哪里去,但心里还是会领我们的情。这样,等到经济危机,或者我们有些急用时,父母也会很乐意帮助我们。 相反,如果我们硬要父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念,挑剔他们买回的东西不好,又要求他们按照我们的价值观给我们买东西,一方面可能会伤了双方的感情,另一方面也会让父母为难。那么反过来,等到我们缺钱时,父母自然会像我们"教育"他们那样反过来"教育"我们,责难子女为什么花钱大手大脚,没有预见。一个人如果对父母是这样,他对别人就很难不是这样。他很可能也非常喜欢教训别人该当如何生活,就好象他并没有听过"自由意志"这个词,凡不能够接受"自由意志"这个概念的人,也就很容易陷入到"自以为是"的圈套里。 为什么认为自己的观点比别人的更对呢?通常,如果我们讲话中并不带有"我说的就是真理,肯定对的,所以你们要听我"这种潜台词,即便我们在提出一个非常匪夷所思的观点时,也很难遭到别人的反对。而一旦我们的话语里带上了这种调调,即便是很平常的观点,我们也会惊讶地发现对方极为强烈的反对。《圣经》里说,你愿意人怎么待你,就怎么待人。仔细想想,我们愿意别人用这种态度来对待我们吗? 也许,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的确感受到了来自父母与家长的强制性意见。这使得一旦我们变得强大一些后,也倾向于用这种方式来对待别人。但这实在不应该成为我们成长的绊脚石。"你愿意人怎么待你,就怎么待人"不同于"人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人",前者的主动权在你手里,后者的主动权在别人手里,自己沦为了别人意志和态度的牺牲品。 让父母保持他们原有的生活节奏,实在证实有害的习惯也得用温和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改变,这样才不至于好心办坏事。 与人——让每一个生命自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