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近晚,初春将来,古代的人们又开始计算花信风了。 所谓花信风,是指在某一节气时开的花和风候。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而活动,应花期而来的风叫信风,花信风就是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陆游《游前山》说:"屐声惊雉起,风信报梅开"就是关于花信风的描绘。 花信风为二十四番,一番五日,共计一百二十天。古人把从小寒到谷雨的八个气节,按每五日为一候,划分出二十四候来。每候应一种花信,产生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为何从小寒到谷雨才有花信风呢?这是因为腊月和正月"冬随其时",是一年数九的最冷时期,花的开放是依序出现的。至谷雨,就是春末夏初了。夏天一到,百花竞开,争芳斗艳,虽有信风,但不再计花信风了。 花信风是如何排列的呢?梁元帝《纂要》记载:"一月二番花信风,阴阳寒暖,冬随其时,但先期一日,有风雨微寒者即是。其花则:鹅儿、木兰、李花、杨花、桤花、桐花、金樱、黄、楝花、荷花、槟榔、蔓罗、菱花、木槿、桂花、芦花、兰花、蓼花、桃花、枇杷、梅花、水仙、山茶、瑞香,其名俱存。"又据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说》:花信风"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 现在流传下来的二十四番花信风是:"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蜇,一候桃花二候律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在民间有许多民谚是反映物候的,如:"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布谷布谷,种禾割麦"等。所以,观察花信风不但能够安排农事,也有计算节令的别样情趣。 严冬时节,百花凋零,只有梅花、山茶和水仙点缀人间春色。早春来临,瑞香和兰花最先开放在山阳或溪边。接着迎春、樱桃、望春、菜花、杏花和李花递次绽开,满山遍野都是花的世界。 惊蜇以后,接踵开放的是桃花、律棠和蔷薇。春分时光,又有海棠、梨花和木兰竞相开放,到那时节,城乡就是一片香雪海的景象了。 最应提到的信花是荼蘼,因为古人认为春天结束是在荼蘼花开的时候。所以,任拙斋说,"一年春事到荼蘼。"。另外苏轼也有"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的诗句。而王琪以诗将二十四番花信风作了概括:"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三春过后诸芳尽",茶糜花开,形容女子的青春即将逝去。吴淑姬词:"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福,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莺虽老,声尚带娇羞"诗人以莺喻人,在感叹青春的易逝。 荼蘼花开,还代表爱情的终结。"爱到荼靡",就是指美好的爱情即将失去。朱淑贞《鹧鸪天》:"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幸有荼蘼与海棠",一句长叹,让人感到词人在春光明媚,万紫千红时"独倚阑干昼日长"的一片寂寞。 不管是失去青春还是失去爱情,人们总把荼蘼看成是伤感的花。 但也不尽然,古人还有在荼蘼花开的时候,饮酒行乐的故事。如,毛滂的《南歌子。席上和衢守李师文》云:"绿暗藏城市,清香扑酒尊,淡烟疏雨冷黄昏。零落荼蘑花片损春痕。润入笙箫腻,春余笑语温。更深不锁醉乡门。先遣歌声留住欲归云。" 欧阳修的《渔家傲》:"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况是踏青来处远。犹不倦,秋千别闲深庭院。更值牡丹开欲遍,酴醿压架清香散。花底一尊谁解劝。增眷恋,东风回晚无情绊。"描写了宋代文人踏青、祓禊归来坐在花丛下面饮酒做诗,眷恋春光的优雅情趣。 在文学作品中,曹雪芹的《红楼梦》以花喻人,暗示了几个人物的命运。小丫环麝月抽到一张荼蘼花签,签曰"荼蘼韶华胜极",意指花事到了尽头。荼蘼花开后,群芳凋谢,一切都该结束了,以此暗示了贾府的命运。 佛教认为荼蘼是天上开的花,白色而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是天降的吉兆。但荼蘼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所以,人们也认为荼蘼是"彼岸花",是分离的征兆,并非吉利之花。佛教甚至认为,彼岸花只开于黄泉,是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