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懂得满足才不会受到屈辱,明白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简单来说,就是告诉世人要明白知足的重要性,不然就有可能因为自己的贪心,而被反噬。其实知足的道理大家都懂,但人性本就贪婪,这可不是一句话就能让所有人都警醒的。在古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句话是说给为官者听的,那在此后千年间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夏,四月,丙子,立皇子钦为淮阳王。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今仕宦室二千石,官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即日,父子俱移病,上疏乞骸骨。上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故人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 广、受归乡里,日令其家卖金共具,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或劝广以其金为子孙颇立产业者,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之怨也,吾既无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 译成白话文大意是:夏季,四月丙子(十四日),汉宣帝立皇子刘钦为淮阳王。皇太子刘年十二岁,已通晓《论语》、《孝经》。太傅疏广对少傅疏受说:"我听说,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受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不会遇到危险。而今,我们作官已到二千石高位,功成名就,这样再不离去,恐怕将来会后悔。"于是,叔侄二人当天就一起,以身体患病为理由,上书汉宣帝请求退休。汉宣帝批准所请,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也赠送黄金五十斤。公卿大臣和故人在东都门外设摆酒宴,陈设帷帐,为他们送行,前来相送的人乘坐的车辆达数百辆之多。沿途观看的人都赞道:"两位大夫真是贤明!"有人甚至为之感叹落泪。 疏广和疏受回到家乡,每天都命家人变卖黄金,设摆宴席,请族人、旧友、宾客等一起取乐。有人劝疏广,用黄金为子孙购置一些产业,疏广说:"我难道年迈昏庸,不顾子孙吗!我想到,我家原本就有土地房屋,让子孙们在上面勤劳耕作,就足够供他们饮食穿戴,过与普通人同样的生活。如今再要增加产业,使有盈余,只会使子孙们懒惰懈怠。贤能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磨损他们的志气;愚蠢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增加他们的过错。况且富有的人是众人怨恨的目标,我既然无法教化子孙,就不愿增加他们的过错而产生怨恨。再说这些金钱,乃是皇上用来恩养老臣的,所以我愿与同乡、同族的人共享皇上的恩赐,以度过我的余生,不也很好吗!"于是族人都心悦诚服。 疏广、疏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以及散金的为官之道,影响着后世。这让我想起晚清名臣曾国藩。曾国藩在进京之前,特意找祖父请教为人处世之道,星冈公曰:"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更好全了。"祖父的嘱咐曾国藩记了一辈子。 曾国藩的书房,取名为"求阙斋",在他看来,花艳盛则枯,月满盈则食,运盛极而衰,此乃常理。曾国藩常说自己最崇尚的一句话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曾国藩从来就不贪功,弟弟曾国荃围困天京的时候,他特意邀请李鸿章来分享顺利果实。天京城攻下之后,皇帝最大的威胁解除了,曾国藩自然明白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所以曾国藩在上报有功人员名单时,位列第一的不是他弟弟,而是写的湖广总督官文,这样可以淡化自己弟弟的功劳。当满清朝廷惊慌赶走了一个洪秀全,又来了一个曾国藩的时候,曾国藩又自裁湘军,让弟弟曾国荃回家务农。曾国藩一生始终保持着非常清醒的头脑,不会因为得宠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自己大权在握而骄奢蛮横。 自古升官为发财,但是曾国藩总是对子女们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吾辈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勤俭二字,别无他法。"曾家小女儿曾纪芬结婚时,已二十四岁,丈夫是湖南衡山的聂家,带去的嫁妆中就有曾国藩发给她的"功课单":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巳午刻,纺花或绩麻(衣事);中饭后,做针线刺绣之类(细工);酉刻(过二更后),做男鞋或女鞋或缝衣(粗工)。湖南人都讲究"爷娘疼满崽",曾纪芬作为曾国藩的"满女"却没有享受任何优待!曾国藩对女儿如此,对儿子亦如此,曾纪泽娶媳妇时,曾国藩亲自写信给儿子说:"新妇始至吾家,教以勤俭。纺织以事缝纫,下厨以议酒食,此二者妇职之最要者也。"曾国藩的意思,显然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始终保持勤俭的家风。 同样是晚清的封疆大吏,左宗棠的境界就差了一点。据说,左宗棠告老还乡,在长沙大兴土木,建造亭台楼阁,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房产。他担心工匠们偷工减料,每天都要到工地转一转。有位老工匠对他说:"大人,请您放一百个宽心,我做了几十年工匠,造过无数高宅豪第,从没有倒塌过。但是,屋主易人可是常有的事情。"左宗棠闻听此言,一脸惭愧而去。左公惭愧,或许他是听过恩人林则徐说的一段话:"子孙若如我,留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则增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