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


  摘要:新课程对当今的语文老师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要加强学习语言,研究学生的爱好兴趣,与时俱进,不断增强自我语言的吸引力和表现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再现课文所提供的艺术形象和精美画面,使学生的情感沿着作者的思路,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和作品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核相通。本文将主要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模式创新;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关注,成为教育研究者的热门话题,而在实践操作层面,小学语文教师们却普遍进展不大,甚至有些做法背道而驰。体验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真切感受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在阅读教学中,体验就是让学生直接接触阅读材料,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内心需要出发,调动各种感官,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全身心地走进作品,对作品进行切身感受、仔细体味、深入揣摩的实践活动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观念陈旧。当前许多课堂教学目标依然维持着传统陈旧的观念,这成为严重阻碍学生朝创新型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课程改革推广了课程教学的新理念,也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努力方向,但是"重结果不重方法,重知识不重能力,重机械记忆不重自学能力培养"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于许多课堂的教学中。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升学率是评价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因素,然而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只会让学生专注于应付考试,机械、被动地去接受课堂知识,而不会主动去对某些知识提出质疑,表达自身的想法。这种陈旧、错误的教学目标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出来的仅仅是"考试机器"。
  2、教学方法不当。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永远是课堂的"主角"。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课文,传授知识;学生在座位上被动的接受知识,有的甚至昏昏欲睡。很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作文一门语言类和认知性学科,需要在学生的不断参与中去掌握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积极发言,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沉闷的气氛,更能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思维,使学生对知识时刻保持一种好奇心与兴趣感。小学语文教育必须遵循学生语文学习和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
  3、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作为一名称职的老师,应当树立起正确的语文观,不要将语文课仅仅局限在语文课本这个小世界里,而必须加强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现实的情况是,许多老师仅仅朗诵几遍课文,讲解一些词语,最后再分析一下内容,却不能由课文内容拓展我们的实际生活,向学生传授一些课外的知识,使本来是充满乐趣和智慧的课程变成了枯燥无味的讲座
  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
  1、由声情并茂的诵读引发情感。汉字是形、音、义三要素统一的文字,而文学作品是作家的心声,是文字语言节奏与音节节奏的统一。优美的文字诉诸视觉,自然会有形体感。溢于字表的形象、蕴于句内的逻辑力量、整齐排列或杂然相陈的句群、传神的标点,这些形体特征,使读者感到赏心;优美的文字诉诸听觉,自然会有音韵感。谐音押韵、平仄变化、工整的排偶句、错落的整散句,这些音韵特征使读者感到悦耳;匠心独运的词语使用、越规逾矩的超常搭配、句式与句型的奇妙变幻、繁简得当、修辞精妙,这些言语组织功能又会使读者感到激趣、动情、励志。因此,诵读涵咏是一种重要的语文综合能力,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怎样做好"引导"和"指导"?教师应做到三个"有":首先教师必须胸中有书,其次还必须做到目中有人,第三就是必须做到心中有法
  2、营造情感氛围,产生共鸣。钱理群先生说:"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因为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朗读,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诵读涵咏,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可以激发联想,深化思虑,丰富情感,洗涤心灵,醇化情愫,美化言辞。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体会,入境动情,也是值得采取的方式。有些课文作者的感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这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学生与课文情感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3、语言表述,描绘情境。任何文本都是语言的作品,任何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乃至精巧的结构,都必须依靠语言才能表现出来。反之亦然,小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领悟也要通过语言这座桥梁。因此,对文本语言的品读在阅读教学中就尤为重要
  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本质在于学生学习创造的实践。要做到语文教学的创新,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然后将这种技能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当大胆尝试、敢于探索,使小学语文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三、结语
  从教学层面上讲,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是文本解读导向,就是紧密联系初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切身体验,从文化层面切入,认识文本价值,结构新的意义,激发阅读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审美,帮助学生建设人文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艺淑. 基于课标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 学周刊,2016,36:12-13.
  [2] 王丽艳. 新时期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亚太教育,2016,22:26.
  [3] 张瑜. 解析网络互动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112-113.
  [4] 陈光钰,王双文.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2016,01:105.
网站目录投稿:静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