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银行理财并非想象得那么安全


  且不说央行已经开始放话允许金融机构破产,单就银行理财的投向不明这一点就蕴藏巨大的风险,银行真的能够无限兜底吗?
  银行理财在2016年年末又上演了一年一度的"年末行情",有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最高达到4.6%。走进银行营业大厅,客户经理一般会颇为神秘地告诉投资者最近有款非常稀有的高收益产品,非常抢手,再不买就没了!相信买过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但投资者是否注意到:虽然客户经理能把理财产品的名字、收益、期限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如果问一句"这个产品投向哪里?"这些客户经理往往立马卡壳,要么讳莫如深,要么一脸迷茫,搞不好脸色一变,刚才的热情转瞬即逝。
  这种现象细思极恐。许多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只关心收益和期限,常常忽视了资金投向,客户经理也解释不清。
  而投资P2P产品时,如果不清楚资金投向,许多投资者就会刨根问底,要不干脆不投。
  同樣是理财,面对这两种产品,投资者的表现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反差?"银行安全啊!"这是很多投资者的观点,也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所在。在很多投资者心中,都默认银行理财是无风险的,以往就算出了事,银行也要刚兑兜底,说白了,中国的银行所代表的可是政府和国家信用。
  但是,笔者还想问一句:银行理财真的这么安全吗?且不说央行已经放话允许金融机构破产,单就银行理财投向不明这一点,就已蕴藏巨大风险,银行真的能无限兜底吗?
  银行理财到底是什么?
  在讨论银行理财的风险之前,先弄清楚银行理财业务怎么理解。
  用专业术语来讲,理财业务是银行的表外业务,要理解表外,就要先讲表内业务。表内业务是银行的基本功能:存款和放贷。这两项表内业务是计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要接受上级部门和央行的严厉监管,所以叫表内业务。
  那么,除了表内业务以外,就是表外业务,理财业务就是表外业务,不用计入资产负债表,在监管上也没有表内业务那么严格。
  现在银行理财的规模有多大?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理财规模已经超过27万亿元。要知道,中国的银行理财业务从2004年才开始起步,达到如此庞大的规模仅用了12年时间。
  横向对比来看,到2016年,国内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规模总和刚刚超过17万亿元,信托规模16万亿元,P2P累计成交规模不过3万亿元。银行理财以27万亿元的规模牢牢占据了中国资管市场的主导地位。都说互联网金融要颠覆银行,事实怎样想必已经很清楚了。
  为什么银行理财规模发展这样快?
  在吸纳存款方面,受各种因素影响,存款搬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现在银行拉客户要多难有多难;在放贷方面,实体经济哀鸿遍野,中小企业不敢贷,大型企业不想贷。
  存款上不去,贷款市场也不好,银行也有业绩考核,任务怎么完成?在金融创新挤压、经济下行、表内业务严监管的三重钳制下,表内业务难以扩张,表外业务相比之下就好做多了:监管松、投资限制少、收益可观、主要以理财业务为主,因此,银行表外的理财业务如火如荼发展。
  期限错配加杠杆,银行理财一样玩
  弄清楚以上问题,接下来我们讨论银行是怎么做理财业务的。
  期限错配 银行理财业务通常是资金池模式。在我国,银行可以合法设立资金池。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形成资金池,与之匹配的是银行设计的资产池,池子里有各种类型的投资标的,比如债券、票据、同业存款、信托产品等。用资金池里的钱去购买资产池里的各种投资标的,这样就完成了投资过程。投资到期后,返还收益。但是,如今理财收益率不断下滑,高回报资产越来越少,如果不提高收益回报,银行也"玩"不下去。
  这时候,期限错配出现简单说就是存短贷长,发行1月期的理财产品,实际投向半年、1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资产,从而赚取利差,这也是银行理财赚取收益的主要模式。由于有资金池,加上同业拆借,在资金充裕、流动性好的时候,银行自然无须担心,但是一旦流动性收紧,风险就凸显出来。这也是最近债券市场风声鹤唳,爆仓、失联、紧急回应的戏码接连上演的原因所在。
  加杠杆 由于表外业务监管较松,银行理财也会冒险通过加杠杆提高收益。例如,2015年股市疯涨期间,一部分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券商进入了融资融券领域;此外,在2016年楼市疯涨期间,大量银行理财资金成为房贷资金来源,这些都是加杠杆追求高收益,其中的高风险也就不言而喻。
  而最近几年,银行理财出了新套路:一个叫同业理财,一个叫委外业务。
  同业理财 数据显示,目前银行同业理财规模超过4万亿元,也是银行理财业务中唯一较2016年年初存续规模占比上升的产品类型。
  其实,同业理财本质类似同业拆借,好处是成本低、资金量大,获取批量资金自然比零售资金来得快,有利于银行理财短期冲量,但坏处是加长了资金链,容易形成市场风险。
  举个例子,A银行购买B银行理财产品,该理财产品投向C资管公司的资管产品,这个产品可能又购买了D公司的基金产品。在期限错配的基础上,一旦出现流动性收紧,就会波及整个资金链,控制不好就会导致系统性风险。
  委外业务 委外很好理解:由于收益率下滑和自身业务能力有限,银行通过一定的渠道将理财资金委托给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进行投资,以获取高收益。
  实际上,这是银行理财资金为获取高收益在不断提高风险容忍度,就像上文所说的加杠杆,资金到了这些机构手上,可能再通过加杠杆的方式去投资,这样风险又增加不少。
  现在,巨大的委外和同业理财后续去杠杆风险尚需要时间来化解,所以,在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银行理财的风险事实上远比表面看到的要高得多。
网站目录投稿:山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