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在一次采访中,对儒释道三家做了如下阐述,小编认为这是一个通俗地诠释,比较浅显易懂,在这里,与各位看官分享。 蔡志忠先生说:儒家说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易经》中有句话想必各位都听过,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儒家最高的境界就是"仁"。儒家一心想有所作为,希望通过刻苦学习,可以成为厉害的人,并为社会服务。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意思是如果国君是个明君我们就为国家服务,如果国君昏庸无道,我们就归隐。这是儒家的思想。 而道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最高的境界是"智"。比如历史上著名的谋士:孙子,张良,管仲,范蠡。这些人都是道家的。他们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就隐居,而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就出来安定天下。等做完事,不居功,又归隐了。比如范蠡在帮勾践打打胜仗之后他就一定要走,勾践心有疑虑不肯放,他还是要走哪怕勾践赐他死。走的时候他写一封信给文仲。说到:狡兔死,走狗烹,鸟尽弓藏。道家都是因为自信心非常强,他们不喜欢也不需要依附权贵,去过不一样的生活,他们自己就可以活得很好。 佛家:是人与心的关系。一般大乘佛教,大部分的人都会误以为说,只要一心念佛然后做好事,死后就可以去到西方净土,如果说好事做得多,就可以到最高一层第九层,外面铺的都是满满的黄金和翡翠。但如果好事没有做那么多的话就要低一层。其实这个都是后来人们以耳传耳,其实都是错的。《金刚经》整本5176个字。无非就讲一个字"空"。那"空"的定义是什么呢?"无相"曰"空"。什么叫无相,我们平常的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过去来委屈自己现在,然后期望未来可以获得更好的回报和收获。刻苦努力,头悬针锥刺股,不可以睡着,然后争取考到状元,那就会幸福无比了。 禅宗不讲这个,他们认为就是"当下"就是天堂。没有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就像一条绳子,切断,然后下面是过去,上面就是未来,切断的这一点就是当下。所有的当下就是生命的细分,所有的当下相加就是我们的一生。这个就是禅宗的观念。 少林寺有一面碑文,正面刻了四个大字:用心若镜。意思是心要像镜子一样来反射当下。比如这边今天看到了10个人,有男有女,然后一切如是之。而没有自己心生判断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哪个好看哪个不好看。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而未来一定还不能触及。生命让人惊奇的是,无论你拥有多少时间,多少日子,我们兑现的只能是当下。 禅宗的开悟者,对当下以百分之一百的投入,然后到止于至善。所以禅宗永远是活在当下,他们感恩于周围的一切。所以他们不会有情绪,没有兴奋,没有愤怒,而永远活在平静和喜乐之中。 很多人会问蔡志忠,你又是天主教徒,又研究儒释道,又研究佛学,那这些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蔡志忠如是说:当我们水平很低在山脚下,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然后当大家境界比较高一些了,走在半山腰上,就会看到很多讲法是一样的,很多还是会不一样;但当所有都到最高点,其实那是一样的。 因为所有的宗教 ,所有的教诲,它都仅仅在做一件事,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碰到什么样的不如意,什么样的悲欢离合,都可以获得身心的安顿。所以,遭遇到厄运,不要急,无论如何,日子都要过,明天太阳还是会出来。 这就是蔡志忠老师对这个问题的诠释,相信一定对各位看官有所启发。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