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道德银行"在基层中小学校十分流行,许多中小学校把"道德银行"或"品德银行"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模式,以及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一项重要"法宝"。 "道德银行"真能培养学生品德吗?笔者发现,许多学校的"道德银行"大都这样操作:如果在学校期间获得老师表扬一次,就由班级在本子上记下相应的分数并盖上班级公章。每个月学校都将依据"存折"上的分数额评选优秀学生进行表彰。 依据分数对学生进行表彰,由此看来,学校对学生的品德培养仍然是"靠分数说话"。不错,一个人存折上钱越多,说明他越富有,而"品德银行"中分数的多少就一定能决定品德的好坏么?不见得。做一件好事与作十件好事获得的"道德分数"不同,但所折射出的道德品质却是一样的。因为品德本身很难用分数来量化。 笔者以为,"以分评德"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痕迹。长此以往,很有可能演变成学生为获得品德上的高分数,博得老师表扬、学校表彰,而做出一些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的事情来,结果是"品德银行"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反而会成为孩子们追求功利主义"荣誉"的催化剂,成为某些学校追求做秀的"实验良品"。真正懂教育的人都明白,学生的品德教育不是这样进行的,学生的健全人格也不是这样来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