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一个能人聚集的时代,在这种纷争的时期,人才对于每一个割据一方的的势力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人才中,卧龙凤雏可以说是比较出名的了。只可惜,凤雏死的太早,如果他还在,对后来的三国局势一定会有所影响。那么,如果我们假设,当初死的不是凤雏庞统而是卧龙诸葛亮,那么,后来刘备建立的蜀国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呢? 诸葛亮和庞统被司马徽称为是"卧龙""凤雏",二人都是三国时期顶尖的文人谋士,但是二人所擅长的区域各有千秋,可以说诸葛亮更擅长守城治国,安定后方。庞统更擅长攻城掠池,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刘备在攻打西川时,带了庞统,让诸葛亮镇守荆州。 三个军事才能极强的人有两个早死,诸葛亮一直都是被刘备放在后方,在最后的一次大战,即夷陵之战,刘备将诸葛亮放在了蜀汉的后方,没有将他带到前方,结果夷陵大战失败,蜀汉彻底退回了汉中,不能说诸葛亮不会攻城,而是更擅长守业。到了大后期,诸葛北伐,多次都是无功而返,导致了蜀国被困死。 庞统的英年早逝,使他拥有了无限的可能,可以通过曹操这一奸雄对诸葛亮和庞统的态度看出。在火烧赤壁之时,如果没有庞统的连环计,可能赤壁之战不会那么顺利,那么庞统的连环计为何能让曹操信任,因为曹操早已听过庞统的大名,对庞统也是抱着求贤若渴的心态,想当初,曹操一统北方,意气风发,谁能放在眼里?也仅有庞统一人了,曹操见到庞统的第一句话:"久闻先生大名,望不吝赐教"足以可见庞统是一位人才。 而诸葛亮在曹操的心目中就是一个村夫,可见庞统在曹操的心目中更加重要一分。并且在刘备进攻西川时,刘备想要以仁信得天下,但是庞统劝解他,要攻守兼备,事成之后,报之以义,就不会失了仁信。同时庞统与各个幕僚相处的特别好,在落凤坡早逝后,不仅刘备痛苦,各个将领都忍不住哭了起来。落凤坡如果死的是诸葛亮,蜀国的战术可能就不会那么保守,或者是前方就有了一个更加可靠得谋士,夷陵之战也不会输的那么惨,荆州未尝不能收复。 庞统为何死在落凤坡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却说庞统迤逦前进,抬头见两山逼窄,树木丛杂;又值夏末秋初,枝叶茂盛。庞统心下甚疑,勒住马问:"此处是何地?"数内有新降军士,指道:"此处地名落凤坡。"庞统惊曰:"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令后军疾退。只听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射来。可怜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时年止三十六岁。 这是小说中的庞统之死,在此之前,书中曾经交待,诸葛亮写信给刘备说:我夜观天象,太白临于雒城,将帅会有危险,希望刘备和庞统停止进攻,但是庞统认为诸葛亮是怕自己立了大功,因此才不让他们前进的,于是极力劝说刘备进攻,刘备经不住庞统的劝谏,这才勉强答应,而在进攻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说庞统的马惊了,刘备看到后就把自己的白马让给了庞统,庞统感动的一塌糊涂,还表示要誓死报答刘备。 就是这次的让马,让庞统丢了性命,看起来庞统之死是天意,先有诸葛亮夜观天象,后有庞统马惊,庞统骑上了刘备的马,又在落凤坡遭到埋伏,庞统死于乱箭。小说描写的很精彩,但是在历史上却并非如此。 《三国志》中记载:庞统是在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刘备对庞统的死非常悲痛和惋惜,提起庞统就要落泪,因此追赐庞统统爵关内侯,谥号靖侯。而就在庞统死的地方,有当年为庞统而建的真墓,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据说是块风水宝地,不过这些在正史里都没有记载。而落凤坡也是庞统死了,老百姓根据这个故事或者历史事件把这个地方叫落凤坡的,而不是本来就有,庞统过来刚好死在落凤坡。 至于说庞统死是不是天意,这个就不好说了,因为我们现在是在事后评论,如果说是天意,我们其实是在唐突古人。很多人都编段子: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得天下,而刘备得了两个,所以刘备最终没能统一天下,刘备这里一山不能容二虎,所以卧龙和凤雏必然会死一个。诸葛亮和庞统也存在明争暗斗的情况,都想成为刘备的总参谋长。 这应该不会发生,首先就算庞统有争强好胜之心,诸葛亮也有容人之量,后来诸葛亮处处让着法正就是个实例,诸葛亮和庞统如果都活着一定可以在刘备手下发挥各自的作用;其次作为一个乱世英雄,刘备怎么会嫌手下能人多呢?刘备虽然军事才能不行,但是御下的本领很好,跟随刘备的,都觉得刘备是个好老板,刘备肯定能处理好诸葛亮和庞统的关系。 再说了曹操都有五大谋士,为什么刘备只能有诸葛亮一个呢,庞统的死只是意外,史书的记载是为流矢所中,并非针对骑白马的人,史书中也没有记载刘备让白马这一幕。只能说刘备和庞统没有缘分,刘备未入川就损失了重要谋士,否则刘备守荆州和益州会轻松很多,只能说是造化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