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没出过国就等同于眼界窄甚至低人一等吗为什么


  不是,也是。
  马蜂窝给我以通知的形式推了这个问题两次,我还以为自己穿越了,明明是一样的问题,叮两次干什么?好气。
  算了,看你这么努力,那我就来答一波吧!
  就只放几张照片在最末吧,这样比较不影响连贯性。如果不过瘾可以关注我。
  -------------------------------正经脸-------------------------------
  你提到了两个词,一是眼界,二是低人一等。
  一、眼界
  释义:指目力所及的范围;引申为见识的广度。
  那么,出国是眼界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但旅行和阅读一样,是开阔眼界最快也最具冲击性的方式。
  【作为一个从小就梦想成为探险家的旅游博主,我会说有条件或者(没钱但)有野心的话,出国旅行是个很爽也很好玩的事情。但不旅行也没问题,毕竟旅行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事就是,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大片大片的灰色地带。】
  以三个小问题来聊吧:
  1、境内与境外
  首先,简单的数学问题:
  以面积来看,
  狭义的西欧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7国约500万平方千米。
  中国,960万平方千米。
  我们假设,有两位小盆友,是同样的游玩方式。去了西欧七个国家的同学,不一定有境内游的同学来得广。
  再来,以文化来看。
  民族学上有一个概念,现在已经风云不再,但是依然有它的借鉴价值。它大概就是说,全世界分为几个文化圈,这个文化圈不仅限于一个地理空间范围,它在地理上不一定是连成一片的,而是以文化元素来划分。
  这里我们把东亚文化圈和北美文化圈拎出来说说。
  北美文化圈也就是我们现在说欧美时所泛指的国家们。
  东亚文化圈,也就是以中国为辐射范围的中日韩朝等。
  如果你一直在一两个文化圈里打转,总的来说,你所接触的文化圈狭义来说都是狭窄的,无非是东亚文化圈和文化"入侵"严重的北美文化圈。
  最后,中国的多元化。
  因为大学的原因,我得以接触到无数天南海北的少数民族小伙伴。西欧各国之间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不如新疆、西藏、云南、粤语地区和中原大。
  单以国内外来看眼界的广度,不太站得住脚。
  2、如果,我的足迹遍布各大文化圈
  Fine.
  我会说,出国旅行可能可以开阔你的眼界,但也要有一定的辅助才可以。一句话来说,就是要用包容开放的心态去观察,感受和交流。眼界的扩大,靠的其实是一个懂得思考,而不是只能一味"接收"的人,当然,现在有些人,连信息的单纯性接收都不乐意了,更可怕。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人们形容读很多书却始终不通的人为sophomore,很有意思,很像我们说的"半瓶子乱晃"。我见过不少旅行版图极为广博的人,同时眼界也极其狭窄。可能,他们就是这种无法有效"阅读",也无法有效"行走"的人。
  🔹偏见
  我在马来某青旅认识了一个台湾女生,td,我们暂时叫她T吧。在旅行中我前后认识过几个这样的人,与这个女生不同,他们待人都是友善的。这个女孩子是青旅的义工,每天上午工作来置换住宿。因为我是下午到,又在几天后的下午离开,所以我没有直接接触过她。
  有一天早上我侧身坐在面向街边的窗边和一个韩国欧巴聊天,几个人推门进来。听口音,我确定是中国人(当地华裔和我们完全不一样)。几个人很有礼貌地和前台沟通,前台妹子瞥了他们一眼一脸厌恶,盯着电脑,头也不抬说,护照。我当时很惊讶,这也是我第一次认真打量这个前台。青旅的前台,通常……怎么说呢,非常非常地热情。甚至这样的热情常常整得我这种比较内向的人几乎有些不好意思。
  我记得之前和另一个前台美国小哥哥沟通的时候,他提到过,T是台湾来的,大概去了三四十个国家了。他说如果他换班了,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她。因为T没礼貌的回答,我开始注意到她。一开始,我以为她就是这种扑克脸的人。但是,五分钟后,进来一个欧美男生,同样check in,我看到那个女生用青旅前台式的热情接待了这位欧美蓝眼睛。她上身倾向蓝眼睛的方向,聊得很开心。
  接下来的几天,通过和中国义工k,也就是她同事的沟通,我渐渐明白她的不友善是专门针对大陆人的。她不仅对大陆客人没礼貌,还经常排挤大陆同事。k工作能力和性格都很好,店里的其他同事都和她很亲近。K说,我英语没她厉害,说不过她,她总是对我们充满敌意,还贬低我们。边说,K可可爱爱的脸上泛起了委屈。
  一天晚上还是那个韩国欧巴,在休闲室弹吉他唱歌,我和几个国人在角落聊天喝酒。一曲结束,T坐到他身边去和他聊天。我站起身来出门买宵夜,出门后身后传来快速的脚步声,欧巴跟了出来。
  他说,T好像对你们中国人不是很友好?我心里一惊,我没想到欧巴的心思这么细腻,毕竟这和他没什么关系。我答,一个racist而已。他笑,问,那你讨厌韩国人吗?(这时是17年)我说,我是个爱国主义者,但立场不同并不代表我必然对人抱有偏见和仇恨。他又笑。我们再没聊过这么严肃的话题,但他一直很不待见T。
  ♦️在巴政上课的时候,有一个老师提到过我至今也很深感认同的观点。旅行很多时候并不能消除偏见,甚至会加深偏见。周游世界的人通常对自己的观点和眼界深信不疑,但很可惜,却不一定是客观和包容的。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因为我走遍世界,所以我一定比你更博学也更智慧",我的生活可以碾压你。 旅行是他们寻找证据证明自己原有想法的一个过程,他们对所见所闻进行筛选,所以成为了更固执更难以推翻壁垒的人。
  🔹油盐不进
  我曾经和一男一女结伴而行,去的是埃及。走到倒数第二个城市的时候,住的酒店门口就有回开罗的巴士,确保她能安全地回国以后,我和男生因为无法忍受那个女生都各自找借口提前离开了。
  这也是我最近一年很少结伴的原因了。我常常在结伴贴上明确地写不喜欢只打卡拍照的旅游,也不喜欢被宰。我可以住青旅,可以住奢侈酒店,但我不喜欢用当地五星的价格住招待所。来找我的恰恰就是这样的人,我真的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不识字吗。
  她是什么样的呢?
  走到哪里拍到哪里,似乎我们花钱出来就是为了给她服务拍照。
  选酒店的时候说,我都可以。我两亲亲苦苦翻半天,她什么都不管,到了就开始抱怨酒店不好。
  我们去看神庙,她在游轮睡觉,我们去博物馆,她在游轮睡觉。
  每次问价,比如的士100rmb走5公里这种价格,她大手一挥就让走。我和那个男生当时都是留学生,不算富裕也不缺钱,可是我们不想被人当傻子就会讲价,她一直碎碎念说我们两个斤斤计较。
  我们去吃埃及本地餐厅,食物一上来,服务生都还在桌边,她就开始一脸嫌弃,说是猪食。我和男生只好对着服务生傻笑。
  走之前,她说她唯一的感受是埃及真穷真脏。
  据她说她去过很多很多国家。但是,我想,她依然是井底的青蛙。走过的国家可能会成为她的谈资,但始终不会成为她的眼界。埃及并不是一个会给人留下好印象的国家,但它依然不只是贫穷。
  3、不旅行不可以吗?
  各式各样的媒体和平台让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公开内容都触手可得。书籍,纪录片,具有艺术和人文价值的影视作品,常青藤,G5,国家重点课程的公开课,任何的一样都可以轻易地打开一个新世界。
  甚至,我会认为,一个常看日剧,或是喜欢读夏目漱石等日本作家作品的人,很可能比经常去日本打卡的人要更熟悉日式美学和哲学。常常去日本的人可能熟悉药妆,熟悉当地交通,亲眼见过汀屋,但他们可能依然不懂日本文化的皮毛。
  前几天看了博物君的一篇推文,讲蓝环章鱼是一种有剧毒的小动物,不可亵玩;很多常在海边的人或许见过它,可他们不会因为见过就知道它有剧毒,而且它的剧毒来自于它体内的共生细菌。目之所及不会自动地转化成眼界,所以旅行永远都不会等同于眼界。
  眼界需要的是旅行人主动积极地去思考,而以上列出的方式也同样,只是比旅行有更多的引导。它是一种经过精心制作的"输入",你很容易就跟随着纪录片或是书籍打造的系统学习了某个主题相关的内容。但旅行不会,在更多时候你需要主动地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汇编起来,否则,你的大脑就只是接受了无数琐碎随机的信息而已。
  4、行万里和书万卷是真的
  说了这么多,不过是想证明旅行本身和眼界并无绝对的关系。可是,旅行还是开阔眼界的最具冲击的方式之一。如果有条件,又有想法,一定要去。
  🔸直到站在斗兽场的观众席,我才有一个具象来复原历史剧里常常展示的那种斗兽现场有多震撼。
  🔸意大利大叔给你做意面,意大利小哥哥为了给你尝试新鲜海胆,非要下海捕捞的时候,你才能切身感受到意厨常说的"用爱制作食物"是怎样一种的热爱。
  🔸在巴黎的地铁上看到情侣恋爱的样子,你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说巴黎浪漫。
  🔸一个三句话不离烟酒,整日吊儿郎当的德国小哥哥卷烟的时候太认真,我问他,干嘛这么一丝不苟。他突然认真,德国制造。回忆埃及的时候,我常常能想起他那种自然流露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到今天我也记得,是经受了什么样的寒冷,困倦和疲惫才在山上看到了传说中的神山日出。日出不过如此,可是我的身体清楚地记得那个日出。
  🔸接连认识了几个美国人以后,看了几个部美剧的我才有了更鲜活的印象,比如美式鸡汤和美式自信。认识了几个日本人以后,我开始明白无印良品真的很日本,而我也很难想象其他国家会有这样的品牌。认识了几个法国人以后,我开始明白他们不仅是浪漫,更是活在当下忠于自我……
  遇到人和事太多太多,多到我可以365天不停更地去写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成就了部分的我。
  有的时候,我以为是件小事,可是多年以后,脑子里却会回闪出当时的画面。当我阅读时,旅行时,看纪录片时,过去所有的碎片会渐渐连成一张网,好像那就是一场场没有目的的预习,都在为我日后的成熟做出贡献。
  说起来有点残忍,但有的人并不会思考,所以万卷书万里路都很难影响到他。但对一个,怎么说呢,有慧根的人来说,这两样都会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眼界不是一种天赋,不是你生下来就有的东西,你需要学习。而旅行,即使在现在的年代也十分有效。这有点像,过家家和真正成家的区别吧。或者,哈哈哈哈哈,就像你在网上学化妆,你以为你会了,但……
  二、低人一等
  关于这个词的几个小事。
  🔹我在微博上关注了很多做科普的人,但看来看去最喜欢的还是博物君,幽默可爱。有天某个博主转发了一个视频,一位好心的大叔制作了一个楼外的小管道,楼外的流浪猫咪可以通过这里到他家去吃东西。看到这里,我内心是被触动了的,感动之余,瞥了一眼博主转发的文字,大意为,虽然有爱心但是很愚蠢(原词请脑补,我说不出口)。
  那一下,我就有点蒙了。一是他骂的的人里包括我,因为我甚至都不懂散养是什么意思。我不养动物,很少关心相关的概念。二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知识盲区,更不要说随便一个老大爷。
  这件事让我对博主的那种盛气凌人,自己高人一等的侮辱式评论记忆深刻。他有很多种方式来回复别人,他偏要选择刺别人一刀的方式,仿佛这样可以说明自己是金字塔尖的人,而别人不过是颗尘埃。
  🔹我曾经看过一个zh问答,问题本身不重要,但某个评论提到国内真正便宜的衣服应该是那种十几二十几块的衣服,而不是某库这样的品牌衣服。底下的高票回复回复说,"十几二十怎么能当衣服呢,在我家只能是抹布。"很多人赞同他这句话。
  我回复他说,"几年前我去支教的时候,那个地方穷到什么程度呢?一个小学只有一个老师,教全套。村里只有教室有电。那些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书包就是我们送的。而现在,他们已经到了十八岁,他们也会上网,他们也会看到你的这句话。"
  我知道可能这位网友或许是真的不能想象这个价格是怎么回事,但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我们这些幸运的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人人都进私立学校,人人都是985,人人都可以留学,而那次支教几乎击穿了我的世界,世界远不是我小小世界所呈现的那样。你可以认为自己的幸运是理所当然,成长的物质生活是父母挣得,没什么问题,你当然有权利利用这些资源为成年后的自己打造"完美生活",但任何时候没有必要践踏别人的尊严。会投胎是很厉害的运气,但还真不是个人能力。如果我的父母不是两只有能力的自由灵魂,我还真不一定有今天。
  🔹在网上总能看到这样的说话方式。当然,生活里也会有这样盛气凌人的人,和题主遇到的一样。你不懂这个,你低我一等。我用YSL你用开架,你低我一等。总之,万物都可能是你比我低一等的原因。
  主流舆论是有问题的,所以很多人不在意自己是否是一个友善的人,只在意自己能不能随时得到满足感,至于这个满足感是怎样得来的,他们无所谓。同辈压力,舆论压力都是很可怕的东西,改变社会需要时间和一大批有勇气和智慧的人。当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强大。强大的一个基础就是你的眼界要足够广,不管是旅行,阅读还是其他途径,多吸收一些有用的东西能护你的小心脏不轻易受伤害,甚至,不必随波逐流。
  放几张埃及的照片。小小福利,感谢读完了我的回答。
网站目录投稿:雪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