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周晓青分数不意味着一切


  原创: 爱灵心理咨询 周晓青
  适逢各中小学复习考试的时间,许多孩子往往在临考前出现感冒、发烧等躯体症状,这更让家长和老师们焦虑不安,毕竟耽误了学习呀。
  有意思的是,这段时间内,有些家长会表现的特别温柔,连打骂都少了。他们是在用压抑的方式尝试稳定孩子的情绪,以使得他们能全力以赴地投入考试。
  所以,无论我们多么强调"分数并不重要",但行为所透露出来的态度还是在传递着一个无法辩驳的事实——分数就是无比重要的。
  为何我们,乃至整个社会会如此注重孩子的成绩呢?是因为评价的过于单一。中国传统的"唯有读书高"成为一种顽固的集体潜意识牢牢地掌控着我们每个人的思想。而恰恰是这种"唯一"导致了许多心理疾病的产生。如今孩子们越来越多的厌学、注意力分散、行为不良,甚至多动症的出现,难道仅仅是孩子的问题吗?我们作为成人,是否就这个问题进行过反思呢?
  从最初的关系而言,孩子就是极度依赖父母的。他们在父母的眼里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我是可爱的吗?""我是优秀的吗?""我是父母所期待的吗?"受种种原因的影响,这种最初的愿望逐渐被家长所淡忘,或者偏离了初衷。当然,这种影响不得不考虑家庭创伤的代际传递的影响。这些并不完美的爸爸、妈妈也是被如此养育大的。他们没有学会如何去面对一个孩子、如何去倾听一个孩子。渐渐的,父母和孩子渐行渐远,有的甚至反目成仇。而在校期间,这种矛盾就因为分数的问题变得愈加突出。
  究竟该如何与孩子交往,如何引导他们看待分数问题呢?或许以下的这封信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不久前,英国北英格兰一位小学校长瑞秋汤姆林森和小学老师艾米伯基特向六年级学生发放成绩单时,附上了一封鼓励的信,告诉孩子"分数并不意味着一切"。
  亲爱的XXX同学:
  你这次小学毕业考的成绩已经附在这封信里了。对你的成绩我们感到非常骄傲,我们觉得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无论结果如何,首先肯定孩子们所付出的努力,并且是真诚的相信他们确实付出了努力。这里有一份难得的信任,正是信任使得关系处于良性的基础上。它将焕发孩子内在的动力,并转化为学习的行动力。】
  但是你要知道的是,这些考试成绩其实并不能反映你是有多么的与众不同。【强调每个人的独特性——这并不是在回避成绩失败的理由,而是帮助每个孩子学会发现自己的特长。换言之,一个能看到自己长处的人,总比不断盯着自己短处的人要更快乐吧。而生活的本质不就是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体验吗?孩子的主要任务虽然是学习,但是他们体验幸福的感受并不应仅局限于学习,不是吗?】
  出这些考试题的叔叔阿姨们并不像你在学校的老师一样了解你们每一个人,更不会像你们爸爸妈妈一样了解你。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们当中有些人才小学就已经会说两种语言。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们已经能熟练演奏音乐,能唱歌,会跳舞。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能给你的小伙伴带来笑声,你是一个值得小伙伴信赖的人。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也许能写诗或者写歌,甚至你球也踢得很好。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在家能把弟弟妹妹照顾得很周到。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去过多少美妙的地方,能说出多少美妙的故事和经历。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是一个善良、有思想、可信赖的人。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每一天都在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你的分数只能告诉大家你的一面,但是它不能代表你的每一面。【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表扬,这就是最中肯的认可!每一句话都和孩子的生活经历相结合,没有空洞的赞美,而是真切的共情。是的,孩子在他们各自的生活里一直在尝试着努力,也感受到成长的喜悦。这些过程不应被忽视,更不应被贬低,完全没有和学习相提并论的必要。它需要被父母、被老师、被身边的人看到并深深的体会到。就像当初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婴儿,每一个收获都值得喝彩。】
  所以,分数只是分数,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分数而自豪,但是请永远记住,人可以有很多种伟大的方式,考试绝对不是唯一的一种。
  (转载)
  心理咨询师
  周晓青
  广东省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省南方分级阅读专家顾问、EAP高级培训师、多类杂志及报社特约心理专家。擅长两性情感、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情绪调节;成人及儿童依恋关系、儿童青少年学习与行为问题;个人成长体验。
网站目录投稿: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