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行业鱼龙混杂,市场上也有很多潜规则,不少家具厂商都善于利用大家追求质优价廉的心理,在家具制作上偷工减料,制造黑幕、假象和噱头,欺骗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尤其是刚刚进入红木领域的爱好者,需要认清红木家具的本质,不要被假象蒙蔽双眼! 1.掺料造假 昂贵的紫檀家具,个别厂家却低价销售,珍贵红木基本上只涨不跌,过于"优惠"的价格,其中水分可想而知。廉价背后的"黑幕"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掺料",用近似的"血檀"、"科檀"等冒充紫檀,自然就造成了差价,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不是受惠而是受害! 2.混淆名字 但即使是国标中的红木,材质属性与市场价格也是千差万别,所以仍然有人混淆名称和概念。比如红酸枝木类就有很多种:巴里黄檀、交趾黄檀、赛州黄檀、绒毛黄檀、中美洲黄檀、奥氏黄檀、微凹黄檀,其中的交趾黄檀(老红木)因为过去是宫廷用料,所以价格上一直高于其他类红酸枝,所以市场上就常以巴里黄檀、奥氏黄檀、微凹黄檀加以混淆。同样花梨也常有非洲花梨冒充缅甸花梨的现象。 3.廉价诱惑 红木之所以价格昂贵,一方面因为原料的稀缺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材质具有诸多可贵之处。珍贵的红木是树木的芯材,而外层包裹的部分称为白皮。中国的红木原料基本依靠进口,优质的红木进口价格自然也高,一些厂家就将超标的白皮用在家具中,进行染色伪装,从而降低成本。 4.榫卯不合 榫卯结构是红木家具的灵魂支撑,这种延续了上千年的木作工艺,不仅是精神的传承,更是品质的保障。但是在历史的洪流中,许多传统的榫卯工艺失传了,更有甚者将原本复杂的榫卯简化了,或是在原有榫卯数量上减少了,这些"偷工"的方法导致榫卯不合、器型不正,大大降低了加工的难度和成本,但也大大缩短了红木家具的寿命! 5.减少工序 红木家具的基础是原料,从原木采伐到加工制作中间,还需要对原料进行处理,为了让木材品性稳定,防止家具出现变形,需要长达数月或是数年的干燥处理。而往往为了快产快销,一些厂家会直接开料制作,或是采取不良的手段加快木材的干燥,而这就为家具成型后埋下了隐患,很容易扭曲变形或开裂。 6.机雕冒充手雕 众所周知,在名贵的红木家具上,雕刻是很重要的加分项。形神兼备的雕刻,也是家具价值的体现之一。而在雕刻上,机雕与手雕有很大的差价。手工雕刻的魅力,就如同欣赏一件艺术作品,与机雕的生硬死板不可同日而语。 7.小厂无保障 红木家具既有工艺的传承,本身也代表了一种传承,不仅是文化上的,也是价值上的。人们希望红木家具能够传承百年以上,留给子孙后代。但是一些小厂家生产的红木家具,不仅质量上很难过关,在售后上也很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