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6年,最大的一个外部环境变化,就是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会变得很难。中国正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在工业化进程几乎结束之后怎样保持全要素增长率(TFP)的持续增长。 中国过去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年均4%。一般来讲,全要素生产率解释了这个国家50%以上的经济增长。但是现在工业化进程结束了,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远超第二产业比重,在服务行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非常难的。比如美国在工业化时代全要素生产率是2.1%,1980年代之后进入后工业时代后降到1%左右。 我们目前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是美国的43%,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同样一台機器生产产品的效率是美国的43%。到2035年中国如果达到美国的65%,就需要年均增速超过美国1.9个百分点,达到2.5%~3%。 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经济体完成工业化之后还能保持2.5%~3%的增速。中国有没有可能创造一个奇迹出来?有可能。 对于未来,我持相对乐观态度,中国在推动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方面仍有很多有利的结构性力量。 第一,中国经济的"再工业化",也就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驱动产业的变革,可以带来TFP的提升空间。 第二,"新基建"——"再工业化所需的基础设施"。围绕产业变革、产业互联网所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如5G基站、云计算设备等。 第三,大国工业。到现在为止,虽然我们建成了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门类,但是在一些关键的零部件或技术上还无法形成"闭环",我们的大国工业还有发展的空间。未来诸如民用航空、飞机发动机、集成电路等方面的发展也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可能性。 四,更彻底的改革、开放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如果我们要创造这样一个奇迹,我们的金融体系是什么样的?这是讨论中国未来金融的大背景。在此探讨形成2035年中国金融的5个"必然"。 必然1:经济总量和金融资产的爆发式增长。到2035年中国GDP按2018年价格测算,将达到210万亿元,金融资产将达到840万亿元。 必然2:产业结构巨大变迁。未来的产业结构变化的速度、规模、深度是当前许多人想象不到的。 必然3:来自需求端的剧烈变化。 必然4:信息技术和AI带来金融底层技术和中介模式的巨大变化。数字货币的发行将实现去中心化,一旦去中心化完成,对现在的货币理论将是一个摧毁式的颠覆。 必然5:金融思想的演进。每一年,大批金融学、经济学毕业的博士进入研究领域,未来16年金融思想会有很大的变化。 至此,我们已有了答案——真正建立一个好金融,最缺的不是技术、不是炫酷的金融思想,是信任。因此,好金融的判断标准,用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表达:能够降低资金供需两端建立信任成本的金融,就是好金融。 是时候重塑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金融了,是时候把它真正塑造成为 "我们热爱的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