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家长的到底还能不能给孩子用药?""究竟应该怎么给孩子好好用药?"不少家长都会萌生这样的疑问。而往往往往家长给孩子用药都是靠蒙的,小编提醒儿童用药勿陷入八个陷阱。 儿童用药勿陷入八个陷阱 1.误用成人药品 许多成人可以使用的药品由于副作用较大,并非适用于宝宝。如氟哌酸用于婴儿可能会影响骨软骨的发育:氯霉素会导致灰婴综合征;庆大霉素会导致宝宝听力损害。若不了解这些药品的特性,随意给宝宝使用成人药品,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2.重叠用药 常用感冒药中的泰诺、泰诺林,百服宁,必理通等药品均含有同一种解热镇痛药成分。如果重叠使用,会导致药物过量,容易产生造血抑制等不良反应。所以,在使用药品前一定要对药品的作用与成分仔细阅读。 3.剂量错误 药物的计量单位,如片剂,颗粒剂、散剂,栓剂等多以克(g),毫克(mg),微克(ug)为单位,溶液,糖浆,口服液等往往以毫升(ml)为单位。 4.病情判断错误 许多感染性疾病,如麻疹、幼儿急疹,流脑,病毒性心肌炎等,早期症状都酷似感冒,若识别不了,容易延误诊治。 5.使用频率不当 不同的药物在体内吸收,分解和排除的速度不尽相同,每天服用的次数也不一样。如果不按规定的频率服用,疗效就会打折扣,或者引起药物过量。 6.用药时机不当 有些对症的药物只需在症状出现时使用,症状缓解时停用,不需要长期使用。退热药一般在体温超过39℃时服用,若持续热度不退,可以在4~6小时后重复用一次,热退后就不必再用了。有时为了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大多数药物如抗菌素等应当在饭后服用。但有些药物必须饭前空腹时服用,有利于减少或延缓食物对药物吸收和药理作用的影响,发挥药物的最佳功效,如思密达,乳酶生、多酶片等。 7.配伍不当 有些药物单独使用时对宝宝可能是安全的,但混合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用专业的术语来说,属配伍禁忌。如头孢曲松与钙剂同时注射,会导致死亡。部分抗菌素与钙剂或铁剂合用,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抗菌效果,因此,在服用抗菌素期间,应暂停服用钙、铁制剂。 儿童的用药剂量并不像成人那么简单,只需按片来计算,由于宝宝的个体差异很大,药量必须按体重来计算,药品说明书有时会标注:每公斤体重多少毫克,或每公斤体重多少毫升,要准确换算,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自行购药就容易发生药量计算错误,有的妈妈治病心切,随意给宝宝加大剂量,也容易导致药物过量。 8.疗程不足 大多抗菌素在正规使用时,必须连续服用7天左右,若疗程不足,可能导致病情迁延或症状反复。 总之,小编希望各位家长不要再陷入这八个陷阱,避免让孩子产生不良反应,如果你想掌握更多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的方法这方面知识,请锁定接下来的本站的持续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