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有机会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情境教学以其身临其境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参与,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小学数学因其逻辑性较强,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情境教学的应用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本文就针对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主动参与认知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可以适当地创设和应用教学情境,就可以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创设和应用教学情境呢?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故事情境 小学生天性活泼,尤其对故事很感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结合小学生喜欢故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中实现对新内容的深刻理解,并且通过亲身体验产生质疑和探索欲望。比如,在教授"最小公倍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主动学习和运用知识:曾经有两个渔夫,他们每个月的1日开始打渔,第一个渔夫是每打3天休息一天,第二个渔夫是每打5天休息一天。他们的朋友想在两个人都休息的时候去拜访他们,却不道哪天去才能同时见到两个人。同学们,你们能帮这位朋友算出哪天去合适吗?生动有趣的故事很快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对学生来说,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更富有吸引力,能够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比如,在教学"体积概念"之前,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原来是喝不到水的,后来为什么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与水位升高有什么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通过仔细观察和讨论交流,学生不但可以自己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而且还可以理解并牢固掌握体积的概念。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操作情境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来这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二来学生通过操作可以提高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清楚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生听过后容易忘记,看过后可能会形成记忆,但是要想真正实现理解,就一定要通过动手操作。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做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以便让学生通过对实物或者教具的摆、移、量、折、剪、画等来增强感性认识,促进自主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竞争情境 小学生大都比较好胜,总喜欢和其他同学作比较,而且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专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适度地为学生创设竞争情境,让学生有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且通过竞争增强数学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数学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且通过每个组的课堂表现来评比出最优秀的小组。这样,学生们为了成为最优秀小组,在课堂上就不仅会遵守纪律、认真听讲、主动提问、善于思考,而且会在与同学的合作和交流环节积极表现。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教师一定要结合每组学生的表现和各组学生的综合意见选出最优秀组。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可以通过鲜明具体形象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同时还可以使得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逐渐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也证明,将情境引入小学数学课堂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学习特点,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将情境引入小学数学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愉悦氛围中逐步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乐学"的成功转变,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将多方面能力培养融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