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午晌,风和日丽,周遭暖暖柔柔,静静谧谧,于是,有的捧碗而出,边吃边聊,俚语家常,一片农家人生活的寻常和谐;有的把盏而茗,边啜边饮,一派世外人的淡如清风;更有三三两两的可爱稚童,或追逐或打闹,或卧或立,时哭时笑,于这静谧的午后平添了几份活泼灵动的生机。水泥路边,一排落光了叶的树,向四周伸展着光秃秃的枝条,映在高远清寥的秋宇上,似一幅淡雅幽远的水墨写意画,树枝上错错落落的静立着休憩的的小麻雀,不经意间在这水墨写意画上静立成深深浅浅的自然成韵的诗情词意。于是,此时的校园,沐浴在阳光下,,一片祥瑞。 茶余饭后,闲来无事,我悠悠漫步,徜徉于阳光下,看着,听着,走着,想着,不觉中,似有阵阵轻轻柔柔的音乐从某个人角落传来,循声而移步,穿过一道古朴的月亮门,见一30多岁的中年妇女坐于墙角,刚才那乐音就从她身边窗台上那个有些破旧的小广播里悠悠而出,慢慢弥散。她梳着低矮的马尾,穿着一件红色花格大围裙,在阳光的照耀下,使原本有些黝黑的圆脸看起来便黑而红了,但面容沉静而安详。她的手里正在纳着鞋底,,看鞋底的大小,大约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孩童的,她一针一线,一扎一拉,线每一次穿过布眼时,总带出很轻却很动听的乐音,每扎完一针,她便拿了针线往头发里轻轻的划上几下。还在久远的儿时听母亲说,这样做是为了在针上抹些头油,起到润滑效果。但这种制鞋方式已很古老,甚至快失传了,不想今日又亲见了,且在一个30多岁的妇女手里。我忆旧之余又有些惊异。鞋底已经纳了大半,针脚甚是仔细精巧。女人就这么一针一线,不紧不慢,不骄不躁,神态安然,在悠悠弥漫的音乐里,这个既能避风又能照阳的小小角落,瞬间便温暖而柔和起来。 这女人不是我们学校的家属和亲戚,那么,她从何而来?又为何会在这个小小角落里晒着阳光纳鞋底?为何只有她一个人?······我的狐疑一一呈现于嘴角、眼神和面容之上。因不曾相识,便又不便相问,于是,这些狐疑便落入了心底。 后来偶然得知,她在这里是照顾他的儿子——一个双手蜷曲不能伸,左腿残疾不能行的学生,又隐约听说她的儿子如今这般残疾,竟是这个母亲当年一不小心的打骂,不知打坏了那根神经,才导致他今日完全不能自理的地步。后来,他的父亲出门打工,常年不归,于是留了这女人在家专职服侍儿子。当狐疑一一如乌云消散时,我竟没有看见蓝宇清空的爽快疏朗,反而有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抑堵塞胸口,呼吸不畅。多么不幸的孩子,他才13岁。又多么不幸的女人,她也不到37岁吧。这么多年,她一定带着负疚之心,自责之情,为当年一不小心落下的失误而饮恨终生吧。她日日相随,时时相伴,难道是为了赎罪?哎,多么沉重的真相!惟愿这只是假象! 许是留了心便刻意观察了,于是,便看见,每天,这位母亲用三轮车把儿子送到学校,放学时又早早来接,风雨不间断。冬季太冷时,她便索性陪了儿子住进宿舍,带来家什在寝室里烧煮,每到放学,人群散去时,她便捧了饭盒给儿子送饭到班级,年年如是,日日如此。儿子上学时间,她便一个人了,默默地做着事,终日不语,于是,这个风和日丽的冬日的午后,这个无风且温暖的角落,她坐着,静静的听着音乐,静静地纳着鞋底,周围的欢歌笑语,你追我逐,家长里短,读书品茗,似都与她无关,她在自己的世界里,阳光下,音乐里,针线一进一出的穿行于厚厚的鞋底,于是,时间也似乎为这静谧的安详而动心,竟不忍逝去,于是,阳光更柔了,音乐更美了,女人更安静了,这个小小角落更暖了。 又一日,我在井边清洗刚刚拔下的萝卜,她来井边清洗衣物,我们四目相处的刹那,我轻轻浅笑未语,也许是我的笑感染了她,也许是她见我手忙脚乱的忙率很不利索,又也许是她见我盆中的萝卜小若弹丸,她开口了,同样微笑着:这萝卜好小!种的迟吧?不过可以做成糖醋萝卜,一口一个倒也可口方便呢!我羞红了脸,应答自己种的,不懂,地小种子多,相互挤压的都长不大。又捡了几个大点的,准备送给她,她终日陪护在校,生活一应俱全都得买。不想她莞尔拒绝,说每周都带了菜来,够吃一周的,接着便又教我如何清洗方能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女人的脸上始终含笑,话语里也始终,浸透着热情,手脚更是利索。丝毫不见忧愁的神色,也从不曾半语生活的悲苦。忽然间,我觉得自己的可笑,生之不幸既成事实,终日的痛苦愁闷又能改变什么?一味的想找人倾吐苦水,又有几人能真正体味?风折残荷已凄零,秋雨又催更无情,但当残荷静立风雨时,不也造就了"雨打残荷万点声"的绝美诗意吗?不如坦然接受,默默面对,静留于心吧。 女人走了,步履匆匆却不凌乱,她要赶着给儿子做饭送饭呢!水井边,我依旧洗着萝卜,却分了神,但我知道,我的心更静了,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