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硅谷》(SILICON VALLEY)第一季第3集有个这样的剧情,让我这等吃瓜群众十分开眼界: 一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到投资人Peter处讨论注资问题,希望能紧急注资之前承诺的1500万美元,并且强调了这笔资金的重要性,因为他们的工厂出了问题,如果资金不到位公司将立马倒闭。 然后,Peter没有给予任何答复,只是不紧不缓的说了一句:"你们有吃过汉堡王吗?"两位创始人马上懵逼了。 他说他开车经过看到一家汉堡王的店,十分受欢迎。接着,Peter让助理去附近汉堡王,将那里的各样食品买一份回来。 两位创始人就这样被关在门外,Peter自己则在办公室里对着一桌子的各式各样的汉堡研究起来。他从各个汉堡包的种类名称,到包上面的芝麻,一幅极其认真的样子。 不过,这看起来更像一个故弄玄虚不愿意给钱的把戏。 一段时间后,外面的人等得不耐烦了,贸然进了办公室,要求Peter给一个明确的答复。 然后, 他说:"缅甸、巴西和印度尼西,全世界供应芝麻的三个国家中,其中有两个国家有大量的蝉。不觉得这很巧吗?" 人家是来要钱的,你却在说农业生产。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转移话题让现场十分尴尬。 他继续说:"缅甸的蝉灾每13年发生一次,巴西的蝉灾每17年发生一次。明年刚好两个国家发生蝉灾的时间重合,这个现象221年才发生一次。这两个国家的农作物将受到大幅度毁坏。" 现场气氛继续尴尬。 他开始解释说明了,不像缅甸和巴西,印度尼西亚没有蝉灾,同时,他看到印尼的芝麻期货的价格很低。于是就买入了一批期货。如果短缺带来全球价格的上涨,即使只有10%,都有6800万的收益进账。 他看着两位创始人,"我可以从中拨出1500万给你们做过渡贷款。" 两位创始人欣喜若狂,如释重负。 然后,就是皆大欢喜,大家一起吃汉堡王。 看到这个夸张的剧情,我顿时心生敬佩。就这样,看着一堆汉堡包上,就把6800万赚到手了?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敬佩,我是too young too simple吗? 然而,当梳理一下Peter的思路,就会发现,当中不只是夸张和有趣,还有理有据,有说服力和有启发。 1 他是怎么想到的? 先整理一下他的思考过程: (1)汉堡王很受欢迎->汉堡销量很大->汉堡上的面包都有芝麻->芝麻销量很大 (2)全球供应芝麻的三个国家,有两个在明年将发生蝉灾->芝麻减产 (3)一方面芝麻需求量大,一方面芝麻将减产->芝麻价格上涨 (4)目前缅甸的芝麻期货价格偏低->芝麻期货价格将上涨 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见微知著,善于观察,然而,最大的特点还是对显性信息的挖掘。 对显性信息的有方向联想 我暂且将大家都知道的、显而易见的信息称作显性信息。 如果我去麦当劳,看到这么多的人,真的会没有任何想法,因为这不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吗?太常见,以致视而不见。 当我手拿汉堡,我的第一反应最多就是,哎,说是巨无霸,怎么这么小?差评。谁还看到上面有芝麻?去多拿一包番茄酱好了,反正不用钱。 进一步想,我的联想和Peter的联想有何不同? 我想,最大的不同,是我的联想,是基于生活经验、基于生物反射作用的。而Peter的联想,是基于逻辑的前因后果推断。 而基于逻辑的前因后果的推断最大的好处是"有方向",这个方向能让你挖掘社会运转的联系,然后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有一个预判,并且是有根据的预判。 所以,我学到的(1)不要对显性信息视而不见,(2)进行联想要基于逻辑推断。 2.怎么做才能像他这样想? 假如我做到了留意显性信息,做到了逻辑推断,我能从汉堡推出芝麻期货价格上涨吗?我当然不能。 就算我能想到汉堡销售推动芝麻需求增加,我怎么知道芝麻的主要生产国是缅甸、印度尼西亚和巴西? 我怎么知道印尼和巴西有蝉灾? 我怎么知道这两个国家多久发生一次蝉灾? 我怎么知道哪一年这两个国家会同时发生蝉灾? 我又怎么知道缅甸的芝麻期货价格如何? 可见,Peter的思考方式只是手段,能让这个方式起作用的,是其背后掌握的大量知识。在他的思考过程中,至少涉及了经济、农业、生物、数学、地理等领域的知识。 广泛的知识积累、强大的知识体系,才是这个思考模式的核心支撑。 而这个广泛的知识积累背后,是一个人坚持不怠、学而不厌的用功和努力。是一个人对待知识的认真态度。 我有过很多次后悔自己在中学的时候没有认真学数理化史地生,但这次是最后悔的一次。我错过了6800万美元啊! 对不起,我入戏太深了。但,没有知识是"没用"的,这是真的。所以,我学到了要持续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不要对显性信息视而不见、进行联想要基于逻辑推断、持续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这三点其实也是显性信息。这三个道理不是很多人知道么?但是做到的人有多少?不过也是太显而易见以致视而不见的又一个例子而已。 从一个汉堡到6800万美元,表面看是略带夸张的致富戏码,但了解了其过程以后,便知道其实是引人深思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