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解密大型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们的成长路径


  导语:产品经理如何快速成长为高级产品经理,解密大型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们的成长路径
  我对产品经理的初印象
  第一次接触"产品经理"这个词是在2005年,那时候我正在一个叫唯冠国际(与苹果iPAD商标权纠纷的硬件厂商)的公司做一名开发人员,按捺不住写代码的寂寞,开始寻求转行做一些策划类的工作,和大家一样在各类人才网站像无头苍蝇一样的瞎转悠,看到各类互联网公司的招聘角色,一个叫产品经理的岗位描述吸引了我,"经理"啊,好屌的Title,脑海中浮现出各种NX的形象,社会精英、项目管理、产品销售的西装革履,被公司的少女们视为偶像的屌炸天的伟岸形象。
  由于各种因素,被一家叫X雷公司产品总监约聊(也就成为带我入道的导师),两小时后情投意和,我便开启了我互联网产品经理职业之旅。
  第一天到公司,穿上我刚去东门百货买的西装,各种正能量只灌大动脉,在漂亮的前台MM带领下进入了传说中的互联网公司办公区,小激动之后环视了四周,为什么连个女生都没有,为什么不是西装,为什么他们的人字拖和我油光闪闪的头层牛皮鞋的带入显得格格不入,为什么办公区的玻璃上全是流程图和公式,有没有公德心啊,清洁阿姨怎么看你们!!!
  我的第一个产品与"泡"有关,不是泡妞的那个泡,更不是约的那个炮(其实我是多么想做一个与这两个"泡"相关的产品啊,事实上做与泡有关的产品都火了…),而是PC客户端时代很盛行的弹泡,弹了一个多月,每天换文案改Button,我的那些屌炸天的伟岸形象开始一点一点被践踏了,原来产品经理就是TM泡兵啊!!!
  事实上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让我不爽的产品经历也是今天能承载把控一个千万级过亿用户产品的基础入门课。
  什么是你的想法,什么是用户的感知;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用户看到了什么;少一行文字就是比多一行文字好使;
  像功能的弹泡就是比像广告的弹泡点击率高;通投的就是没有定向的精准,那时候哪有什么大数据的概念,但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小交互和小文案正在影响并改变中国上亿用户的点击形为,让我对用户有了那么一点点的感觉,感谢那些苦B的弹泡经历。
  中国的产品经理只会模仿那是瞎扯
  都说中国的产品经理没有创造力,就知道会抄国外,这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这是一个复杂的命题,也与我们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有些关联。
  从小妈妈就是说不可以拉女生的手;老师说我的数字填空题"20的前面是21"不对,标准答案是19,去你的标准答案,硬生生的把我按在了59的起跑线,到今天我也没想明白,我结婚这么晚是不是和妈妈这句话有直接关系,如果幼儿园就预定了,现在您不就抱孙子了吗?还有那个出题的老师是怎么想的,20前面为什么不能是21?
  事实上中国的互联网产品经理们今天的产品创造力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一个微信红包让这个春节变得如此疯狂,连高大上的CCTV也跟着一起凑热闹来全民"摇一摇";一款名叫什么米的手机也能在国内超越手机瓢把子的那个水果出货量,中国的产品经理们太疯狂了,我为是同道中人而自豪。
  产品经理的模仿期是有的,高速的产品创作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对一些对成功产品的膜拜,适当地向成功产品致敬大家都是有的,但在中国互联网土壤上有自己的特质的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比如在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上,Google Play的美国排行榜上就是几家中国公司,还有那个神奇的小扫把的那款APP一直在工具榜第一名,中国特色的打法,让美国的巨头互联网公司也望尘莫及。
  模仿不是绝对的,关键在能去思考人家真正NB在哪里,学到人家的精髓,我从来不认为微信是靠抄谁能成功的,和小龙同学敏锐思考和洞察力有很大关系的。全民打飞机吹响了中国手游的号角,朋友圈改变了国人的社交习惯,我想Twitter的CEO也看不明白一个小小的插件怎么能这么火,微信不是一款单纯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这种产品定位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梦想啊,马云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向微信团队致敬!
  数据分析不是指导产品的关键
  很多产品经理的分享都说数据分析是产品设计的关键,我不完全这么看,大多数的产品经理都喜欢拿数据说话,这本来没有什么错的,因为数据里有产品性能、用户点击行为、喜好停留时长、各种活跃数据等等,如果完全依赖数据才能做判断,那要产品经理做什么?
  个人的实战经历仅供大家参考:
  数据其实只是论证想法的一种路径,如果先有数据再有想法,我相信你很难看清楚产品真正的潜力,产品经理的进阶在这个观念上是一定要有所突破的。
  那有些人就要问了,没有数据想法怎么来,比如说我最近做了一款海外的APP,海外的用户在想什么我怎么知道啊,拍脑袋吗?当然不行,你需要有一些最基础的判断。
  比如说用户在使用手机的各个场景哪个场景会更频繁,如果你觉得是A和B,不是上来就投入所有人把A和B都做好了,投放到市场上,然后再来看数据哪个更值得投入人才去死磕。我们需要用最小的代价、最少的资源和最快的时间来验证A和B这两个点的使用频度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数据收上来了,一看70%的用户都在用A,30%的用户在用B,而且还是高频度,你说应该怎么投开发资源?
  当我们找到一个单点后,投入所有产品、UI、开发、测试,All in只打一个点,形成了爆破点后和口碑后,我们再来吃其他有价值的点,切记不要大而全,所有的点都去做,每个点都来做数据验证只会让我们错失机会,前期的充足判断和快速验证可以让我们在战役中节省很多不必须的时间浪费,快、快、快,不要担心自己的判断有误,只有快速的迭代,你有比其他产品经理有更多的成长机会,积累的思考经验值越高,什么都靠数据才有能判断,只能说明你还没有进阶。
  好的产品经理就是导演
  为什么我要用导演这个角色来形容产品经理呢?大家都看过电影,如果我们把电影比作我们的互联网产品,电影的成败和导演有很大的关系,那么产品的成功与否与产品经理也有着同样关系。
  产品经理要培养自已超强的想象力。比如在产品没有视觉稿前,自己要有画面感;每一帧的动画要在脑子里过无数次,直到兴奋为止;要有随时穿越到用户使用场景的能力,去感受用户的认识和心情。
  大多数产品经理是没有配备交互设计师的,产品经理是需要自己来完成交互设计的,我们在操刀交互之前需要有足够的画面感在脑海中去勾勒我们的产品交互界面,如果边画交互边调整很容易让自己迷失在交互中无法跳出来,甚至不断推翻,这样不但浪费时间不说,产品的很多功能衔接和交互流畅性会大打折扣。
  动画在产品交互中也是我们常用的手法之一,特别是在移动APP上,开发引擎的强大和用户的视觉挑剔,没有好的动画配合产品也会黯然失色,你需要去想象每个动画的运动轨迹、速度、用户的认知是否与之相符、能否在用户心理上产生积极影响。
  比如说一个转菊花的快慢、方式对用户的影响也是挺大的。
  想好动画只是初步的,你还需要与UI同学一起模拟出视频来,在开发之前把动画的各细节定义好,如果直接口头描述给开发,只会浪费开发时间,在效果上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
  在这个点上我经常手舞足蹈的在UI和开发面前来表述动画,比如曾经我在做一个PC产品的时候为了调一个变色的柔和度和流畅性,UI和开发不知道背后骂了我多少次,但事实证明在关键点的动画上的极致追求,足以让用户尖叫。
  穿越到用户使用场景就是要随时忘记自己是个产品经理,带入想象力到用户的使用场景,不断把玩自己的产品,一天把玩不够,第二天睡一觉醒来继续,用同理心来使用功能,在不爽的地方喷是哪个SB做的功能,太难用了,我相信一定会有不少改进空间。
  进阶的思维旅程
  精煁的技能就是指那些最基础的功底,比如交互设计的提升,要多玩一个国外交互有特质的产品,多收藏一些UI网站的视觉稿(推荐一些:http://dribbble.comhttps://www.pinterest.com),看得多了脑子里自然有货,这个作家的成长路径有一定的相近之处;
  在数据分析上一定要多积累,数据分析虽然很无聊很痛苦,但是能从浩瀚的数据中找到产品钥匙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赖得住寂寞,多维的去思考你会发现数据像人一样有个性,跟产品通灵就靠她了;
  产品的推广能力提升每个公司做法不一定,你可以抱自己公司产品大腿,也可以跟其他产品合作,如果你们公司有钱任性的大力花钱推广也是门路,在这里都不多说了,重点是你要想清楚用户看到你的推广,为什么要去点你,这也是产品环节的关键路径,我能给出最好的方式就是能ABCD Test的就不做AB Test,云端控制文案、图片等,做到一天一个版本。
  追求极致是互联网人共同追求的目标,能做到极致其实还是挺难的,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甲方乙方的争论和博弈,要学会有所失和有所得,在关键点上绝不让步,以理来说服队友,霸王硬上弓是没有真爱的,在一些不重要的点上做适当让步,学会倾听队友的正常辩论。
  快速迭代这个点相信大家都知道的,怎么才可以快这才是学问,安卓和IOS也有很大的差别,PC和WEB也不一样,这个要根据自己团队和项目的情况做调整,但原则就是一定要快,能一周一个版本,绝不两周发,互联网给我们的机会就是快,这也是传统行业学不来的地方。
  思想高度的提升是一个很难说明白的东西,因为他没有度也没有捷径,这才是产品经理们的差距所在,我的成长路径就是跟成功的人去学,不要去怀疑,把自己当SB,当猪,没有人会嘲笑一个谦虚好学的人,对于成功的案例和人,要多去分析为什么,而不是归结于人家都是靠运气,在这个点上我会经常去学习傅盛、雷军、张小龙这些NB的产品大牛的理论,也会去关注产品外的罗胖的《罗辑思维》、《冬吴相对论》等,然后一板一眼的应用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实践中你的思维高度会逐步提升。
  多看书就不用说了,这个用不着我来多讲,不看书你就做这行了。
  推荐最近读的几本书:《从0到1》、《谷歌和亚马逊如何做产品》、《时代的变换》
网站目录投稿:静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