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手机摄影总结


  买了相机也有一年了,并不是时时刻刻会带在身边,这个时候遇到触动到自己的场景最方便记录的就是手机了。
  一张照片发在国内,如果确实不错,总会有人问是什么设备拍的,什么软件调色?其实现在大部分人浏览照片都是通过手机,通过 iPad 这样大屏设备的都少,即便在电脑微博上不去放大看原图,大部分人是区分不了像素的差异的。就像玩胶片机,如果不涉及到打印(商业),我觉得是135胶片已经够玩了,没必要上120胶片。
  相机(单反或无反相机)与手机相比当然不仅仅是像素的差异,最大的优点是宽容度,也就是 Raw 格式拍摄,但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对手机曝光控制好,是不需要那么大宽容度的。手机方便快捷,如果需要更多的前期准备,还是相机比较适合拍摄,手机嘛,就是方便快捷记录下触动你的画面。
  下面是19年通过手机拍摄的几个我觉得较好的作品来讲讲思路。
  NOMO 135Ti 直出
  这张是出小区的时候看到汽车防尘罩上面落了一支腐烂了的玫瑰花。构图就是普通的居中构图,刚开始摄影的时候先把一些端正了的构图拍好,再去尝试其他的构图(不包含抓拍)。
  NOMO 仿胶片做的不错,但滤镜千篇一律,套久了总会烦。其实不管是电脑端的 PS 或者 LR 滤镜还是手机端的 VSCO 等,都是可以基于标准参数进行调整,这其实也是滤镜(摄影业内也叫做预设)正确的使用方法,下面就会有套滤镜的例子。
  VSCO Raw 格式原图
  这张拍摄于17:30左右,夕阳的光比较好看。
  VSCO 参数变动
  照片拍出来一般都会去调整对比度,因为不管是相机 Raw 格式还是手机 Raw 和自带摄像直出,画面都是相对较灰(画面颜色淡,不够通透的意思。)。因为夕阳是暖色调,就调整了下白平衡,偏暖。想要突出中间夕阳光斑,加上本身办公室内桌椅也是剪影,就加了暗角。
  比较喜欢胶片 Velvia 50 的浓艳,整体色彩更容易出彩,也可以掩去像素不足的缺点,因此我手机上的调色相对较重。(人像拍摄的时候除非情绪片,其他不建议此风格。)
  VSCO 成片
  成片其实还是不太好,相机拍的话宽容度更高,应该会得到更好的成片。
  iPhone 6S 后置摄像头
  其实我很少拍建筑,因为我平时挂机镜头基本上是50mm的定焦镜头,建筑广角镜头拍摄比较好看,手机摄像头等效应该是28mm左右,凑合用。拍摄建筑是因为在 Youtube 上看到过 Ben Harvey Photography 的调色思路,想要实践一下。
  当时阳光照射在大楼上,本身就是棱角分明的建筑更加立体,拍摄下来用于实践调色。
  PS 后期成片
  看原图可能觉得平平无奇且杂乱,这也是广角镜头(35mm以下)使用相对较难的原因,覆盖内容较广。我这里后期裁剪,重新构图,对角线构图。Ben Harvey Photography 的思路就是突出建筑的结构,转为黑白降低颜色的干扰。复制两个图层,通过 HSL 曲线(不懂得翻以前文章或百度)调亮和调暗,选中较亮的图层 alt i 建立蒙版,然后将途中阳光直射的亮出擦出,这样暗部更暗,亮处更亮。目的是为了增加光影对比,突显建筑结构。
  iPhone 6S 后置摄像头
  这是加班完回家遭遇暴雨,雨水没过脚踝。看到行人用塑料袋遮雨蹚水,于是拍了张。
  VSCO 参数变动
  调色是在公交车上进行的,就快速套了个合适的滤镜,并在此基础上稍微提了点曝光,这样画面的行人处会最先抓住看照片人的注意力。
  VSCO 成片
  PS 后期成片
  第二天将原片倒入电脑重新调色,统一色调,去掉了灯光的暖色,想凸显当时的温度,虽然是夏季但还是挺凉的。锐化后并擦亮了些水波的反光和雨滴溅出的水花,凸显水深和雨大。
  VSCO Raw 格式原图
  今天去河西万达的时候,天空完全黑了下来,颇有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
  VSCO 参数变动
  这里调色相对简单,多了个色调分离。照片整理偏暗,暗部也就是照片的大部分区域加了少许紫色。
  VSCO 成片
  成片有了紫色,会更加诡谲一点。
  这篇文章是手机上整理出来的,文章中有些专业名词可能不太好理解,可以自行百度或者微信问我,觉得好的话请转发点赞,当然你要是想请我喝杯咖啡,也可以选择文章下方的打赏。
网站目录投稿:痴云